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碩,王 博
(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院,北京 100038;2.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遼寧 沈陽 110035)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警察與檢察官各自的權力。
警察在刑事案件的處理中,主要具有以下的權力:一是偵查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警察法》規(guī)定:人民警察具有“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的職能。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公安機關在管轄范圍內行使偵查權。偵查權主要包括收集犯罪證據(jù)、訊問犯罪嫌疑人、對有關場所進行勘查檢驗、扣押物證等。二是刑事強制權。警察為保證刑事訴訟及社會安定,有權力對犯罪嫌疑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三是刑罰執(zhí)行權。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對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行使刑罰執(zhí)行權。由此可見,公安機關在刑事案件處理中主要起偵查執(zhí)行的作用,警察因此也成為案件處理中的前鋒。每當案件發(fā)生,首先要作出反應的便是警察。只有有了警察偵查獲取的證據(jù),檢察官才能判斷是否提起公訴,而法官也需要依此作出判決。
檢察機關在刑事案件處理中負有重要職責,它在懲罰刑事犯罪過程中主要有以下權力:一是偵查權。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瀆職罪以及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自己直接處理的其他案件,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另外,檢察機關在公安機關偵查中行使參與偵查權,對于公安機關移送審查的案件行使補充偵查權,對于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行使重新偵查權。檢察機關本身帶有法律監(jiān)督的性質,它所行使的偵查權,既具有偵查權的一般性質,又具有法律監(jiān)督的性質,從屬于法律監(jiān)督權。二是公訴權。我國檢察官法規(guī)定:檢察官具有“代表國家進行公訴”的權力,人民檢察院是獨立行使公訴權的唯一機關。由此可見,檢察機關在刑事案件處理中主要起監(jiān)督公訴的作用,從案件發(fā)生的偵查,到后來的公訴審判都需要檢察機關依法履職,以保證刑事訴訟過程的公正和完整。
在我國的法制生活中,大部分刑事案件由警察進行偵查。偵查結束后,警察將案卷移送至檢察院,由檢察機關決定是否起訴,而在警察偵查過程中,檢察機關可以利用參與偵查權監(jiān)督警察的偵查活動,而接到案卷后也可以要求公安機關重新偵查。我國刑法及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zhí)行法律?!眱烧叩姆傻匚皇瞧降鹊?,只是在刑事案件處理中的具體任務不同,兩者互相配合,互相制約。這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人犯的案件,行使審查批捕權。我國法律規(guī)定,凡是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需要逮捕人犯時,一律提請檢察院審查批準,任何不經(jīng)檢察院審查批準而擅自捕人的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第二,對于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行使審查起訴權。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決定是否起訴。第三,對于公安機關偵查活動是否合法,行使偵查活動監(jiān)督權,以確定公安機關所偵破案件的過程及所獲取的證據(jù)的合法性。如發(fā)現(xiàn)公安機關的不合法行為,可要求其糾正。第四,檢察機關對于自己認為應當立案而公安機關未立案的,可要求公安機關說明理由,如理由不成立,應要求公安機關立案。
警察與檢察官的關系并不是如法律條文一樣固定不變,它是動態(tài)的,會因為兩者自身或外界的因素而改變。雖然大多時候兩者保持微妙的平衡,但在少數(shù)案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時警權會壓倒檢察權,有時檢察權則會壓倒警權。
警權壓倒檢察權意味著警察權力過大,而這無疑會引發(fā)嚴重的后果。首先,從警察的性質來看,警察機關作為國家暴力機關,擁有較大的強制權力,如果缺少強有力的檢察權的監(jiān)督,則可能會被濫用,如警察的刑事偵查權。刑事偵查權無疑是最強大的行政權力之一。偵查是刑事訴訟的啟動程序,是國家指控犯罪的開始。偵查立案后,警察就可以限制人身自由,可以采用查封財產(chǎn)等強制措施。也就是說,一個普通公民,無論他最終有罪與否,只要是偵查中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他的人身自由和財產(chǎn)權利即陷入危險狀態(tài)。警察擁有的這種強權在缺少監(jiān)督的情況下極易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如媒體曝光的湖北佘祥林“殺妻”案、遼寧李化偉“故意殺人”案、河南姚靜麗姐弟“故意殺人”案、吉林王洪濤等7人“入室搶劫”案等里面便有警察濫用權力的影子。其次,從警察的地位及影響來看,警察作為政府的重要行政部門,在群眾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當警察權力過大甚至不受約束地濫用時,人民便會對其產(chǎn)生不信任感,甚至認為政府也是不可信任的。
