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實生活是寫作的真正源泉,可以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引導學生扎根現(xiàn)實生活,提煉人生感悟,用心思考,細心體會,在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聞和閱歷不斷觀察反復練習之后,取得作文寫作的大的飛躍。
【關鍵詞】現(xiàn)實生活 體驗 感悟
當了這么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師,在寫作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我的感受是學生要么沒寫的,要么就是不會寫。他們自己也總是一拿起筆來就抓耳撓腮,要么就是沒精打采的樣子。作文讓他們覺得難,覺得很沒有意思。所以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東拼西湊,有的想辦法在其他作文書上“借鑒”,署上自己的大名以弄虛作假。我對這種現(xiàn)象深惡痛絕,一直在想辦法改變這種現(xiàn)狀。當然除了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最主要的是要讓他們懂得現(xiàn)實生活才是寫作的真正源泉。我們讀別人的文章,也是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習別人的寫作手法,最后寫出自己的東西來。自己的東西也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體會,對社會的看法和見解,對一切真善美的追求,假惡丑的批判。而充實的生活在于每天堅實的體驗。有的人庸庸碌碌,無所事事,日子在他們身上一點點流過而他們竟毫無體會。所以我經(jīng)常告誡學生們一定要體驗生活。有了生活的感受,盡量在最近的時間里把它們記下來,切勿讓它們白白地流失。而對于他們的生活,雖然談不上經(jīng)歷坎坷,歷盡磨難,但在這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只要用心去體會,也會有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下面我想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談一談我對如何引導學生扎根現(xiàn)實生活精心寫作的幾點看法:
一、家庭生活是學生創(chuàng)作素材的主要來源
北宋大詞人蘇軾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生活的幸與不幸,盆盆罐罐磕磕碰碰的小摩擦真像一曲曲“交響樂”,給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父母的關懷與教導,希冀與失望。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有喜愛、敬佩、尊重與仰慕;也有煩惱,討厭乃至憎恨。比如《媽媽的嘮叨》這個命題作文,多數(shù)同學寫起來都覺得有內(nèi)容寫,因為生活中媽媽的嘮叨簡直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學生們有感而發(fā),自然就不會咬筆桿了。還有親人的離世,父母的離異,這些不幸的遭遇自然會打動個別學生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使他們含著淚寫下那字字珠玉。
二、學校生活是學生創(chuàng)作素材的又一大重要來源
學校的環(huán)境、紀律、校風、校訓及教師等都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碰撞每個幼小的心靈,迸出種種火花。如學生心目中的老師,性格、工作、講課如何,對學生怎樣,衣著是否考究,何其豐富。學生呢,優(yōu)秀者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低劣者畏首畏尾,自卑自賤,或有的孤芳自賞,自憐自愛,性格或熱情如火或冷漠似冰,或活潑好動或喜靜獨處,或深沉或直率;細細道來,多如牛毛。而正是在這里,同學之間結下了最純潔也是最真摯的友誼,有許多贊美友誼的好文章,正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出來的。
三、社會生活為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打開了另一片新天地
學生們雖然大多數(shù)時間穿梭于家庭學校這兩點一線,對社會的了解大多通過電視或網(wǎng)絡。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時無刻不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比如《那一刻,我長大了》這個命題作文,有同學寫自己晚上給操勞了一天的媽媽洗腳,有同學寫自己給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做飯,還有同學寫自己幫老師澆園,鋤草,抬花盆等,而有一位同學寫自己徘徊在網(wǎng)吧門前,在經(jīng)歷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終于戰(zhàn)勝了自我,遠離了打算逃課去網(wǎng)吧過網(wǎng)癮的誘惑。不法網(wǎng)吧這個社會的毒瘤,不知道侵蝕了多少少年的心,而勇于反映這一現(xiàn)象,讓更多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了解它的危害,這不僅是成年人應該肩負的一份責任,涉世未深,自制力差的未成年人也應該肩負起這份責任,為自己,也為他人。
以上就是我對扎根現(xiàn)實生活精心創(chuàng)作的幾點看法,有一點我還需著重強調一下,就是扎根現(xiàn)實生活并非照搬自己現(xiàn)實生活里所有的一切,就像礦石他還需經(jīng)過層層提煉,我們的素材也一樣。大作家們的作品為何讓人回味深長?就在于它能給我們一種除感動之外的啟發(fā)和思考。所以我常常告誡學生寫作文要經(jīng)常思考,不光是扎根現(xiàn)實生活,敘寫真人真事,還要點明事理,從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提煉出自己對于人生的那一份感悟。剛開始可能還是粗淺的,但只要用心思考,細心體會,慢慢地就會有所收獲的。在借鑒和學習名家著作,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聞和閱歷不斷觀察反復練習之后,學生們的作文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