王彤
經(jīng)歷了炎炎一夏的“煎熬”,這時人們也該“胃口大開”了,所以才有了“貼秋膘”一說。
說起貼秋膘,可說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了。從唐宋時起,便有取7~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的方法來“貼秋膘”,據(jù)說可以秋季防痢疾。而清朝之后,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則需要用“貼秋膘”的辦法來彌補虧掉的體重。
關(guān)于這個風俗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說,魏國司馬昭發(fā)兵平定蜀漢,阿斗投降,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唯恐原屬漢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為安樂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馬昭當著一群隨阿斗來洛陽的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體重,夸口不會虧待阿斗,要讓阿斗生活優(yōu)裕,增加體重。司馬昭還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稱阿斗一次,并布告其體重于天下,以供世人監(jiān)督。后來此事傳開,民間仿效,就形成了習俗。其二說,孟獲受諸葛亮七擒七縱大恩,總想報答,諸葛亮就把后主托付給他,要他好好保護。西蜀滅亡后,劉禪被送到洛陽,孟獲追到洛陽,要司馬昭善待后主,并且稱了后主體重,說以后每年來一次,如果后主體重減輕,他就發(fā)兵問罪。這一天正好是立夏。發(fā)展到后來,逐漸演變成立夏稱一次,立秋后再稱一次的傳統(tǒng)。
而實際上,稱人與“貼秋膘”的習俗是否與劉禪有關(guān)我們不得而知,但與老百姓的健康卻是密切相關(guān)的,是老百姓關(guān)注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只不過當時的人們只以胖瘦判定是否應(yīng)進補,而進補的方法也不過是吃肉罷了。因此這種“貼秋膘”的方法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是否科學是有待商榷的。如果不管自己的身體情況,把許多補藥補品,如人參、鹿茸、雞肉、豬肉等集中,突擊食用,浪費的不僅僅是財力物力,甚至可能有損自己的身體。
中醫(yī)認為,即便在古代,以肉貼膘的方式來進補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中醫(yī)稱夏秋交界之際為長夏,這段時間里,暑濕邪氣最為嚴重。而脾具有喜燥惡濕的習性,長夏時節(jié)的暑濕邪氣很容易令其受傷。再者,人體經(jīng)過了一個炎暑夏日,濕熱積存于體內(nèi),此時是脾胃最虛弱的時候。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于滋補的養(yǎng)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導(dǎo)致消化功能紊亂。加上現(xiàn)代人營養(yǎng)過剩者居多,再貼膘,就更不利于身體的健康了。
另外入秋后氣候開始干燥,人們常常會出現(xiàn)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結(jié)、皮膚干燥等現(xiàn)象,這些中醫(yī)稱之為“秋燥”。此時若不加節(jié)制地吃一些熱性食物,如羊肉和狗肉等,無異于火上澆油。
因此立秋之時是不宜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的,而應(yīng)根據(jù)中醫(yī)四季五補的原則來進行滋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由于立秋之際屬于四時中的長夏,因此應(yīng)以淡補為主。那么,什么是淡補呢?所謂“淡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這樣一方面可以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遺癥”;另一方面能調(diào)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chǔ)。除了鴨肉外,兔肉、甲魚、海參等涼性食物都非常適宜在立秋之后食用,以達到滋陰養(yǎng)肺、潤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其實,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因此選擇這些清淡食物適當多吃,遠遠勝過補藥的作用。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在這些食物當中,蓮藕可說是比較理想的一種。
相傳明孝宗下江南時,因為貪吃河蟹,導(dǎo)致腹瀉不止,接連服了幾服中藥,病情雖有好轉(zhuǎn),但卻除不了根。幾日后又見便中帶血,這時湖北巡撫推薦一位民間大夫為皇帝看病。詢問病情后,他叫人采來鮮藕,搗爛,與酒共熱,讓孝宗服用。不久,孝宗的病就痊愈了。這樣一來,“新采嫩藕勝太醫(yī)”的故事就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
而實際上,藕入藥治病,功效的確十分顯著。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藕“主補中養(yǎng)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老?!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頌蓮藕道:“蓮之于淤泥,而不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為水。根、莖、花、實,凡品難同。清凈濟用,鮮美兼得……醫(yī)家取為令食,百病可卻。蓋蓮之味甘氣溫而性嗇,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一代名醫(yī)能將蓮藕如此惟妙惟肖地大加稱贊,可見蓮藕的益脾健身之功定有獨特之處。
那么,怎樣食用蓮藕呢?其實蓮藕的吃法很多,且有許多講究。蓮藕頂端一節(jié)稱為荷花頭,其肉質(zhì)脆嫩,甜味濃郁,最適宜鮮食。第二節(jié)則較粗壯而稍老,第三節(jié)又比第二節(jié)更老些,所以這兩節(jié)是燉制“捂熟藕”的理想原料。蓮藕從第四節(jié)開始的各節(jié),因莖徑逐漸細小,肉薄質(zhì)老,所以只適合做菜。
當然,生吃蓮藕和熟吃蓮藕的功效是不一樣的。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對防治秋燥非常有效;而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
關(guān)于蓮藕的生吃,我教大家一個秘方:先將蓮藕洗刷干凈,放在開水中燙幾分鐘后取出。然后把它切成薄片,放入果汁機中加冷開水打汁、過濾去渣。最后加上少量冰糖,或者用杏仁霜調(diào)服。這樣調(diào)制出的蓮藕汁,風味、口感都相當不錯,還可以起到潤燥的效果,對咯血、尿血等患者也能起輔助治療作用。
蓮藕涼拌的處理程序和前面也是一樣的,但切片后需加白醋少許,再加姜絲、冰糖,藕粉遇醋凝聚,這樣咬起來就非常清脆,味道酸中帶甜,是非常好的下酒菜肴。
下面我們再來說熟食。煮熟以后的蓮藕,性由涼變溫,失去了消瘀清熱的性能,但卻變?yōu)閷ζ⑽赣幸娴氖澄?,能健脾補胃、養(yǎng)陰潤燥,有養(yǎng)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最常見的家常菜類,是藕孔塞了糯米。其方法是:在藕孔中塞入糯米,煨酥后切片再佐以白糖便可食,這實是新秋的應(yīng)時佳點,且還具有補心脾、治陰虛、去內(nèi)熱的功效。除此之外,蓮藕排骨湯老少皆宜。熟的蓮藕粉還可以治療手腳凍傷金瘡和骨折。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藕可以生吃,但蓮子是不能生吃的。因為蓮子性澀滯,生吃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侗静菥V目拾遺》說“生則脹人腹”,所以秋季是不能生吃蓮子的。除此之外,中醫(yī)養(yǎng)生提倡立秋開始每天早晨吃粥。粥是最利于健脾的食物,可以幫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由此可見,“貼秋膘”并不等于秋季進補,掌握了秋季飲食保健的方法,您才可以科學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