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觀摩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觀摩名師課堂。誠然,名師課堂猶如一座寶藏,有成功的經驗值得學習,有精彩的創(chuàng)設值得剖析、揣摩。然而這些寶貴的經驗、精彩的創(chuàng)設都是大師們多年研修實踐的結晶,普通教師在觀賞、驚羨、神往、沖動之后,卻很難把它們靈活運用、貫通和實踐于自己的課堂。這就是“名師的課堂看著舒服,實踐運用很困難”“可望不可及”的現狀寫照。再者,名師課堂不是想聽就能聽到的,教師觀摩名師授課的機會是很少的,尤其是農村教師。如果僅僅依賴名師課堂提供的那點“山珍海味”來涵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養(yǎng)育我們的還是常吃的“米飯”和“蔬菜”,也就是平時的課堂教學,習慣稱為“家常課”。名優(yōu)課的經驗固然重要,家常課中的不足和問題反思其實更為可貴,教師的專業(yè)研修與專業(yè)成長離不開家常課的觀摩、借鑒和思考。同事間的隨堂聽課、同課互評、跨科看課、預約點課等家常課的觀摩學習,是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最好教材:隨堂聽課,隨聽隨評,活學活用;同課互評,互評互學,取長補短;預約點課,潛心觀摩,交流感悟。
一、隨堂聽課,積累心得
鄰居之間,端個碗,串個門,有好吃的夾一筷子,嘗個鮮,既增進友誼,又分享美味,這就是串門的樂趣。隨堂聽課類于此,教師間利用空課時間互相串串課堂,隨時隨地看看、聽聽、評評、議議??吹胶玫淖龇ǎ⒖贪岬阶约旱恼n堂試試;聽到不足之處,也無需客氣,直接指出,即便爭辯一番,彼此心里也不會有什么芥蒂。這種家常課的互聽互學,互評互議,活學活用,自然、真切、簡樸、實用,的確是教師們互相啟迪,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徑。多年來的串門聽課,筆者不光積累了不少精彩的教學片段實錄和聽課心得感悟,還根據筆記中的實例和感受寫了不少教育教學論文、教育敘事文。聽課筆記可謂是教學研究、論文撰寫的源泉。多聽課,多積累反思,多感悟,多交流議論。這樣及時把自己的心得、反思和感悟加以小結,也是一個教師自我研修專業(yè)的好辦法。
二、同課互評,互學提高
在小學,每個年級都有幾個班,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就同一篇課文互相聽課研討,是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好辦法。有一次,筆者到隔壁近鄰的四(3)班串門,聽了一節(jié)閱讀教學課《母雞》。教師抓住作者前后迥異的情感態(tài)度設計教案,展開教學,感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家常課存在的不足和引發(fā)思考的地方是很多的。就這節(jié)課而言,教師把理解課文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并且以講解課文的方式來實現,這就值得商榷。閱讀教學應該是教師把學生引入課文語境,讓他們自己在讀誦中感悟。課文是讀懂的,而不是講會的,教師講得過多、讀得太少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端。輪到筆者做課了,我邀請同事來品嘗“青菜”“蘿卜”,由于融合了他人的教學優(yōu)點,吸收了他人的教學經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教師調侃說:“這樣的‘青菜’‘蘿卜’,是添加了‘豬肉’‘牛肉’的,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經常食用,定能有益身心,促進成長?!?/p>
三、預約點課,引領啟悟
預約點課一般是指資深的教師到指定幫扶的青年教師課堂聽課、評課,或應年輕教師的邀請到他們的課堂聽課、評課。目的是通過聽課、評課活動指導青年教師上課,引領他們專業(yè)研修。有名新教師準備了一節(jié)語文閱讀教學課,請筆者聽評指導,教學內容是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聽課后,筆者感受很多:1.教師應該仔細閱讀教材,領會文章的主旨,弄懂課文及每一個詞語的意思。2.利用類比、舉例等方法啟發(fā)學生,這是好的,但是在舉例時應當審慎,不可隨意作比,以免產生誤導。3.認真對待學生的理解,不要輕易否認,如有學生說閏土的臉“紫色”是生病、生氣的表現,這是一個教學的契機,教師不妨先肯定“臉都氣紫了”的理由,再提出“閏土的臉是生氣變紫的嗎”,讓學生讀課文再討論。這樣順學而教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4.在課堂上突然出現“意外”,教師要坦然面對,要么與學生一同研討,要么留到課后加以研究,切忌不懂裝懂,想當然隨意講解。5.讓學生提問題是常見的教學方式有的在預設之中,有的在意料之外,也是常見的現象,但對提問,需要討論還是需要講解或不必,教師要心中有數,以教學目標要求為指南,切忌被學生的問題牽著走,游離于文本之外。筆者把這些觀點與執(zhí)教者做了交流。家常課就像一道獨具鄉(xiāng)村風味的農家菜,這在名師課堂是品嘗不到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家常課中有失敗,亦有成功;有平庸,亦有精彩。失敗之處汲取教訓,成功之處借鑒運用;平庸之處探求創(chuàng)新,精彩之處分享感悟。教中研,研中教,教師間經常相互串課,相互評課,取長補短,共同成長,這既是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又是觀摩家常課的目的所在。(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賦春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