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曉偉
近年來中國信息化在眾多行業(yè)都實現(xiàn)大踏步的發(fā)展。但是有些地區(qū)教育與信息化融合不深,教育模式仍然很落后,他們正在試圖利用教育信息化去改變這一現(xiàn)狀,去彌補自己先天教育資源的不足。
地處于中國中西部地區(qū)的山西澤州一中,在并未處于教育發(fā)達地區(qū)以及并未有優(yōu)勢的教育資源的情況之下,卻本著“以學為先”的理念,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改革在信息化的支撐之下,教學成果顯著提升。尤其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了山西省的前面。
教育信息化為課改做鋪墊
澤州一中是山西省晉城市的一所縣級中學,建校于1994年,雖然遠離行政中心太原,但是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了山西省的前面。
在2000年,學校開始興建多媒體教室,引入了投影儀等教學設備。在2004年,全校都實現(xiàn)了班班都有投影儀。2006年,澤州一中加入校園網(wǎng)絡,接入了10兆光纜,把網(wǎng)絡接入每個教室,每個班都設有多媒體,多媒體成為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這樣在山西地區(qū)較早實現(xiàn)了“班班通”。另外,學校為老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全校覆蓋無限網(wǎng)絡,幫助老師進行提前備課。
而這個時候,國家教育改革方案正在醞釀當中,教育改革的大潮呼之欲出,澤州一中超前的信息化部署正好為其日后迎接這場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秋季,山西省進入了國家級21世紀新課程改革。這次改革的重點首先在于思想觀念的變化,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是教學方式重大變革。
澤州一中開始根據(jù)這種改革方向進行探究,2009年學校啟動了新課堂教學改革。山西省教育廳非常重視學校的教學改革,對于澤州一中的改革也給予了非常大的關注與支持。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表示:“山西最近幾年的教育有一個大的變化,就是課堂教學的模式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山西的相當一部分學校受到了挑戰(zhàn),我們正在使用一種能夠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學模式。各種名字都有,叫做‘學案教學也好,‘問題導學也好,各種叫法都有,但是基本的原則、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部所倡導的六個字‘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要把‘自主、探究、合作這種理念找到一種形式和模式來體現(xiàn)出來。這種模式就是小組自主學習、課堂展示,簡單地說就是這么兩個步驟,首先是小組自己學習,老師不講課,老師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作為簡單的所謂學習方案給學生,學生根據(jù)老師給定的學習方案,然后自主學習,可以小組討論。在這個基礎上,課堂進行交流展示,小組學習的成果在課堂展示,老師在整個過程中起一個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在必要的時候點撥。滿堂灌的現(xiàn)象在我們這些學校已經(jīng)成為歷史了,課堂上幾乎看不到老師站在那兒滔滔不絕的講,更多的是學生自主、學生參與、學生來展示。”
傳統(tǒng)課堂的機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體系”。這種體系下,教師只能從自己的理解出發(fā),去為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但是學生到底能夠接受到多少知識,就沒有辦法很好掌握了。因此,澤州一中提出“以學生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基于問題的解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起點,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帶領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幫助學生解答疑惑?!皩W生學習的成果在課堂展示,老師的作用就是在整個過程當中起一個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在必要的時候點撥?!睆垙d長解釋道。
依托教育信息化
打造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室會有一個黑板,學生面對黑板整齊而坐。但是澤州一中把教室改名為“學室”,每個學室分九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6人,6人在不同時段按2人或3人或6人組成學習共同體。每6人一組圍團而坐,叫做“學簇”,取名花團錦簇之意,讓學生能夠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共同探討的氛圍。
澤州一中校長李海勇提出:在傳統(tǒng)教育上,大家非常重視宏觀與微觀的導向,微觀是針對每個學生,宏觀是針對一個班,一個學校甚至更大。但是在宏觀與微觀之間,還有一種“介觀”,而學簇就是這種介觀組織,這種形式對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是非常大。
通過“學道”、“學簇”等組織方式,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行為、組織形式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是在這個時候,學校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原先學校為老師授課而準備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改革之后,就變成了雞肋。
李海勇又在思考,這樣先進的手段為什么不用?要在新課堂模式上和新的課堂教學形式下,解決每個學習小組新的學習手段,要用什么?如何讓先進的教學設備與目前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變成學校面臨的一個新挑戰(zhàn)。
正在這個時候,學校大膽引入“組組通”項目。該項目是在英特爾“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項目的理念和技術支持下,結合當?shù)貙W校的實際情況開展的具有地區(qū)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嘗試。在試水教育信息化的同時,當?shù)亟逃龣C構連同英特爾等各方合作者一起穩(wěn)步展開教學改革。這一嘗試恰好解決了澤州一中當時面臨的問題。
2011年秋,澤州一中引入了“組組通”,“組組通”就是每一個學習小組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這個筆記本電腦是無線上網(wǎng)的,可以上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上學校的資源平臺。啟動這個項目以后,學校由原來10兆光纜改為100兆光纜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在所有教室所有學生間全部實現(xiàn)“組組通”,這在當時的山西省也是絕無僅有的。教室的電子白板和每個學簇的電腦可以無線切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進一步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展示學生的問題,在課堂上展示問題的過程中又實現(xiàn)了組和組之間的互動,無界的互通。
“通過‘組組通項目的實現(xiàn),我們希望讓中國教育信息化在過去20年的基礎再往前走一步??梢赃@樣概括的說,過去10多年、20多年,中國教育信息化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計算機如何輔助老師教的信息化,下一步我們想邁出的是計算機要服務于學生學?!睆垙d長對于“組組通”項目有著很深的思考。在談到未來的規(guī)劃的時候,李海勇校長提到:目前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組組通,在未來我們還要實現(xiàn)“生生通”,到時候每個學生擁有一臺自己的設備。而實現(xiàn)生生通之后,在“學簇”理念之下,“組組通”這種模式不會消失,只會得到進一步強化。
寫在最后
澤州一中的教學模式改革已經(jīng)得到了教學行政部門以及廣大中小學校校長的廣泛認可,山西省一共有2500到2600所中學,目前已經(jīng)有700到800所中學已經(jīng)在采用澤州一中的模式。在實現(xiàn)了“組組通”之后,張廳長非常強調網(wǎng)絡學習與課堂學習的融合度。他認為,這兩者必須捆綁在一起才會有生命力。課堂不斷地延伸到網(wǎng)絡,網(wǎng)絡不斷地延伸到課堂,“網(wǎng)絡學習是在老師整個的學習安排下,小組整體安排下的學習,是有任務的,我要做這個事,就有任務驅動性。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
英特爾公司目前所倡導的“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項目不僅為山西省獨具特色的“組組通”項目廣泛推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同時,在“三通兩平臺”政策的指引下,在山西省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這種領先的數(shù)字化教學理念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對于未來信息化教育的建設,李校長希望能有更多的網(wǎng)絡技術力量加入進來,為學生開發(fā)出更多既能夠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又能夠增加團隊學習樂趣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