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培養(yǎng)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感興趣,就會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并且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我們應從教學情境中“導趣”,在課堂活動中“激趣”,在聯(lián)系生活中“啟趣”,讓興趣成為思品課的亮點。
關鍵詞:導趣 激趣 啟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90-01
新《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fā),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關系為主線,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等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因此,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生活擴展其知識技能,完善其知識結構,提升其生活經驗,促進其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思品教師的教學的最終目標,然而由于受社會競爭與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考高分和進重點中學是大部分學生唯一的追求目標?!伴]門苦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學生缺少對生活的學習和實踐,缺乏情趣的課堂使思品教師“慘淡經營”,卻仍是扮演吃力不討好的角色,“思品課不重要,思品課口碑不佳”,總是困擾著思品教師,那么思品教師如何才能擺脫這尷尬無奈的困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下三方面嘗試。
1 從情境中導趣
在思品教學中,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新穎、充滿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一節(jié)思品課十分的重要。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各種獨特的導入方式,使學生上課一開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并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誘發(fā)他們的思維動機,實現(xiàn)快樂學習。
1.1 利用“小品表演”導趣
小品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娛形式,深受學生的歡迎。通過小品表演,把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擺出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會思考,有所感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即興表演;也可以課前準備小品材料,讓學生進行表演。既可以讓學生在表演小品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又使他們在貼近生活的小品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實現(xiàn)了快樂學習。
1.2 利用“故事”導趣
故事總是吸引著學生。學生愛聽故事,各種和教材有關的名人逸事往往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課堂學習。比如在上《平等尊重你我他》這一框題時,筆者講了《屠格涅夫與乞丐》故事:一天,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突然有一個衣裳襤褸的乞丐跪倒在地,向他伸出了臟污不堪的手,紅腫的雙眼露出的滿是希望與乞求:“先生,給我一點食物吧?!蓖栏衲驅け槿韰s無一點可充饑之物。于是就握住那只臟手,誠懇地說道:“兄弟??!對不起!我沒帶吃的!”這時,那乞丐站起身,臉上掛著淚花,緊握作家的手說:“謝謝你!我本已走投無路,打算討點吃的后就離開這個世界。您的一聲‘兄弟讓我感到世間還有真情在,它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苯處熖岢鰡栴}:“聽了這個故事之后,你有何感悟?”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興趣都被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
1.3 利用“音樂”導趣
音樂可以感染人的情緒,激發(fā)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利用音樂作為引入主題的背景,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中進入課堂學習的意境,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
2 在課堂活動中激趣
思想品德課堂,可以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授課形式,通過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在課堂活動中,讓抽象的理性化作具體的情感體驗,通過角色體驗更好感知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活動的中激趣,提高課堂效率。
2.1 在“師生互動”中激趣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對所有教師的一個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學生只聽講,教師和學生角色分明,課堂教學由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在老師啟發(fā)誘導下,開動腦筋,暢所欲言,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師還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從身邊的事情說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強調的是課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要營造一種有利于教學互動的氛圍,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發(fā)言和提問,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彼此間的合作評價,激發(fā)學習興趣,進一步樹立信心,提高教學實效。
2.2 在“角色體驗”中激趣
思品書本知識是抽象的,而現(xiàn)實生活是具體實在的,若讓學生自己扮演書本中的角色,透過自我的情感體驗,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也能在思品書中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實現(xiàn)學習知識到活用知識的能力遷移。
3 在聯(lián)系生活中啟趣
思品課堂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設置疑問,設置懸念,啟發(fā)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回歸生活,探究生活,關注生活“啟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1 從“關注社會生活中”啟趣
新《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思品課要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因此,關注時事政治,關心國內外焦點、熱點問題,即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可以結合時事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了解國內外重大經濟、政治、科技現(xiàn)象,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歷史使命感。筆者認為對學生的時政教育,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利用課堂三分鐘進行新聞報道;(2)在課外舉行新聞講座;(3)組織時政興趣小組等。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推薦國內外重大時事,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時代背景,并通過講解指導,讓學生懂得時政要聞,特別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2 從“聯(lián)系自身生活中”啟趣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因此,思品老師在教學時要抓住教材與生活的切入點,讓課堂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懂得在課堂中咀嚼與體驗生活,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課堂,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喚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系鞋帶比賽”和“剝蛋殼表演”讓學生明白:培養(yǎng)自立能力最基本方法是立足于自己當前的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最好的方法是大膽地投身社會實踐,多實踐,多鍛煉,多關注生活,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在生活中體驗自立的意義,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這一科目是否感興趣。所以,作為思想品德的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Z].
[2] 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的《教與學》[Z].2007.
[3] 七至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參考書[Z].
[4] 新思想品德課程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