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一門學科。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向就是要理解其實驗的原理,掌握實驗的操作過程,會描述實驗的現(xiàn)象,并且能夠結合相關的原理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即實驗報告。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科學實驗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入PTA量表,可使評價更具全面性和客觀性。
[關鍵詞]PTA量表;實驗;評價初中科學的學習,主要是學習基本的科學常識,建立基本的科學觀念,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觀念去理解和認識科學。實驗是科學學科的重要內(nèi)容。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領會實驗操作,還要讓學生能科學、合理地解釋實驗現(xiàn)象和原理。
PTA量表是一種開放性試題的質(zhì)性評價方法,有助于建立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實驗報告評分標準,不僅節(jié)約了評價時間,使評價更加公平、可靠,而且可以及時、具體診斷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符合現(xiàn)代教育評價的新理念。
一、PTA量表
PTA(Primary Trait Analysis)是基本要素分析的簡稱,是美國教師沃爾弗德與安迪生及其同事所倡導和開發(fā)的一種對于學生作業(yè),尤其是開放性作業(yè)的評分工具,是一種明確清晰的目標參照評價工具,可以用來評價任何一種或幾種學生綜合表現(xiàn),諸如書寫、口語、臨床、藝術等。
PTA是一項具體的任務。在理論上,它假設任何一種行為表現(xiàn),包括行為的和認知的,都有一系列基本的要素,這些要素構成了學生學習某些知識、技能或行為表現(xiàn)的基本單元,只要找出這些單元,并將學生在這些基本單元上的行為表現(xiàn)作出準確的評定,那么學生在完成這些具體任務時的總體特征就可以得到適當?shù)脑u定。一般來說,制定PTA量表主要有三個步驟:確定可能對評價起重要作用的要素,編制各要素評價的量表,對量表進行試測與修改。
二、科學實驗PTA量表的設計
(一)科學實驗要素的確定
對于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驗進行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量表法評價有助于科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進行和教學效率的提高?,F(xiàn)以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zhì)實驗為例,提出PTA量表(基本要素分析量表)。
簡要分析: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zhì)實驗是初中階段學習的典型實驗之一,涉及的實驗步驟比較多,對實驗技能的要求比較全面。
1.本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學會在實驗室條件下制取二氧化碳,并且推廣到實驗室制取其他氣體的一般方法和思路,通過相關實驗操作掌握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
2.實驗中涉及的實驗用品較多,包括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導管、集氣瓶、長頸漏斗、鑷子、膠頭滴管、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另外還涉及相應的試劑、大理石、碳酸鈉、稀鹽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蒸餾水、火柴和蠟燭。
3.二氧化碳的制取中反應所用的化學試劑(見表1.1),其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等的選取及相關原理分析。
在實驗反應物的選擇上要考慮以下因素:如成本不能過高;反應的速度要適中,便于觀察和控制;反應后制得的氣體要較純凈;反應的發(fā)生要較容易,即反應的條件容易滿足,從而確定反應物及其相應的反應裝置。
4.二氧化碳部分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的檢驗,特別是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如圖1.1)。
(二)科學實驗評價量表
確定基本要素后,教師就要分別為各要素編制不同水平的量表,主要包括要素水平的劃分和每一水平表現(xiàn)的準確描述。劃分要素水平是量表編制的關鍵,水平層次的多少需要根據(jù)評價目的、要素的性質(zhì)以及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而定,層次太少,難以區(qū)分學生的表現(xiàn);太多,又會無端增加工作負擔。在PTA量表中,一般以3~5個水平為宜,即教師可將要素分為“上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下等”5個層次,也可分為“上等、中等、下等”3個水平。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zhì)實驗中,各基本要素分別劃分成3級或4級水平(見表1.2)。
PTA量表的編制過程主要就是確定基本要素及其等級劃分的過程,編制嚴格意義上的PTA量表,既要依靠編制者以往的經(jīng)驗,也依靠教師之間乃至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量表編制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嘗試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定,并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和完善。
