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霞
?
談《麥田里的守望者》所揭示的人生困惑
賈 霞
(山西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小說《麥天里的守望者》從本質(zhì)上觸及了當時美國社會最為關(guān)注的青年話題,將二戰(zhàn)之后美國青年的后續(xù)出路與生活提了出來,并且借由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將這種青年群體的矛盾與痛苦濃縮在3天的紐約經(jīng)歷之中。作品本身所揭示的人生困惑不僅僅對于當時的美國青年一代,對于我們后來人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美國文學;《麥田里的守望者》;霍爾頓;人生困惑
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是美國著名的當代作家,也是文學研究者在研究美國文學發(fā)展史時必然要涉及到的作家,而他本人則被譽為“當代風格獨特的文學天才”。1911年,塞林格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個成功的猶太商人。塞林格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軍事學校,這也為他撰寫《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1951年,《麥田里的守望者》作為塞林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出版,并獲得了廣大讀者的一致認同,這是塞林格小說生涯的最好開端,同時也成就了塞林格的輝煌。當然,塞林格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短篇小說,比如:1951年之前的《老爺》《紐約人》,以及1953年出版的短篇集《九故事》等小說,這些小說同樣幫塞林格抓住了讀者的心。
盡管塞林格著作有很多,但是他所出版的長篇小說則只有《麥田里的守望者》,而這部小說自出版以來也一直被視為他的代表作與經(jīng)典作,同時也是20世紀美國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尔溙锢锏氖赝摺匪鑼懙氖且粋€名叫霍爾頓的美國高中青年厭煩學校的一切之后不敢回家,獨自一個人在一家小旅店住的3天里所發(fā)生的悲催故事?;魻栴D·考爾菲德是一名16歲的叛逆青年,因為5門考試科目4門成績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是由于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而不敢直接回家,只能借宿在一家不太安全但是卻飽含現(xiàn)實的蒼白小旅館里。由于小旅店里不安分的環(huán)境以及自身極大的壓力和無助的精神狀態(tài),霍爾頓懷揣著矛盾與痛苦的心情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部長篇小說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他出走的這3天生活之中?!尔溙炖锏氖赝摺芬缘谝蝗朔Q的敘事方式講述了霍爾頓本人在被學校開除之后游逛在紐約的3天經(jīng)歷,小說以霍爾頓的內(nèi)心世界為主線,充斥著大量霍爾頓的思想情感表達,而他的這種胡思亂想毫無章法的思想表達也正是全文的高潮與亮點所在。小說以近乎生活化的語言深刻地表述了一個悲慘的中學生生活,體現(xiàn)了其反傳統(tǒng)色彩,也是這部長篇小說的特色所在。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正式出版徹底打破了當時美國文壇的沉寂,在社會以及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塞林格熱”,當時的美國社會中有很多青年開始模仿小說主人公霍爾頓的說話方式,甚至像小說所寫的那樣,帶起了紅色的鴨舌獵帽。而塞林格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的這部小說從本質(zhì)上觸及了當時美國社會最為關(guān)注的青年話題,將二戰(zhàn)之后美國青年的后續(xù)出路與生活提了出來,并且借由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將這種青年群體的矛盾與痛苦濃縮在3天的紐約經(jīng)歷之中。
盡管很多人以為二戰(zhàn)之后的美國所迎來的是全面化的繁榮富強,但是事實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之后,由于美國經(jīng)濟開始復蘇,國民經(jīng)濟總體快速上升,而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蛟S居安思淫逸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在這種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美國青年群體的生活富裕安逸,在絲毫沒有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他們將黃賭徒納入生活,將多數(shù)的時間沉溺于酗酒狂歡與吸毒跳舞,而這種墮落消極的青年群體生活狀態(tài)引起了塞林格的注意,他開始通過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向美國民眾揭示這一嚴肅的社會問題,讓社會人士都來關(guān)注青年群體,幫助青年群體,為青年群體的健康成長提供更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讓青年群體開始意識到自身的矛盾與萎靡的生活,開始學會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從而摸索出一條新的成長道路。