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新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zhuǎn)眼我來到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預防部門工作有六個春秋了,可以說我已是深愛這一行、專注這一行、鉆研這一行,并愿意為之奮斗,付出自己的艱苦勞動。這些年來,我在預防工作崗位上,立足把握權能,積極探索實踐,扎實細致工作,默默奉獻力量,較好地歷練了人生,儲備了知識,掌握了方法,積累了經(jīng)驗,嘗到了甜頭,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績與進步,贏得了院領導和同志們的普遍認同。我認為,要做好預防工作,應念好履職“十字”經(jīng)。
好學,就是要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愛好學習,從不厭倦”的精神,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堅定不移的恒心,掌握好方法技巧,不斷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把握宏觀的能力、戰(zhàn)略謀劃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綜合概括的能力,實現(xiàn)自我升華、自我超越。在學習實踐中,一是要堅持學習與思考的有機統(tǒng)一。讀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思考認知的過程。思考是讀書學習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也是抓好學習的關鍵。我們的預防干部大多閱歷豐富,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強,要帶著興趣學,把對檢察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對科學理論的堅定信仰,對法律知識、預防業(yè)務的不倦追求,轉(zhuǎn)化為學而不厭的興趣和快樂,使學習成為愉悅身心的愛好和習慣。要帶著問題學,養(yǎng)成邊學習、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在廣泛涉獵多方面知識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開動腦筋,對檢察機關預防工作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和疑惑進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東西變?yōu)橄到y(tǒng)的、孤立的東西變?yōu)橄嗷ヂ?lián)系的、粗淺的東西變?yōu)榫畹?、感性的東西變?yōu)槔硇缘?,不斷豐富自己頭腦,改善知識結構,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二是要堅持學習與運用相結合。古人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如果不注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落實在行動上,即使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不能說達到了學習的最終目的。我們在檢察機關從事預防工作,應堅持以用立學,學以致用,正確運用法律法規(guī)知識,聯(lián)系自偵部門查辦案件的實際,加強對犯罪問題的分析、比對、研判,全面掌握案件主要特點、犯罪規(guī)律、內(nèi)在原因、防范方略,及時向領導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并主動搞好組織協(xié)調(diào),聚合各方力量,運用有利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預防活動,以遏制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三是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學習是一個長期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過程,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而應當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勸學篇》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爆F(xiàn)實中,不少人都有長期堅持,積少成多,最后取得驚人收獲的學習經(jīng)歷。201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預防廳創(chuàng)辦的《預防職務犯罪??罚拈_辟了許多大家喜聞樂見的欄目,集高端訪談、理論研究、案例警示、預防經(jīng)驗、工作感悟于一體,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刊風格,是反腐倡廉、預防犯罪的“知識庫”,是我們預防干部的“良師益友”。我們只要堅持經(jīng)常用心品讀,注重思考,善于借鑒,靈活運用,是一定能夠從中獲益的。在學習過程中,應堅持“三個”發(fā)揚。即發(fā)揚擠勁,爭取每天擠出一定時間學習,特別要善于把各種零碎時間利用起來學習。發(fā)揚鉆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工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發(fā)揚韌勁,學習難能可貴的是終身堅持,無論處于哪個年齡段都應孜孜不倦地抓好學習?!吧俣脤W,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有位預防干部說過,檢察機關預防干部在新時期應具備“法學家、演說家、理論家、作家、實干家、辦案專家、犯罪心理學家、社會活動家”的八大家素質(zhì),這說明預防工作使命神圣、崗位特殊、責任重大、素能要強。唯有一以貫之,積極進取,堅持學習,刻苦鉆研,日積月累,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才能盡快成為熟悉業(yè)務、精通本職、成就事業(yè)的行家里手。
