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娟
摘 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引起學習動機,推動學習,并產生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認真而愉快地學習。相反如果學生對哪門功課失去了興趣或者根本沒有興趣,那么要學好這門功課是很難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興趣培養(yǎng) 培養(yǎng)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語文的熱情少了,甚至部分高中學生認為語文學與不學效果都是一樣,被動學習,結果是教師費心、學生煩心,教與學本應融洽的關系逐漸變成強迫與被強迫的矛盾關系。從客觀上分析這可能是因為高中階段學校課程的設置比初中階段豐富了,學生接觸的課程范圍廣了,學習興趣相對不集中。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要不斷思考、總結怎樣提高高中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了四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歸納如下。
一、創(chuàng)設民主教學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的實質就是師生平等對話,共同探究,教學相長。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學生始終處于“你教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教師把自己看成是絕對的權威,既無視學生的獨立人格,又漠視學生的內在需要,師生之間不能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在這種“以師為本”的理念下,教師很難調動起學生“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只能是在有限的時間記住有限的課本知識點的工具,主動探究、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心理學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對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條就是“必須給學生提供一種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師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做到耐心啟發(fā),循循善誘,而不是頤指氣使,“橫挑鼻子,豎挑眼”。只有給予學生應有的平等和尊重,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了教師,才能激發(fā)學生潛化的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表揚和鼓勵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滿腔熱情的肯定和評價。
二、因材施教,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把有些訓練設計成課內外娛樂活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沒有精神負擔的娛樂、游戲中完成訓練,達到學習目標。如成語接力、詞語頂真、中心詞綴句、邏輯故事、書名篇名連段等,使學生在娛樂中產生語文學習興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出特定的人,為特定的社會發(fā)展服務。教師要平等地看待每位學生,并給予合理的誘導與啟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只要這樣才能夠促使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文學科的性質特征,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三、引導學生課內外結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語文的第二課堂,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應加強課堂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注重密切語文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語文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張之路的《羚羊木雕》時,我先不做任何闡述,讓學生反復分角色誦讀,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對事件的看法。學生紛紛發(fā)言,有的說讀到了“我”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后,在父母的阻撓下又拿回來的傷心事,有的說讀到了“我”父的吝嗇和不通情理,有的說讀到了“我”的懦弱,有的說讀到了萬芳的仗義和善解人意,更妙的是有位學生說讀到了“我”的傷心是自己造成的。我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心里的苦,引導學生怎樣評價父母,看待父母的嘮叨、父母的嚴厲。在學生獲取新知與新體驗的同時,引導他們說說此時最想和父母說些什么。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參與了教學活動。另外,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學生的學習精力和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在學校期間什么都學會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學生的語文學習必須擴展到生活中,適應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四、運行多媒體教學
1.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能否在課堂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能否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精彩的導入不僅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積極投入到學習中,而且能使他們明白學習的內容,做到思維方向集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如教授《我有一個夢想》時,可播放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碑前25萬人的集會上演講的視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容易理解這篇課文的特點。
2.分析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分析文章階段,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理解并進入情境中,有效強化教學效果。運用電教媒體,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時,對什么是極光,極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顯得有點枯燥無味,印象不深刻??梢酝ㄟ^多媒體和網(wǎng)絡播放極光的影像,讓學生直接觀看極光的形、色及極光發(fā)生的過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探討極光發(fā)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課文。
無論教學的形式如何,最基本的一點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為前提。如果學生沒有應有的知識基礎,那么學生對語文課再有興趣也是枉然。根據(jù)李求真、張慶等的研究,學生在母語環(huán)境中學習漢語言文字有許多有利因素,存在巨大的潛能。學生有學習語文的心理需求,也有學習語文的多種潛能,因此只要加以研究,則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熱愛語文的興趣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