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秀清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性”,即學生成長過渡性,教學內容的過渡性,要求我們客觀認識初中教學,重新定位初中教學,從教師個人素質,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生活關注等方方面面出發(fā),用新型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興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過渡性;新定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方式的變革要求我們更加關注教育活動主體——學生。中學時期作為青少年成長成熟的過渡期,是青少年綜合素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定型和二次改造的關鍵時期。語文是學生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學習開始,接觸的所有科目中最為基礎的學科。優(yōu)質的語文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在學生三觀、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形成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立足于中學“過渡期”,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變革。
一、從初中學生“過渡期”重新定位語文教學
如上所言,初中作為學生人生發(fā)展的過渡階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學生沒有完全成熟但又并非完全幼稚的這一時期,其心理經(jīng)歷疊加式、反復式、辯證式的發(fā)展,形成了諸多的心理特性。在多重心理特性的影響下,中學生易面臨執(zhí)行與叛逆,接受與辯駁,獨立與依賴的多重矛盾抉擇,若是疏導不當,容易造成自我封閉,甚至極端厭世叛逆的思想。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中學語文教師應理所應當?shù)爻袚鸾虒W相長,關愛學生的重任。這一重任如何在課堂中得以解決呢?這就要求我們重新變革語文教學:
(一)正確認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教師主要對學生的學習起指導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覺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細致觀察學生的思緒注意力變化。理解學生對自由輕松課堂氛圍的渴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等。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是新型師生關系中必備內容。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變語文課堂為文學交流課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實現(xiàn)課堂氣氛活躍化,學生學習主體化。
二、在“兩重過渡性”中定位初中語文教學
(一)初中語文教學是“小升初”的過渡
無論從教材還是從課堂內容上看,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小學語文的內容基礎,知識淺顯,相對簡單容易得多;而初中語文知識點涵蓋層面較為廣泛,教材內容思維跳躍變化幅度大,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對比鮮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間充足,教學內容主要是語文基礎知識,知識點的吸收方式以記憶為主;而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時間緊張,那些需要記憶的理論知識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的課堂活動由全面記憶轉變?yōu)橹攸c記憶,并且增加了抽象思維、情感融入等形式。
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對正處于學業(yè)、人生過渡期的中學生而言,可能會很難適應,對學習成長都帶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所以,立足兩重過渡性重新定位初中語文教學有深刻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個既有緊密聯(lián)系又保持相對獨立性的教學整體,其教學內容可以劃分為理論知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等多個模塊。在這種情況下,這就要求我們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不同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理論模塊教學中,延續(xù)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全面記憶,打下扎實的語文功底。對于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等其他需要學生積極思考,理解感悟的模塊,則需要積極引導,傳授方式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二)初中語文教學是“初升高”的過渡
初中既然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過渡期,也就意味著學生完成初中學業(yè)后還要面臨更復雜、難度更大、范圍更廣的高中語文學習。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相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要求學生有更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提前適應越來越難的學習,中學語文教師更應當注重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循序漸進,顧名思義就是要求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緩慢而牢固的糾正。一步一步地改正學生身上殘留的不適應初中學習的小學學習方式。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操之過急,有些教師對于剛剛小升初的學生要求過高,甚至潛意識里希望學生具備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這無疑是不切實際揠苗助長的表現(xiàn)。正確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課程中,進行適當?shù)恼n前鋪墊,課中思考和課后消化,引領學生形成自主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全面健康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習興趣的開發(fā)。缺乏興趣的學習行為只是任務式學習,不僅起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長久如此,也會讓學習本身失去趣味,甚至成為學生恐懼厭惡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常見的小組問答、情景劇、課本劇排練等新型教學方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提高教師個人修養(yǎng)和魅力。一個教師的受歡迎程度,和他所教授課程的成績是成正比的,教師本身受學生喜愛,愛屋及烏,從而讓學生對課程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
自主學習是對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預習,積極思考;課堂認真聽講,積極提問;課后復習,完善對課文的理解等,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才能幫助學生在充分吸收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獨立思考積極提問的好習慣,為學生日后更長時間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性”,即學生成長過渡性,教學內容的過渡性,要求我們客觀認識初中教學,重新定位初中教學,從教師個人素質,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生活關注等方方面面出發(fā),用新型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興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