古人說:“公生明,廉生威?!薄吧平撸冉矶笕?。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弊鳛轭A防干部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遵從憲法法律,履行預防職能,注重率先垂范,講求職業(yè)操守,維護自身形象,切實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具體要求中,一是要慎獨。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一室、無人監(jiān)督的時候,也能夠時時嚴格要求,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不做有違道德和法律的事。預防干部工作相對獨立性強,外出履行職務、開展預防的機會很多,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遵守工作紀律,加強自我管束,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沾、不法之事不干。二是要慎初。慎初,意即珍惜、慎重人生第一次。“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焙芏喾稿e誤的黨員干部都是因為沖破了“初”這第一道防線,由“小心”到“大膽”,由“擔心”到“坦然”,導致個人私欲的膨脹、惡習的加劇、腐敗的嬗變,最終滑向罪惡深淵。這些反面典型案例的教訓,我們當以深刻汲取、受到警示。三要慎微。就是謹慎“小事”和“小節(jié)”。小事小節(jié)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鳖A防干部應以“螻蟻之穴,潰堤千里”之心,對待一思一念;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對待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寢食不安”之心,對待一職一責。認真算好“人生大賬”,時時把握自己,處處嚴于律己,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潔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四是要慎情。人之有愛,本由親立。我們預防干部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是重感情、講親情的,也是關愛家庭、關愛親人的,但是關愛什么,怎么關愛,則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嚴肅對待。我覺得,親情再深也要理智對待,而不能錯位、不能越界,不能為情所累、為情所傷、為情所誤。五是要慎友。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需要有正常的社會交往,但如何對待親朋至友,需要把握一個“度”。作為預防干部在社會交往問題上應有更加審慎的態(tài)度、更加嚴格的要求,堅持謹慎交友、擇善交友,多交一些有思想、有正氣、有道德、有品位的朋友,多與普通老百姓和困難群眾交朋友,不能隨便交友、濫交友,更不能把人際交往異化為酒肉關系、交換關系和金錢關系,自覺凈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
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敬仰的人。如我國數(shù)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沉浸在數(shù)學研究中,常常廢寢忘食,忘我工作。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于他經(jīng)常勤奮鉆研,通宵達旦,日以繼夜地寫作,每在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莫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么高了。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于勤奮,成功來自勤奮?!币蚨覀兊念A防干部,一是要珍惜崗位?!胺乔跓o以履職,不勤就會失職。”預防工作崗位是組織給的“演戲”平臺,大家對你充滿期待,都在看著你,看你表現(xiàn)怎么樣,演得好不好。如果演得不好,出不了政績,事業(yè)受損失,很可能就不會讓你演了,你也沒有臉再演下去。因為預防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是檢察機關一項重要業(yè)務工作,絲毫不能貽誤、不能懈怠,絕不能“占著茅坑不拉屎”。二是要認真執(zhí)著。毛主席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chǎn)黨就最講認真。我們從事預防工作,一定要認真負責,主動積極,精益求精,把該盡的責任盡到,把該抓的時機抓住,把該做的工作做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工作目標。三是要精誠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睂︻A防工作看準的事,定下來的事,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把末端處理與源頭預防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工作實效,避免出現(xiàn)差錯和失誤。四是要創(chuàng)造實績。俗話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話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指混日子,得過且過;另一種是指在其位,就要履其職、謀其事、作奉獻。撞鐘不能出工不出力,不能在崗不盡責、不作為,一定要把鐘敲響,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做好,力爭“出彩”,多創(chuàng)佳績。最高人民檢察院預防廳提出預防工作“大視野、大思路、大舉措、大突破、大發(fā)展、大跨越”的總體要求,給我們開展預防提供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空間。我們的預防干部只有牢固樹立爭先創(chuàng)優(yōu)、追求卓越的意識,堅持時不我待、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工作,才能適應預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跟上檢察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步伐。
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子。勢,就是大局;子就是局部。善謀者,注重從全盤、大局考慮問題。不善謀大局者,也不足以謀一域。應當看到,檢察機關預防工作既是一項政策性、法律性、專業(yè)性很強,涉及社會各方面的工作,也是最能融入社會、牽動社會、服務社會、造福社會,體現(xiàn)社會責任感,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一項工作。預防干部在實踐中,一是要多獻計。就是要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觀察、審視反腐倡廉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反腐倡廉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著眼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著眼于完善監(jiān)督機制,著眼于提高預防實效,在更高起點、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研究把握預防規(guī)律,找準預防發(fā)展優(yōu)勢,認清預防存在缺陷,理順內(nèi)外各種關系,有效挖掘預防潛質(zhì),著力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積極采取提示預警、警示教育、預防調(diào)查、預防咨詢、預防宣傳、檢察建議等各種手段和措施,提高預防工作水平和實效。