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健美 福建省建甌市芝山街道辦事處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353100
鵝病毒性腸炎是由腺病毒屬的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發(fā)生于3~30日齡雛鵝,尤以10~18日齡多發(fā),潛伏期3~5 d。小腸呈卡他性、出血性、纖維素性、滲出性和壞死性腸炎。以腸黏膜細胞壞死脫落與滲出的纖維素形成假膜,將腸內容物包裹成與小鵝瘟極為相似的“臘腸樣”柱狀物堵塞腸管為特征。病死率可達25%~75%,甚至高達100%,自然情況下多以消化道感染為主要傳播途徑?,F(xiàn)將一例雛鵝病毒性腸炎的臨床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建甌市彭某4月3日從外地購入3 400 羽1日齡雛鵝,飼養(yǎng)至4月15日時開始發(fā)病,日發(fā)現(xiàn)患鵝20 余羽,患鵝于出現(xiàn)癥狀后的2~3 d 基本死亡,4月17日求診。
患鵝表現(xiàn)精神沉郁,嗜睡,行動遲緩,離群,食欲減少或不食,飲水正常,腹瀉,消瘦,排淡黃綠色、灰白色或蛋清樣糞便,?;煊袣馀?,個別排淡紅色糞便、惡臭,鼻孔流出少量漿液性分泌物,喙端及邊緣色澤變暗,死前兩腿麻痹不能站立,以喙觸地,昏睡而死,或抽搐而亡,病程2~3 d。
剖檢見特征性的病變表現(xiàn)在腸道,共解剖8 羽,見2 羽的小腸段嚴重出血,腸腔充盈大量血水,黏膜呈紅色并有少量黃白色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及少量片狀壞死物;另外6 羽的腸道均可見纖維素性、壞死性凝固栓子,以及卡他性、出血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凝固栓子主要出現(xiàn)在小腸后段至盲腸開口處,直徑約0.3 cm,長度近10 cm。栓子質地緊密,多數為一段,少數出現(xiàn)兩段,切開可見有兩層結構,外層為壞死組織與纖維素性滲出物混雜凝固成的暗灰白色厚層假膜,中間是干燥密實的腸內容物,栓子與腸壁不黏連,容易取出,形狀像濕的長的大號“顆粒飼料”樣,亦即“臘腸樣”柱狀物堵塞腸管為特征。其他臟器及組織的病變均無特征性,只見肝臟有瘀血、出血;膽囊腫脹、擴張,是正常的2~4倍,充盈深墨綠色膽汁;腎臟充血和輕微出血;皮下充血、出血。
4.1 發(fā)病情況 小鵝瘟發(fā)生于出生后4~6 d的雛鵝,以5 d 最易發(fā)病。病毒性腸炎發(fā)生于6~30 d的雛鵝,以8~15 d為多發(fā),該病例發(fā)生于12日齡;小鵝瘟發(fā)病迅速,傳播快,發(fā)病12 h 就有50%左右的患雛出現(xiàn)明顯的臨床癥狀,而病毒性腸炎的發(fā)病速度和傳播速度較小鵝瘟慢,發(fā)病24 h 內只有10%左右的患雛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該病例日均發(fā)現(xiàn)患鵝僅20 余羽。
4.2 臨床表現(xiàn) 小鵝瘟臨床癥狀非常明顯,一般出現(xiàn)腹瀉、呼吸困難及神經癥狀等綜合性癥狀,而病毒性腸炎的臨床癥狀較輕,以痢疾為主,前期糞便呈大醬色,后期變?yōu)椴菥G色;小鵝瘟死亡速度快,一般24 h的病死率達50%,2 d 基本結束,無論鵝群多大,最后耐過的只有30~50 羽,而病毒性腸炎死亡較均衡,一般每天死亡數為10~20 羽。
4.3 剖檢病變 病毒性腸炎和小鵝瘟鑒別診斷的重點在栓塞。小鵝瘟形成的栓塞短而細,長約2~5 cm,直徑0.15~0.2 cm,切面質地一樣較硬,全部為腸黏膜脫落物形成,呈乳白色;而病毒性腸炎形成的栓塞長而粗,長約4~l0 cm,直徑0.3~0.4 cm,大小是小鵝瘟形成栓塞的2~3倍,且質地不一樣,外部為腸黏膜脫落形成的包皮,內部包埋的是腸內容物。
4.4 實驗室確診 有條件的,應做血清學檢驗(瓊擴試驗)或做病毒的分離鑒定以確診。
綜合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以及特征性剖檢病變,初步診斷為鵝病毒性腸炎。因條件限制未進一步進行實驗室確診。
6.1 環(huán)境消毒 對鵝群及鵝舍進行徹底消毒,盡量降低病毒的密度,減少感染幾率。
6.2 臨床用藥 臨床用藥旨在改善食欲、增加營養(yǎng),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促進鵝群盡快康復。用黃芪多糖制劑100 g 拌料160 kg、病毒絕殺(主要成分板藍根、黃芪、淫羊藿;主要用于治療家禽常見病毒性疾病)100 g 拌料160 kg 或鹽酸多西環(huán)素50 g拌料20 kg,連用3 d,同時在150 kg 飲水中加入100 g 多維。
1)一周后回訪,得知用藥后第4 d 就不再出現(xiàn)新患鵝,可見上述綜合防治方案有效,特別是用抗病毒中草藥對該病毒的效果較好。但據多數資料報道雛鵝病毒性腸炎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而該病例是筆者第1 次接觸到(本地區(qū)原來沒有大規(guī)模飼養(yǎng)鵝的習慣),因此,本治療方案的療效有待今后進一步驗證。
2)不從疫區(qū)引進鵝苗,是預防該病的關鍵。
3)發(fā)病時可盡快采用雛鵝病毒性腸炎高免血清或雛鵝病毒性腸炎—小鵝瘟二聯(lián)高免血清,每羽皮下注射1.0~1.5 mL,同時使用廣譜抗生素、電解質、維生素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和防繼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