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書平
摘要:“動”是語文課堂一直追求的目標,“動”才有發(fā)展的可能,“動”才有引導的方向。小學語文的課堂最終目標是“動”的課堂,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們一直追求的。筆者主要從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調(diào)動學生思維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動起來
“動”是語文課堂一直追求的目標,“動”才有發(fā)展的可能,“動”才有引導的方向。小學語文的課堂最終目標是“動”的課堂,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課堂如果“動”不起來,就會變成一潭死水。思維不碰撞,活躍就無從談起。沒有思維的課堂,教師的價值就無從體現(xiàn),那課堂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失去了意義。如何讓課堂脫離這種狀況,讓課堂動起來,這是小學教師一直探討的、有待解決的問題。本人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得技能最強大的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才能從根本上調(diào)動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中,學生對所學的課文興趣有沒有、大不大,這直接影響著課的質(zhì)量。
在新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應利用好一切能利用的教具,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多種感官,讓課堂活起來。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實際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起來的機會和平臺,如在教授《尊嚴》一課時,因為學生年齡段的原因,對一些句子理解的可能不到位,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如何使學生對這類的句子理解得更為透徹,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開一個自由辯論會,學生自行選擇正方、反方,題目就是——哈默有沒有必要這么做。教師這樣一安排,就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興趣也非常高,對這些知識的了解會有不同的感覺,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課堂動起來了,教學目標也就基本完成了。
(一)以點帶面,激發(fā)興趣
更多的時候,教師可能會抱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勁頭不夠大,更不要提學習的目標能否達到的問題。但是,教師如果仔細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不管這個班多么死氣沉沉,也會有幾個思維敏捷、總想表現(xiàn)的“活躍分子”。對于這些學生,教師要需要用欣賞的眼光去鼓勵他們、發(fā)掘他們,引導班級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和諧、團結(jié)的氛圍。試想一下,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競相舉手,積極踴躍回答問題和談感想,課下積極解決問題,勇于挑戰(zhàn)困難,出口成章,教師如果擁有了這一點,就不會愁上不好課,也不會愁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了。
(二)做“不像教師的教師”
有這樣一則調(diào)查,調(diào)查者詢問小學生最喜歡的教師是什么樣的。他們的回答令很多教師不可思議:“像朋友一樣的教師。”為什么這“不像教師的教師”最受學生的歡迎,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教師能夠放下架子,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學生談心,而不是整天板著臉,用命令式語氣告訴學生做什么,讓學生害怕。小學語文教師應打破這種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講”的主題,引導學生把自己感動、領(lǐng)悟的內(nèi)容主動講出來,把那些不懂不會的以及沒把握的全都說出來。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種信任,這樣,學生必將還給我們一個高效的課堂。
二、讓思維“舞”起來
小學語文的課堂,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問題,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如何讓思維“舞”起來。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總結(jié)了幾條經(jīng)驗。
(一)鼓勵學生求同存異
語文的答案不是單一的,只要言之有理的都可以成為答案。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所接觸的東西未必比成年人少。所以,當學生回答出來的答案是教師不知道的,想不到的,教師要給他們鼓勵,從而促使學生去積極地思維,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情境中去,汲取教師所想要傳授的知識、技能。
教師要首先對教材有一個全面、深入的把握,深層次地體會每篇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去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很多時候,教師總是對自己的答案情有獨鐘,而對于那些自己沒有預期到的答案,可能一時會接受不了,會很生氣。所以,學生的答案即使是對的,有時也要駁回,然后就死拉硬扯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的軌道。如果教師這樣做,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要談學習的快樂了,以后學生也可能只會循規(guī)蹈矩地跟著教師“正確”的路線了,學生的思維也就舞動不起來。
(二)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
“學貴有疑”,只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疑問,才有可能問出來。一切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要想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就要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
教師在設(shè)計問題時要有價值。一個問題提得好不好,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重點、難點,更可以讓語文課堂的氣氛調(diào)動起來,調(diào)動學生豐富的想象,留給他們足夠的思維空間。
除了設(shè)計問題要有價值外,給他們空間,重要的還需要給學生時間。小學語文教師應善于積累、善于總結(jié),然后還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給學生自由地暢談想法的機會和空間。只有把課堂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舞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是成功的教學,才是學生汲取知識的“樂”園。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