結合上述分析和實驗特點,擬定如下的實驗PTA量表(表1.2)。
(三)對評價量表的幾點說明
1.對實驗中二級指標的確定:結合實驗中具體要求和平時對實驗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十四個二級指標,每個指標包括一個小方向的要求,每個要求指令明確,便于操作和評價,提高了實驗評價的可操作性。
2. 每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的確定:通過實驗的初步實踐、專家同行的意見和學生的意見反饋,結合教材中對實驗的具體要求,確定了實驗中涉及的十四個二級指標的相應權重,目的是為了評價的更加科學、合理。
3. 量表中每個水平分數(shù)的確定: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鼓勵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同時保證實驗的課堂效率,擬定了不同二級指標下的具體分數(shù),秉承著鼓勵和引導的目的確定相應的分數(shù)。
如在實驗準備中,水平一:不能準確找出試劑,10分。這里考慮到學生剛剛走進實驗室,對很多試劑還只停留在書本上的圖片階段,所以對于不了解的學生,也鼓勵性的給出10分。對于實驗內(nèi)容方面,水平二:了解實驗的主要內(nèi)容,能夠部分說出實驗的主要內(nèi)容和方向,能夠說出部分實驗中試劑的用途,分數(shù)為20;水平一:對于實驗整體不能描述,或概念完全顛倒,分數(shù)為0,此處是基于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要求,在實驗之前要對實驗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樣才能保證在實驗中有的放矢。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狀態(tài)中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水平二:在實驗室內(nèi)紀律較好,能夠在教師的提醒下按照要求行動,20分;水平一:在實驗室內(nèi)擾亂紀律,在教師兩次提醒后仍然無效,0分。這里的分數(shù)確定是為了保證實驗進行的有序性,保持課堂的基本紀律。
對于實驗發(fā)生裝置一級。水平三:對實驗中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操作能夠流暢的進行,30分;水平二:對實驗中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操作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20分;水平一:實驗中對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操作不能按照要求自行進行,10分。這里水平一分數(shù)的確定是基于鼓勵性原則,只有學生在實驗中有行動,能參與到實驗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不一,所以即使學生在實驗中國的操作能力較差,也應給10分。
對實驗現(xiàn)象的要求。水平三:能夠完整、準確地描述實驗現(xiàn)象,30分;水平二:基本能夠按照要求描述實驗現(xiàn)象,20分;水平一:對于實驗現(xiàn)象描述錯誤或未描述全面,10分。在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方面,學生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不能要求過高,使學生在實驗時不會有較大的壓力,不會影響實驗的進行。所以,此處給出的分數(shù)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實驗的時間不長,在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方面可以允許學生犯錯誤。
對于實驗結論的要求較高。水平四:描述準確、完整,語言規(guī)范,有條理,30分;水平三:描述準確,基本達標,20分;水平二:描述中有部分錯誤,語言不規(guī)范,10分;水平一:描述錯誤多或未描述,0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實驗的結果,所以,對于此二級指標的確定描述較詳細,學生在達到不同程度時得到的分數(shù)不同。
PTA可以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在每一個具體要素上發(fā)展的真實水平,有助于建立形成性評價的有效檔案,但要注意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能進入PTA量表的使用范圍。如明確實驗的基本組成,對于那些達不到入門標準的作業(yè),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修改后重新進行評定。
PTA雖是一種質(zhì)性評價的方法,但也可以量化,根據(jù)要素的重要程度,采用經(jīng)驗法、專家調(diào)查法等確定各要素的指標權重,并將學生在各要素上的得分相加,從而得到他在整個任務中的等級或分數(shù)。此外,它既可以直接用來進行完整的項目評價,也可作為部分評價。如在實驗測評中,實驗操作占80%,采用檢核表的形式進行評分,其余20%的實驗報告則采用PTA的評價方式,從而形成完整的評分體系。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科學實驗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入PTA量表,使評價更具全面性和客觀性。
參考文獻
[1] 高凌飚,吳維寧.開放性試題如何評分──介紹兩種質(zhì)性評分方法[J].學科教育,2004,(8):1-5.
[2](美)沃爾弗德,安迪生著.等級評分:學習和評價的有效工具.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fā)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59-84.
[3] 趙雷洪,章琴蘭.PTA量表法在物理化學課堂討論評價中的應用[J].高師理科學刊,2009,29(5):105-107.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