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寫出了一種異常真摯的人生至愛,作者擺脫正面著筆描寫的傳統(tǒng)構(gòu)思,另辟蹊徑,選擇“背影”寫父親,別開生面,令人拍案叫絕。文章固然好,但更需要教師精心引導,學生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共鳴。杜郎口中學徐立峰老師教學《背影》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讓深沉的父愛在樸素的文字、舒緩的語調(diào)中緩緩流淌……自然而真實的課堂,如行云流水,歡快流暢,令人耳目一新。
不解父愛——個性閱讀,去疑求真
生:作者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兩年余了”。朱自清最不能忘記的卻是父親的背影,可見這個“背影”是多么耐人尋味。
生:這里“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兩年余了”,為什么用“不相見”而不用“不見面”?
生:我認為“不相見”是表示父與子之間出現(xiàn)了問題,而“不見面”是指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沒有機會見面,所以這里的“不相見”,暗示了父子之間有過隔閡或誤會。
…………
生:第五段作者寫“我那時真的是太聰明了”,“聰明”怎么理解?
生:我認為這里“聰明”是褒詞貶用,因為當時作者只看到父親的“啰唆”,卻沒有感受到父親的關(guān)愛。
生:這個“太聰明”是嘲笑自己當時沒有體會出父親對自己的愛,也是對自己以往所作所為的一種自嘲。
這個教學片段是兩個小插曲:一是寫作者為什么與父親“不相見”,二是寫作者為什么自嘲自己“太聰明”。著重寫了對父親的不了解,甚至討厭父親的“啰唆”,為后文寫“父子情深”作鋪墊。課上,學生對“不相見”的理解,肯定不是口無遮攔的脫口而出,至于認為兒子說過“不要相見”的話,當然也決不可能是空穴來風。這些都是課前教師為拓寬學生課外知識面、開闊視野而精心預(yù)設(shè)的環(huán)節(jié),可見徐老師備課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學生精心查找資料,在反復(fù)比對資料中得到了共識,才會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寫自己“太聰明”,學生也給出了最恰當?shù)淖⒛_——“自嘲”,這是作者對自己那時不懂事的深刻反省。此時,片段圍繞著“不相見”“太聰明”提出的兩個“為什么”,通過交流,答案已明朗。
父子情深——用心體驗畫龍點睛
師: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他用兩手攀著上面……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誰來分析一下這段文字。
生:一個“爬”字,說明那個月臺很高,再加上父親身材肥胖不容易上去,越不容易越能體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愛。
生:父親穿的是黑布棉袍大馬褂,而作者穿的是紫毛大衣,從穿衣的對比能看出父親對兒子的關(guān)愛。
師:我查資料發(fā)現(xiàn),父親穿著深青色的棉袍黑色馬褂,這在當時應(yīng)該算是正裝了——非常好的衣服,相當于禮服。同學們了解了這個背景又會想到什么呀?
生:父親穿得那么整齊,或許是怕給兒子丟臉。
生:穿著“禮服”還去爬月臺,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穿著西裝扛大包”,但是父親為了兒子甘愿這么做,也可以看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生:課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作者與父親是如此的熟悉,然而離別之時卻給作者一種特別的感受;二是父親的身影在人群中慢慢地消失,跟放電影一樣,影愈深而情愈濃,人愈遠而心愈近。我想這就是父愛。
師:剛才這個同學說這篇文章就是表現(xiàn)父愛的,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嗎?
生:我認為文章寫了兩種愛,還有一種是兒子對父親的愛。比如其中一句話:“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倍潭痰囊痪湓捘荏w現(xiàn)出兒子對父親的牽掛與不舍,這就是父子情深。
生活中時時有感動,它有時是一種聲音,有時是一種色彩,有時是一種狀態(tài),有時也可以是一種場景。在上述教學片段中,徐老師緊扣買橘子“爬月臺”這個細節(jié)。這個細節(jié)描寫看似淡淡幾筆,卻字字珠璣,這一處動作描寫只寫了攀爬的起始動作,卻凝練成了一個精彩瞬間,在強烈聚焦中,把父親形象定格在“難忘”中。感人的場景,也難怪乎錚錚鐵漢朱自清,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的父愛面前潸然淚下。在這里,徐老師作了兩次點撥:當學生對父子的著裝有誤讀時,教師以介紹資料點撥,課堂如涓涓細流,撥人心弦;第二次點撥,一句“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嗎”,推波助瀾,使文意、文情、文旨巧妙融合,更讓讀者內(nèi)心感動,激情蕩氣回腸。是啊,父親愛子無微不至,兒子對父牢牢牽掛,我們似乎看到了課堂上愛心綻放,聞到了課桌間幽幽暗香。教者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溫婉精致的引導,讓人賞心悅目,課堂因此而渾然天成。暖暖的真情,深深的感念,盡藏于綿綿父愛中……(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縣佐龍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 徐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