本文將就《麥天里的守望者》所揭示的美國青年群體思想情感上的人生困惑來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在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我們所看到的主人公霍爾頓是一位典型的西方20世紀50年代所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之中的一類形象,即在精神上十分叛逆,而在行為上卻顯示出一種畏避不前,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種反英雄形象?;魻栴D既不像西部牛仔,也不像華爾街的商場英雄,他的獨特性正是體現(xiàn)在他的平凡與不平凡的和諧中。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學生,霍爾頓所面臨的遭遇并不具有特殊性,但是他的思想態(tài)度卻充滿了叛逆,厭惡學校、討厭讀書,不習慣現(xiàn)實生活萎靡的一切,甚至顯得與社會常態(tài)格格不入,他輕視社會傳統(tǒng)習俗,他認為那些都是一種虛偽的文明表現(xiàn)。
然后,主人公霍爾頓的這一種反英雄形象所揭露的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矛盾,他的格格不入也正是對于社會的反抗。他討厭讀書,但是卻因為自己不讀書而對母親造成的極大傷害而感到內(nèi)疚;他想離家出走,但是卻放不開自己天真可愛的妹妹;他喜歡自己的女友琴,但卻懷疑琴與那個無賴同學發(fā)生了性行為。霍爾頓本身就是個矛盾體:膽小卻試圖勇敢,逃避卻內(nèi)心不安。在二戰(zhàn)之后,美國青年一代身上出現(xiàn)了很多的惡習,我們從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些青年形象上便能看到酗酒、說謊、性泛濫、玩世不恭的這種庸俗頹廢的形象。這種青年群體在言行上的頹廢與消極一方面是由于他們本身的發(fā)展原因,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當時二戰(zhàn)之后他們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正如主人公霍爾頓所說:“越是貴族化的學校,小偷就越多?!倍?zhàn)之后的美國經(jīng)濟開始進入復蘇階段,對于青年人來說,生活物質(zhì)條件的優(yōu)越性不但沒有使他們感到“幸?!?,反而使他們自身培養(yǎng)出驕奢淫逸的惡習,而在這種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前提之下,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卻是極為匱乏的,可以說已然出現(xiàn)了一種精神危機,可能會引出更為恐怖的社會危機,甚至是人類危機。在小說中,霍爾頓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一個復雜化、都市化的頹廢社會,社會民眾對于冷漠與虛偽已經(jīng)不再具有辨識度,人與人之間也早已習慣了一些膚淺虛偽的問候與冷漠卑鄙的手段。而戴著紅色鴨舌獵帽的霍爾頓卻對這種現(xiàn)象表示鄙夷,雖然他差點落入電梯工毛里斯的“陷阱”,但他最終還是表現(xiàn)出極力反抗的言行舉止,但是與此同時,他也害怕受到父母的斥責與不理解??墒牵D(zhuǎn)回到現(xiàn)實社會中,在當時的美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像霍爾頓那樣看穿社會偽善面目的青年人群卻并不多,更多的美國青年所選擇的則是順從時代發(fā)展大流,在物質(zhì)富足的生活中沉溺于自我享受,在惡習中渾然不知,更提不上對于精神的探索與思考。
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我們可以看到塞林格塑造了很多青年人物形象,在霍爾頓的學校宿舍中,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青年人物,而這些青年人物與霍爾頓之間彼此不理解,彼此嗤之以鼻,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彷徨與苦悶??梢哉f,塞林格的小說之所以吸引了眾多青年學生的關(guān)注,就是因為當時很多青年學生在小說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小說對于社會偽善的揭露中開始審視自身,開始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上的一種精神危機。也正是這種自我認識,才使美國青年開始尋找自我改變的道路,開始建立真實的精神世界。
在塞林格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所描述的兩個截然不同,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在他的作品中,總是充斥著霍爾頓對于成人世界的厭倦與批判,以及對于兒童世界的喜愛與贊美。而塞林格也正是借由一種現(xiàn)代觀念和傳統(tǒng)文明的表現(xiàn)方式來突出著兩個世界的矛盾與沖突,兒童則能夠那么完美善良,而成人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偽善和冷漠。而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所寫的是一群青年人群,是以霍爾頓這位16歲少年的視角來進行故事講述。在小說中,我們也能夠從霍爾頓看到他的父母與老師一輩的言行態(tài)度,從青年群體看到成人世界的虛假和殘酷。但是,如果讀者以為塞林格在他的作品中明晰地將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分別開來是為了凸顯孩童的叛逆,從而顛覆成人的世界,那就是對于塞林格作品的一種誤讀。在傳統(tǒng)的觀點看來,年輕的一代總是充滿了新鮮與激進的思想,而這種具有叛逆反抗性的思想實際上是對于新的價值體系的追求與建立。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間沒有明顯的區(qū)分,兩種世界穿插交錯,彼此呼應,彼此對比。塞林格筆下的青年一代并不是意于推翻傳統(tǒng)的觀念,而是要通過一種反傳統(tǒng)的手法來展示青年一代的迷茫,肯定青年一代的希望,以及其回歸傳統(tǒng)的社會主張。
