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上看一篇題為《竹籃打水亦不空》的短文,講的是爺爺教孫子誦讀一本圣典,可是孫子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讀懂,而且剛讀過的那部分,合上書就忘個精光。孫子覺得讀這個沒用。爺爺叫孫子把盛過煤的籃子拿到河邊打一籃水回來。孫子照著爺爺?shù)姆愿雷隽?,盡管一次比一次的速度快,可水還是在他回到家前就從籃子里漏光了。他喘著粗氣對老人說:“爺爺,您看,一點用也沒有?。 睜敔斀袑O子看看籃子,孫子猛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里的時候不一樣了,這不是那個盛過煤炭、污黑的籃子了,它已經(jīng)變得從里到外都干干凈凈。爺爺這才對孫子說:“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圣典里講的東西,但是在你誦讀它的時候,從內(nèi)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改變。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
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里一篇課文《梅花魂》中有這么一段描寫: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dāng)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外祖父常常教小鶯兒讀的這些詩詞,已經(jīng)使她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以致在長大成人后能寫下如此厚重而深情的文字。這足見“竹籃打水亦不空”,可是小孩子真如竹籃的話,那么,也應(yīng)該是一只干凈的竹籃,而不是一只裝過煤的竹籃。這樣一只干凈的竹籃去打水,水就顯得很重要了。
讀書有方,讀書有道。好書的確像是維生素,但是維生素是不是越多越好?當(dāng)然不是。人的身體是一個結(jié)構(gòu)非常嚴(yán)密、功能彼此協(xié)調(diào)的整體,各種營養(yǎng)素相互搭配,用以保證機(j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長期過量服用某種維生素藥類,就會引起身體不適的現(xiàn)象。
說這些并不是反對“小竹籃”們打水。水,自然是要打的,但還是讓“小竹籃”們多打“礦泉水”為宜,偶爾打點加了糖、蜜、果汁之類的“水”也可以,但加過咖啡、濃茶之類的“水”還是不要打為佳,加過酒精、激素之類的“水”就更不能打了。(作者單位:四川省大竹縣青年路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