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鴻
【摘 要】語文學習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朗讀,加強對朗讀方法的指導。本文從朗讀的重要性及目標著手,逐步揭示朗讀的必要性,進而讓師生進一步重視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范讀 分角色朗讀 知識積累
小學語文是一門情感教學的科目,它要求在教師的帶動下,以課文為主線,通過學習和朗讀進一步深化情感?!缎W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側重于書面考核,忽視了朗讀考核。學生通過熟讀優(yōu)秀的文章,逐步潛移默化地學會使用書面語言。下面我來談談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范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大都是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許多學生讀起來容易,但是如何讀得更好,讀出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及弦外之音卻不容易。因此教師可用范讀的方法,繪聲繪色地作示范,突出重點,在學生朗讀時給他們相應的點撥。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課文,文中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兩組排比句,突出了水的靜、清、綠;山的奇、秀、險。教學時我重點針對這兩組排比句進行分析,帶感情地范讀。同時交給學生評價的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范讀中找出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反復的聽讀、朗讀中,腦海中會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使學生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獨具特色和作者描寫的傳神。此外,我還個別指導學生,教會學生“捕魚之法”“成金之術”,再讓學生發(fā)揮情感來體會課文。
二、品讀能激發(fā)情感體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要求他們能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采用適宜的朗讀方法,以便充分表達文章所包含的喜怒哀樂的思想情感確實不容易。因此,在品讀過程中,加強朗讀指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當讀到“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再也不會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而是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蔽逸p輕扣響學生的心靈之門:“你們想用什么樣的心情來讀這一小節(jié)呢?”很多同學都說用“難過的心情”來讀。因為西西失去了雙腿,小朋友游戲時,他只能靜靜地坐著;小朋友奔跑時,他也只能靜靜地坐著……西西是多么可憐。我又引導:“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我們也希望西西振作起來,快樂起來,堅強起來,讓我們朗讀時,把希望傳遞給西西吧!”朗讀時,淡淡的憂傷中讓人感受到陽光和溫暖,希望與熱情。這份情感體驗是多么珍貴。這份美好的朗讀,渲染了課堂。誘發(fā)情感體驗進行心靈誦讀,是一種方法的獲得,是與文本共鳴的奏響,是一朵盛開在課堂上最美的花。
三、分角色朗讀能更好地體會情感
朗讀不能片面的只齊讀、個別讀、小組讀,這是行不通的,至少效果不明顯,形式乏味,而分角色朗讀正好填補了這一缺陷。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群體由整體分為個體,每人扮演一角色,分細了目標與任務,學生能更好地發(fā)揮情感,體會也更深了。如果說朗讀是一種學習形式,那么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簡單而有趣的學習形式。通過這種簡單有趣的形式,可以表達出學生的喜、怒、哀、樂,能深刻地體會課文的中心。當然我們還可以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朗讀評價,再層層反饋和激勵,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學效果更好。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讀出鬼子的狡猾與兇惡,雨來的鎮(zhèn)定和勇敢。在賽讀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地體會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一是對雨來的贊美和敬佩;二是對鬼子的痛恨。連成績較差的同學也顯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練習起來一絲不茍。
四、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現(xiàn)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注意到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揣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因此在學生朗讀時,還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當然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如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引讀等等??傊?,語感培養(yǎng)有著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五、朗讀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應以積累性閱讀為主,學生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首先要有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更高的層次便是創(chuàng)造?!胺e累—模仿—創(chuàng)造”是學習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沒有對語言材料的積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由于小學生的詞匯比較貧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地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的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應該盡量讓小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和領會。文章中準確、形課文,在此基礎上還要注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如通過熟讀、背誦課文儲備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兒童時期是記憶力最佳時期,兒童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切不可錯過這個積累語言的良機。因此每節(jié)語文課上都應進行朗讀的訓練,在朗讀、背誦指導上作精巧的安排,以感情朗讀為基礎,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樂此不疲,熟讀成誦。以達到積累知識的目的。例如教學《長征》這首詩歌時,就安排了一次朗誦擂臺賽。激起他們的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將直接影響學生內部主觀因素的發(fā)展和變化,效果達到優(yōu)化。最后這首詩沒有死記硬背卻印在學生的腦海。
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要靠日積月累,要勤讀、多思、不斷地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真正使學生在朗讀中激發(fā)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