同時,針對某一時期職務犯罪發(fā)生特點、發(fā)案規(guī)律、犯罪原因及發(fā)展變化趨勢的深入分析,查找職務犯罪易發(fā)多發(fā)的體制性原因和機制上漏洞,以及政策、法律、制度和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尋求解決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辦法,提出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的體制機制改革、政策調(diào)整、制度健全、法律完善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等具有全局意義的防治對策。二是要多出力。比如,我們開展預防工作,往往要結合檢察機關查辦的案件,有針對性地幫助發(fā)案單位或相關部門建章立制、查遺補缺,深挖原因、認清危害,引以為戒、教育警示,強化監(jiān)督、落實整改,其間有大量、具體、細致的工作要做,不能靠坐在辦公室遙控“指揮”,不能讓檢察機關各業(yè)務部門全權代勞,也不能讓發(fā)案單位獨立完成自我“革命”,而必須要靠廣大預防干部加強組織協(xié)調(diào),及時采取多種形式,會同主管部門、有關單位緊密結合發(fā)生案件的實際,聯(lián)手“把脈”,仔細“問診”,對癥下藥,方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三是要多干活。目前,大多數(shù)檢察院,尤其是一些基層檢察院配備預防專(兼)職干部的數(shù)量不多,有的是“專職不專,兼職不兼”,有的既是“將”,又是“兵”,常常是跳“光桿舞”、演“獨角戲”,甚至“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重要哪安家”,普遍存在任務重、頭緒多、事情雜、人手緊的現(xiàn)實問題。因而,我們的預防干部應進一步增強工作使命感、責任感,堅持立足崗位盡職,竭盡全力工作;要學會彈“綱琴”,搞好總體統(tǒng)籌,把握工作重點,提高辦事效率,做到規(guī)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重質(zhì)量,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古語說得好,“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上醫(yī)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就是說要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對問題要有洞察力、辨別力和敏銳性,把工作做在前面。具體說,應當把握好“四要”:一是要正確領會上級意圖。在一個時期內(nèi),上級檢察機關對預防工作都要作出總體部署和要求,這是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jù)。預防干部應加強學習研究,領會精神實質(zhì),明確目標和任務,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發(fā)揮自身作用,科學謀劃工作,適時提出加強和改進預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使之同工作實際相符。二是要把握工作重點。應聚焦在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關注的大事要事上,聚集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上,敏銳地捕捉那些帶有前瞻性、預警性、控制性、防范性的問題去開展調(diào)查研究。著眼于執(zhí)法辦案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 堅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開展預防,使之更好地服務領導決策,推動工作落實,引領工作創(chuàng)新。著眼于預防工作現(xiàn)實需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題化小,小題深做,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輕重緩急,多送“及時雨”,不放“馬后炮”,及時提供決策參考。三是要改進工作作風。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聽真言、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用雙腳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誠求得民智,全面掌握預防工作情況和發(fā)展形勢,努力把客觀存在的事實搞清楚,把事物的內(nèi)外聯(lián)系弄明白,準確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忌“一葉障目,淺嘗輒止”;堅持以預防工作面臨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為突破口,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職務犯罪發(fā)生特點、發(fā)案規(guī)律、犯罪原因及發(fā)展變化趨勢作深入分析研究,尋找職務犯罪多發(fā)易發(fā)的體制性原因和機制上漏洞,尋求解決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辦法,切忌“脫離實際,空發(fā)議論”;堅持抓好預防組織協(xié)調(diào),著眼于有關行業(yè)、系統(tǒng)和領域?qū)︻A防的實際需求,通過舉一反三,查遺補漏,分析原因,研究問題,提出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管理監(jiān)督、遏制腐敗問題發(fā)生等對策建議,切忌“主觀臆斷,盲目定奪”。四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不斷更新預防發(fā)展觀念,拓展預防渠道,強化預防措施,創(chuàng)新預防方法,善于利用先進手段,使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法獵取有關信息資料,開展個案預防、系統(tǒng)預防、科技預防、網(wǎng)絡預防。當前,應特別注重預防違法犯罪風險源點監(jiān)視、評估、防控機制和預測預警機制建設,探索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開展違法犯罪發(fā)案規(guī)律趨勢的分析、研判和預防工作。
編輯:劉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