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竹海
(張家港市崇真中學 江蘇 張家港 215633)
不久前,我在高二選修班開設了《化學反應速率》(第一課時)的組內(nèi)公開課。 學生在化學2 中已經(jīng)接觸過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原先的基礎上適當?shù)耐貙捄脱由臁?回顧復習學過的相關(guān)知識,合理適度的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適合采用“教學活動前置”的模式。 預習提綱的精心設計是關(guān)鍵,學生可用于化學預習的時間少(20 分鐘),所以,預習的內(nèi)容不要太多,難度不要太大,要保證學生愿意去做,去思考,甚至愿意多花些時間預習得更充分點。 下面是我為本節(jié)課設計的預習提綱:
[預習反饋]自主學習教材 獨立思考問題
1.化學反應速率:衡量化學反應進行______的物理量。
2.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nèi)______或______來表示。
3.數(shù)學表達式:υ(A)=______。 其中Δc 表示反應過程中反應物或生成物___的變化,Δt 表示_________變化。 常用單位有_______________。
使用時請注意: ①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化學反應速率,實際上是指這一段時間內(nèi)反應的______,而不是指某一時刻的______;②化學反應速率是標量,無論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其化學反應速率值都取______;③在一定溫度下,固體或純液體物質(zhì),單位體積內(nèi)的物質(zhì)的量保持不變, 不談物質(zhì)的量濃度,因此,一般不用固體、純液體表示化學反應速率;④在同一個化學反應里,用不同物質(zhì)來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不一定相同。
例如:2SO2+O2?2SO3,在1min 內(nèi)的時間里,當SO2的濃度減少0.5mol·L-1時。試求:υ(SO2)、υ(SO3)、υ(O2)。
題后小結(jié):
I.對于同一個化學反應,用不同物質(zhì)表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時,數(shù)值可能不相同,但表示的意義是______,即這些不同的數(shù)值表示的都是______的速率。 比較同一化學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快慢一般要以______的速率作為標準來比較且單位要相同。
II.反應:aA(g)+bB(g)?cC(g)+dD(g)
則有:υ(A):υ(B):υ(C):υ(D) =_________。
由于學生頭腦中有了知識儲備,有不能自我解決的疑惑,所以,有迫切進入課堂進行“互動釋疑”的欲望,課堂變成了學堂,成了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本節(jié)課我精選了4 道例題和5 道當堂檢測題讓學生練習,學生在練習中暴露了知識漏洞、思維缺陷、書寫錯誤等等。 學生課前的問題在課上得到解決,課后才有時間為下一節(jié)課的任務做準備。
課后,本組的各位老師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評議,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結(jié)合張家港市高中化學教師遠程培訓中學到的理論,我對本節(jié)課反思如下:
學生在專題一的學習中認識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化學能與熱能、電能的轉(zhuǎn)化,我出示了一塊手機電池, 其工作原理就是原電池原理和電解原理,這是實實在在的化學與實踐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化學的實用性。 專題二繼續(xù)以化學反應作為研究對象,認識化學反應的快慢、方向和限度。 化學反應的快慢包括認識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和影響因素,本節(jié)課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學生從宏觀層面對前面所學的內(nèi)容和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認識。 結(jié)合課程標準,我把課題改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及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是人為規(guī)定的,在理解和認同的基礎上,關(guān)鍵是規(guī)范、熟練的進行相關(guān)計算,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活動前置教學法的重心是學生的預習, 當天,高二學生沒有進行課間跑,我臨時要求學生提前進入教室9 點開始安靜自習,花10 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完成《預習反饋》版塊。 對學生服從臨時安排的行為我進行了集體表揚, 同時提醒學生一定要利用好邊角料的時間,彌補化學學習時間的不足。學生在化學2 上已經(jīng)接觸過化學反應速率的知識, 又有了課前的預習,所以,引入課題后,我即刻請學生完成學案上的一道例題, 檢測學生頭腦中原先知識的殘存量及預習的效果。通過課堂巡視,發(fā)現(xiàn)了學生在求算某一化學反應中用各物質(zhì)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時, 有的根據(jù)表達式逐個計算,有的先求算出其中的一個,再根據(jù)化學計量數(shù)的關(guān)系換算,這是我未曾預料到的。學生在板演中出現(xiàn)了Δt 寫成t、單位書寫錯誤等,通過糾正錯誤, 我?guī)椭鷮W生進一步理解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意義。
思考1:對于同一反應2SO2+O2?2SO3,I.υ(SO2)=1 mol/(L·min)、II.υ (SO3)=1/60 mol/(L·s)、III.υ (O2)=0.5 mol/(L·min)。 試比較三種情形下該反應的快慢。
思考2:aA(g)+bB(g)?cC(g)+dD(g),A、B、C、D 均為非固體、非純液體,試證明υ(A)∶υ(B)∶υ(C)∶υ(D) =a∶b∶c∶d
思考才能鍛煉思維, 好的問題驅(qū)動學生深入思考,主動尋求解決的最佳方案。 好的問題是貼近學生“最佳發(fā)展區(qū)”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是現(xiàn)成的,要在了解學生,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精心策劃。 上述兩個思考題就是我依據(jù)上述原則自主設計的。
學生在課堂上完整的練習了4 道題目, 其中有3道選擇題,1 道填空題,預先準備的題目有3 道沒有完成。 就目前的化學學習現(xiàn)狀,學生課堂上的練習是最有效的,課后的練習時間得不到保證,質(zhì)量也無從談起。 所以,課上盡量封住教師的嘴巴,留出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更多的題目是非常必要的。 不過,也不要過多的追求訓練量,在有限的訓練量的前提下,先要保證練習的有效性。
要學生成為怎樣的人, 教師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 要求學生作業(yè)工整,書寫清楚,及時小結(jié),化零為整,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從板書做起,給學生提供示范,作出表率。
在課后的研討中, 同仁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短板”,認清了自身的不足。
化學反應速率的符號用小寫的υ 表示,而且是斜體,我對學生不規(guī)范的書寫沒有及時指正。
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可以通過實物展示臺展示,被展示的作業(yè)越多,被暴露的問題也就越多,同時,部分好的作業(yè)也能得到展示的機會,被展示的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更容易被調(diào)動起來。 本節(jié)課,我過多的依賴黑板,頻繁地在黑板上寫和擦,給人手忙腳亂的感覺。
激勵性的話語使用不多,學生的正能量沒有得到更大的釋放。
關(guān)于圖像題的解決是考試的熱點,也是學生的易錯處,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得到相應的練習,本節(jié)課,完全可以節(jié)省時間,進行這方面的指導和訓練。
三段式的解題格式是教師直接示范,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會暴露出什么錯誤呢? 課堂上沒有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
其他需要改進的還有降低起點, 減少課堂容量、以問題帶動知識點的學習、彩色粉筆的使用等。
教材(蘇教版)上采用探究式的方式組織了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的學習活動,教師課前準備起來比較麻煩,課堂組織活動的耗時也較長。 應該承認,按照教材的安排組織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肯定好,但操作的困難很多,所以,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跟教材完全不同,那么教材到底應該如何使用?
化學反應速率的研究對象是實實在在的化學反應,而本節(jié)課學生除了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和計算外,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能力都沒有得到鍛煉。 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以化學實驗為載體! 化學實驗的“缺席”實在是遺憾,如何保證實驗到位?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通過課程本身的吸引力來調(diào)動,如果只是靠老師的“忽悠”,這樣低層次的積極性的持久性到底有多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