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散文《阿房宮賦》是經(jīng)典之作,不僅用詞華藻炫美,文中的意境也令人深思。杜牧評價自己的文章時曾經(jīng)說過,意為主,氣為輔,章句為兵衛(wèi)?!栋⒎繉m賦》的寫作手法是獨一無二恰到好處的,用一種較為夸張的比喻以及明快的節(jié)奏,將意境與氣勢相結(jié)合,完全體現(xiàn)出賦的文體特點,也顯示了杜牧的文學才華。
一、以氣為輔的描寫
《阿房宮賦》主要描寫的是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整篇文章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寫阿房宮那種渾然天成的氣勢。第二部分是議論令人深思的意境。描寫是議論的鋪墊,議論是描寫的升華。
從起筆開始,杜牧就著重描寫阿房宮磅礴的氣勢,輔助描寫阿房宮中的珍寶宮女多不勝數(shù)?!傲醍?,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遍_篇就稱頌大秦帝國的豐功偉業(yè),滅六國使華夏一統(tǒng)。接著描寫工程量的巨大,放眼蜀地的山上,樹木被砍伐一空,都用來建造阿房宮了。隨后是“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這就寫出了阿房宮的整體建筑規(guī)模,尤其是“隔離”與“覆蓋”兩個詞匯用得更是驚人。緊接著具體地描寫阿房宮,如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等等。隨后杜牧從不同視覺效果上寫道,“長橋臥波,未云何龍……不知西東”。但是從感官的描寫上更為到位,彌補了視覺上的不足,將阿房宮的建筑比作仙境,比作奇跡。
這僅僅是外部的描寫,再看看阿房宮的內(nèi)部描寫,杜牧從后宮佳麗三千寫到王子皇孫辭樓下殿。這些六國后宮內(nèi)的妃嬪子女,都成了阿房宮中的籠中鳥。緊接著用了五個形容詞來描繪阿房宮內(nèi)部的奢華。隨后,筆鋒急轉(zhuǎn),雖然美女眾多,但是幾十年見不到皇帝的人隨處可見,甚至老死宮中之人也不在少數(shù)。這其中無不充斥著對秦始皇暴政的陳述以及作者的感慨。緊接著就是描寫珍奇珠寶,“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這是對珍奇珠寶來歷的介紹,六國歷代收藏的異寶奇珍都被集中到了阿房宮,可對于這些奇珍異寶秦始皇卻不屑一顧,將美玉當成石頭,將珍珠看成沙粒,祭祀的鼎用來燜飯,黃金當成土疙瘩等等。眼看著遍地的奇珍異寶被摒棄,而統(tǒng)治者卻不珍惜。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統(tǒng)治者的殘暴與奢侈,作者的感情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悲憤。
二、以意為主的論述
從上述描寫可以看到,秦朝統(tǒng)治者的奢侈程度。于是,杜牧開始了批判和議論。這種批判和議論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是對秦始皇而發(fā),二是用來警示晚唐以及后人的。
文中這樣寫道:“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嗟乎!這是一聲多么憤怒的指責與嘆息。隨后的六個比喻,“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充分揭露了秦朝暴政揮霍浪費,不體恤下民,又要讓天下人敢怒不敢言,這就是一種階級矛盾,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于是,激發(fā)了陳勝吳廣的農(nóng)民起義,項羽舉兵攻克咸陽后一把火燒毀了阿房宮?!笆浣?,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描寫就是全文的點睛之處。使前文阿房宮的壯麗氣勢與起義焚燒形成了鮮明對比,也充分地反映出作者對暴政統(tǒng)治的看法。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庇蛇@句話可以看出杜牧所持的觀點。六國的滅亡不是秦朝帶來的,而是毀滅于他們自身;秦朝的滅亡不是來自于農(nóng)民起義,而是毀滅在自己的手中。最后,杜牧又以一句話總結(jié)了秦朝以及六國滅亡的原因:“嗟夫!使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始皇帝還來不及哀憐自己時,秦朝已滅亡了。如果后世的朝代只是憐憫始皇帝而不知道從始皇帝的身上吸取教訓的話,也注定遭受滅頂之災(zāi)。杜牧就是以這樣嚴謹?shù)呐幸饩?,來讓后朝引以為誡。這也是一種對當朝的諷刺,晚唐時期政局動蕩不安,很多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朝廷更是腐朽到了骨子里,作者就是想通過這篇文章來讓世人領(lǐng)悟這個道理。
總之,這篇文章無論是從藝術(shù)角度還是從思想角度出發(fā),都具有著一定的高度,可以看作是杜牧的巔峰之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