幾乎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在初期成長階段中所保持的那種原始善良與淳樸,而這些都是在傳統(tǒng)文明發(fā)展中所賦予的人性特征。而塞林格所向往與推崇的也正是這種傳統(tǒng)文明狀態(tài)中的理想人性,他借由筆下的青年人物訴說了這種想法,他認為當人們經(jīng)過了一定的坎坷磨難之后,當他們正式步入成人世界之后,他們就會容易失去初期的善良與淳樸,而這似乎就是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以《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為例,當他逐漸成長,即將要正式步入成人行列的時候,他仍舊保持了孩童時對于本真的追求,他對于成人世界中的虛偽冷漠感到不屑與反感,而他的這種“不妥協(xié)”與“不服從”卻同樣被現(xiàn)實社會所排斥著,人們覺得他是異類,甚至覺得他的精神不正常,而小說中霍爾頓最終也被送入了精神療養(yǎng)院。
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盡管“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各不相同,所遭受到的社會經(jīng)歷也各異,且往往紛繁復雜,因而人的本性也逐漸發(fā)展得良莠不齊。但是如果一味消極悲觀地看待人性的這種變化,認為成人世界最終只能被偽善所充斥,而忽視人性積極樂觀的一面,那么社會只會停滯不前,更談不上進步,塞林格的寫作也就失去其本身的意義。在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中,他所揭示的正是這種矛盾性的人生困惑,一面是現(xiàn)實的無奈,一面是理想世界的美好,而小說中的霍爾頓就輾轉(zhuǎn)在這兩者之間痛苦萬分。對于霍爾頓這類青年群體來說,他們幾乎是半只腳踏入了成人的行列,他們既想繼續(xù)保持著這種人性上的純真與樸實,可又必須要與社會現(xiàn)實接軌,要理解現(xiàn)實中的虛偽與粗俗,而在這一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一種困惑感。不僅僅是小說中的霍爾頓,作者塞林格本人也陷入了這種矛盾與困惑之中,他在心靈上經(jīng)受著痛苦的煎熬,總是無法接受社會現(xiàn)實,另一方面卻也努力地希望借助文字的力量來表達對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成長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殘忍但永恒的話題。成長意味著改變,但是改變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壞的變化。成長過程充滿未知,結(jié)果實在很難預測,抑或由好變壞,抑或由壞變好。盡管《麥田里的守望者》只集中描述了霍爾頓3天的成長生活,但是他真的只是個“壞”孩子嗎?不盡然??赡軓谋砻鎭砜矗魻栴D厭惡上學、離家出走,有著壞孩子的很多品質(zhì),但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淳樸、善良和對復雜社會的洞悉不正是那些壞孩子所缺乏的嗎?回顧這部長篇小說,可以發(fā)現(xiàn)主人公霍爾頓其實就是作者塞林格本人的代言者,塞林格正是通過對于霍爾頓內(nèi)心糾結(jié)萬分的痛苦與困惑,來表達自己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梢哉f,霍爾頓身上那種集合了少年理念幻滅、痛苦以及迷茫的精神就是塞林格自身的精神世界寫照。在塞林格看來,人與人之間應當建立起一種親密真誠的關(guān)系,而這種關(guān)系的建立基礎就在于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與思考。特別是對于年青一代,正視自身的這種人生困惑,才能在嚴酷的現(xiàn)實中逐漸摸索出一條自己的出路。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貢獻在當代文壇上占據(jù)著特殊的一席,而他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也被譽為“現(xiàn)代經(jīng)典”,作品本身所揭示的人生困惑不僅僅對于當時的美國青年一代,對于我們后來人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Life Confusion Revealed in
JIA Xia
(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 Taiyuan, Shanxi 030012, China)
involves essentially the youth topic, the major concern of American society at that time. It points out the outlet and future life for the youth after World War II. By Holden, the hero of the novel, it condensed the contradiction and sufferings of this group in three-day experience in New York. The confusion of life revealed in the novel sets great influence not only on the young generation at that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Jerome David Salinger; American Literature;; Holden; life confusion
(責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楊 敏)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5.019
I106
A
1673-2065(2013)05-0087-03
2013-06-10
賈 霞(196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