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潤
【摘要】理答是彰顯課堂張力的智慧快車。它既是一種教學行為,也是一種教學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在課堂教學中,面對閱讀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智慧地理答,實現(xiàn)有限課堂空間里的無限張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智慧理答;引導;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使課堂的各個因素充滿著相互間的引力,從而不斷擴大課堂的張力,使教學產(chǎn)生理想的效果呢?理答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對話形式,正是彰顯課堂張力的智慧快車。理答就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它既是一種教學行為,也是一種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也影響到學生對一節(jié)課甚至一門功課的興趣與態(tài)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面對閱讀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當教學進程越出了教學預設的軌道時,當教師捕捉到靈光一現(xiàn)的學生答問時,如何智慧地理答,實現(xiàn)有限課堂空間里的無限張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巧妙引導,撥云見日
肯尼基·胡德說:“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如果說,好的提問活動可以架構一堂語文課的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深入鉆研,點燃其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將教學活動推向高潮,那么,教師推波助瀾地引導點撥必然在其中起著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所以課堂對話中,教師必須審時度勢,多方引導,在學生躍躍欲試或憤悱之時,助其一臂之力,用有效的理答把課堂從“山窮水盡”引向“柳暗花明”的境界。我在教學《成吉思汗與鷹》一課時,在初讀課文后,我讓學生嘗試用一個字或詞來表示成吉思汗與鷹之間的關系,我預設的答案是——鷹(救)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殺)鷹。我本以為這應該是很容易答出來的問題,沒想到學生卻沒給出我想要的答案,他給的答案是——鷹(忠誠)成吉思汗,這個答案當然也沒有錯,然而卻沒有指向課文的主要事件上來,太籠統(tǒng)了,怎么辦呢?我略微思索,繼續(xù)問道:“你從哪件事看出鷹忠誠成吉思汗呢?”這樣一啟發(fā),問題馬上明朗化了,學生說:“從鷹四次撞翻杯子救成吉思汗可以看出?!庇谑?,“救”字就這樣被導出來了,接下來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我隨機應變的理答撥開了學生心頭的疑霧,直達問題的中心。
二、化難為易,層層剝筍
理答是引起、保持或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有時候教師提出的問題較大或較難時,課堂常常會陷入“鴉雀無聲”的境地,要走出這種困境,就必須把原來有較大難度的問題化解為幾個小問題逐一發(fā)問,層層剝筍,由淺入深。在《鳥的天堂》一文中有一個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問題——課文最后一段中寫到: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為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上引號,而第二個卻沒有呢?這是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問題。當我把這個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去思考的時候,學生一時都愣住了,原來預設好的問題遭遇到了滑鐵盧。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太大了,于是我微笑著問:“鳥的天堂特指什么呢?”這一問猶如一個臺階,學生立刻有了回應,紛紛說是指大榕樹。接著,我繼續(xù)設第二個臺階:“鳥兒在大榕樹生活怎樣?”學生輕而易舉地便說出了鳥兒在此生活得很快樂,自由自在。學生登上了這兩級臺階,難題也迎刃而解。這種化難為易,層層剝筍的理答智慧,體現(xiàn)了生本課堂“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刨根究底,引向深入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有時對問題的理解流于表面,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就要善于刨根究底,加以指導,達到對問題理解應有的深度,讓學生由知其然而進為知其所以然。在教學《成吉思汗與鷹》一課“鷹第四次撞翻成吉思汗的杯子”這一部分時,我問:“成吉思汗此時心情如何?”學生紛紛回答:“氣急敗壞。”學生的答案非常正確,但學生對“氣急敗壞”未必理解到位,于是我問:“看到這個詞,你體會到什么?”學生有的說:“我體會到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庇械恼f:“我體會到成吉思汗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有的說:“我體會到成吉思汗已經(jīng)失去理智了?!笨磥?,學生對這個詞已經(jīng)有了正確的理解了。我繼續(xù)追問:“你從哪些語句看出成吉思汗氣急敗壞了?”學生有的找到了動作描寫的語句,有的找到了語言描寫的語句,我再相機指導感情朗讀,學生對“氣急敗壞”的理解更透徹了,也體會到了成吉思汗盛怒的心情。這樣的導向性理答,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有效對話,深度對話,真正走入文本。
四、激勵贊賞,激情投入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的腦力勞動效率?!笔堑?,獨立意識尚未形成的小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的,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業(yè)、演示、表現(xiàn)所做出的評價語言往往會左右學生這一節(jié)課的情緒。精彩的評價理答語言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造就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我非常重視理答語言的評價功能,在上《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一課時,學生讀到“普羅米修斯被拴在高加索的山上飽受折磨”一段時,學生讀得聲情并茂,催人淚下,我適時點評:“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你讓老師感受到了語言里的溫度,字詞里的冷暖,你讀出了你對普羅米修斯的同情?!庇辛诉@樣的評價,課堂上對英雄的崇敬、同情的氣氛就營造起來了。而在上《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指導學生朗讀“我的天啊,足有十公斤!”時,學生讀得比較平淡,我笑著說:“我怎么覺得這就是一條小魚,一斤都不到呢。再讀一遍?!睂W生第二遍讀得比較有感覺了,但還不夠,我又說:“這條魚有五公斤了,再讀。”第三遍,學生把驚喜的語氣充分讀了出來,我鼓勵他:“這下子,這條魚足有十公斤了?!边@樣的評價性理答,從學生的朗讀實際出發(fā),又不失表揚鼓舞之功效,每一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觸動著學生的心靈之弦,在學生的心中掀起漣漪。
在閱讀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答,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地放飛。用理答的藝術力量避免一些教學的盲區(qū),挽回一些教學即時生成的亮點,才能彰顯課堂的一股張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有效的生本課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