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說:“作文指導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寫作前,而且主要是閱讀課上?!比~圣陶先生曾說: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作文的熟練技巧。”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我們語文教師應深入教材,鉆研文本,從中尋找出“讀寫結合點”來,在語文教學中盡量減少單項訓練,騰出一點時間,讓位于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我結合自己這方面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注重學生詞匯積累與運用方面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語?!薄霸趯懺捴幸獦酚谶\用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注重學生詞匯積累與運用方面的訓練,對于提高寫作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我的“長生果”》這篇課文,發(fā)現(xiàn)文中的“牽腸掛肚”“囫圇吞棗”班上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兩新詞的意思,而在生活中又經(jīng)??梢杂蒙线@兩個詞,因此,我就放慢速度,請同學們結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來造句,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有的寄宿生說:“我來的那天,奶奶剛好生病了,不知她好了沒有,真讓我牽腸掛肚?!庇辛羰貎和f:“我媽媽在外打工,我的學習、生活讓她牽腸掛肚?!苯虒W“囫圇吞棗”這個新詞時,我請一位學生用這個詞造句,他說:“弟弟把柿子當蘋果,真是囫圇吞棗?!庇袔孜煌瑢W竟說他造得不錯,我知道,他們對這個詞真的不理解。于是我請知道這個成語故事的同學,說說這個成語的由來。然后我講了它的運用,通過這樣的講解,我再請幾位同學造句,有的同學說:“他一天就把《三國演義》看完,真是囫圇吞棗。”;有的同學說“小麗回到家,將媽媽寫給她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辈焕斫獾膶W生通過講解或造句很好地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并懂得什么時候能用上它們。接著,我請學生用這兩個詞語在作業(yè)本上造兩個句子。通過這樣的說寫訓練,相信他們在今后學習生活中能很好地運用它們。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學生的詞匯量豐富了,運用能力加強了,文章的語句自然也更優(yōu)美、生動了,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也更清楚明白了。
二、抓住課文中典型的句式,進行仿寫訓練
學生的寫作,開始的時候,往往都是記流水賬,干巴巴的沒內(nèi)容;有的甚至抓住筆,無從下手。寫得具體、生動,大都是仿寫開始的。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的學習一般總是由模仿學習逐漸過渡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宋朝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學之既久,自然純熟。” 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型,如:比喻句、夸張句、排比句等,尤其是那些優(yōu)美、感人的句式,教師教學時,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進行語言能力方面的訓練。例如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課文中有一句“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蔽易寣W生感受這句比喻句用得貼切、生動的同時,再根據(jù)自己讀書的感受填空?!耙槐灸阆矏鄣臅褪?,也是 ?!焙芏嗤瑢W能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把一本喜愛的書比喻得非常生動、貼切。有的同學說:“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道美味的飯菜,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飯店?!庇械耐瑢W說“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醫(yī)生,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藥店?!薄倚牢康乜吹酵瑢W們對讀書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同時比喻句的運用在這里也得到很好的詮釋。
三、結合課文典型段落,進行遷移訓練
還是以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侶》這課為例,當教到課文第7自然段時,要求學生特別注意運用課文中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首先、然后、再、又”等進行仿寫練習。在巡視時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后進生這樣寫“下課鈴響了,我首先背起書包,然后來到操場,再排好路隊,就回家了。”當我把他的作文一讀,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哄笑起來。在同學們的一片笑聲中,首先我肯定了后進生的成績,敢于提筆寫自己的想法,只是寫得不具體,于是請每一位同學都來當一次老師,來幫助他寫具體些。怎么幫呢?接著引導學生看書,書上寫著“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這樣做,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蔽覇枺骸澳銈冋J為這句話好在哪兒?”許多學生都能說出好在把思考的內(nèi)容都說清楚了?!澳敲丛谙抡n鈴響后,結合自己平時的實際經(jīng)驗能運用一些動作的詞把自己做的事寫清楚嗎?”這樣一問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有的寫到:下課鈴響了,我先迅速地收拾好桌面上的書、本子、筆盒等,麻利地把這些東西塞進了書包,然后身子離開了座位,手卻不停地忙碌著,一邊用胳膊夾著書包,一邊用手扣書包的按鈕,急匆匆地往操場走,再……看到這些我感到,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
四、植根課文、補白拓展,提升想象與寫作能力
在教材中,有的課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給了學生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發(fā)掘其中閃光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只用簡單的一句話介紹十七孔橋上的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蔽依镁W(wǎng)絡,讓學生欣賞了十七孔橋的獅子的姿態(tài),并請同學們寫出他們的形態(tài)各異的特點來。很多同學馬上聯(lián)系到上一節(jié)課學《秦兵馬俑》第八自然段說開了(為了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上19課),有的同學說“有的獅子目光凝視遠方,好像在提醒百獸,別忘了我是你們的皇帝;有的目光慈祥柔和,好像在愛撫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有的昂著前腿,好像在和老虎爭奪王位;有的注視著昆明湖,好像在欣賞著碧玉般的湖面……”有一位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竟說:“走近了,還能聽到他們的呼吸?!辈┑萌嗤瑢W熱烈的掌聲,他興奮得小臉都漲紅了。聽著同學們說得有滋有味,我也高興地說:“還等什么,你們趕快替作者把十七孔橋上的小獅子寫活了。”孩子們有話可說,寫得輕松愉快。
五、點評批注,共享語言與精神盛宴,提升學生的情感與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 不僅文質兼美, 使學生享受語言美,還能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中人物的愛與恨、敬與憐。老師應適時抓住時機進行的情感與語言訓練,那么將有一箭雙雕的效果——情感的一次升華、語言的一次洗禮。例如學了《尊嚴》這篇課文后,為了讓學生對尊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請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評一評哈默,學生通過評價、交流,對哈默、對尊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出示了我寫的有關于對尊嚴感悟的一句話“尊嚴是一把鑰匙,幫你打開成功之門”(我還在這句話里屬上自己的名字)。并說:“老師要把這句話保存起來,說不定今后會成為一句名言。”學生笑。然后我又說:“你們別笑,今后我們當中說不定真有幾位成為名人,有很多經(jīng)典的話語會流傳千古?,F(xiàn)在你們假設你們都是名人,請你們寫出一句關于尊嚴的名言,寫完后全班交流,老師把你們的每個人的話都收集成冊,說不定當中就有幾句話流芳百年。”學生在理解了尊嚴的基礎上,聽我這么一說,非常自信、饒有趣味地提起筆來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寫出對尊嚴的感悟,巡視了一番,發(fā)現(xiàn)有好幾位同學寫得相當不錯,有的同學說:“尊嚴就像一本好書,你越讀越有滋味?!庇械耐瑢W說:“沒有尊嚴,就像沒穿衣服一樣”……讀著這些優(yōu)美語句,誰能說這不是名言?我也從這些語句中深深地感到:“要做有尊嚴的人”已根植于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語文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與文章的情感產(chǎn)生碰撞、交流和融合,教師還需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尋找閱讀教學的“遷移點”,設計符合學生作文基礎的練筆點。有感即發(fā),有情就寫,只言片語也好,長篇大論也佳,巧用隨文練筆,開辟一片讀寫結合的“芳草地”,讓學生樂寫、會寫,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