檢察權壓倒警權同樣危害巨大。檢察院作為刑事案件處理中重要的一環(huán),作為案件的公訴人,需要在偵查所獲得的證據(jù)的基礎上,決定是否起訴,以及在法庭上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公訴。如果檢察權過大,檢察官則有可能因為自身利益,不公正處理公安機關報送的案件,甚至出現(xiàn)擱置案件不進行處理、應當起訴卻不起訴的問題。另一方面,檢察機關作為帶有監(jiān)督性質的司法機關,對公安機關權力行使有較大影響,一旦權力過大,則有可能對公安機關處理案件的公正性產(chǎn)生影響。如十年前發(fā)生的頗有影響的鞍山檢察官打警察的案件。鞍鋼因內部人員貪污受到巨大損失,警察在進行立案調查時,卻無故被檢察院反瀆職犯罪偵查局調查,甚至因此遭到刑訊逼供。警察無奈上訪檢察院,反而被毆打,明顯體現(xiàn)出檢察官權力過大的危害。
就我國目前狀況來看,雖然總體上警察與檢察官多能依法履行職責,但也時常會發(fā)生一些警察、檢察官濫用權力的案件。這些多是由于我國當前警檢關系不清所造成的。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理清警檢關系,我國的刑事案件處理效率和公平程度都將會有一個質的提高。對于警察來說,在案件處理中的職責范圍更為明確,按照檢察官提起公訴要求對案件進行偵查,不僅效率有所提高,違規(guī)操作行為也會大大減少。對于檢察官來說,在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指導下,可以更加明確直接地行使職權,有力地對警察行為進行監(jiān)督與指導。對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來說,他們的人權會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權保障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共識,各國刑事訴訟法律中都注重對人權的保護。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律中加大了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人權保護力度,但實際上,偵查審訊等過程中破壞人權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理清警檢關系,檢察機關可以更加順暢地行使對公安機關偵查行為的監(jiān)督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我國的警檢關系模式是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形成的,對我國的社會治安及犯罪偵查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發(fā)展,這種模式也顯露出了它的弱點與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檢察院檢察監(jiān)督力度小,難以真正起到制約公安機關的作用。譬如,法律規(guī)定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立案與撤銷案件擁有監(jiān)督權。如果公安機關接到檢察機關關于某件案子立案或撤案的通知后并不執(zhí)行或拖延執(zhí)行,對此,法律并沒有明確可行的規(guī)定。在實踐中,檢察機關對于公安機關的檢察監(jiān)督作用極其微弱,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導致很多本應及時追究的案件得不到及時追究,甚至根本得不到追究,破壞了司法公平公正。
二是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不力,不能真正保障無辜者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檢察機關在刑事案件的偵查中,應配合并監(jiān)督公安機關。實際上,檢察機關審查批捕和決定立案都依據(jù)于公安機關移送的案卷,而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一般不會體現(xiàn)在案卷中,即使受害者向檢察機關反映公安機關的違法行為,但造成的惡劣影響難以挽回。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的滯后性使公安機關審訊過程中的違法行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公安機關在刑事案件的處理中擁有廣泛的權力,但在程序上缺少必要的制約。檢察機關除對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嫌疑人進行審批外,對其它涉及人身財產(chǎn)的強制性處分無法進行干預,公安機關均可自行決定、自行執(zhí)行。必要程序的缺少使檢察機關監(jiān)督工作的效力更加微弱,難以對公安機關偵查工作進行強有力的監(jiān)督。
三是偵查與控訴相脫離影響了對案件的處理。在我國,偵查與控訴被分離成獨立的兩部分,偵查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公訴準備證據(jù)材料,而作為控訴方的檢察官應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指導,使其科學合法地搜集所需要的證據(jù)。由于我國公安機關的偵查權相對封閉,檢察官只能通過公安機關移交的案卷進行分析,難以正確全面把握案情,甚至會影響檢察機關的判斷,最終造成誤判。北京市某區(qū)檢察院在推行主訴檢察官制度后所作的一項統(tǒng)計表明,公安機關移送審查的各類經(jīng)濟案件初次退捕率為44.2%,二次退捕率為27%,尤其是刑法修訂后規(guī)定的新罪及刑事訴訟法修正后改由公安機關管轄案件的退捕率幾乎達100%。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警檢機關在提請逮捕和偵查終結移送起訴方面配合脫節(jié),并直接導致不捕、退捕和無罪判決(證據(jù)不足)案件比例居高不下。
同時,偵查與控訴的脫離也導致警察偵查技能、辦案能力較低。在偵查辦案缺少外部制約的情況下,警察依賴于強制處分權,忽視了審訊技能等自身素質的提高?,F(xiàn)實中存在的誘供、刑訊逼供等違法行為因為缺少制約機制而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反過來又會使偵查人員無所謂的態(tài)度進一步強化。
四是由于缺乏對檢察機關的有效監(jiān)督,檢察機關可能影響公安機關正常辦案。檢察院作為具有監(jiān)督性質的機關,對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擁有監(jiān)督權。若檢察機關指令錯誤,則極易影響甚至阻礙偵查。
第一,確立檢察機關相對主導地位。檢察機關在刑事案件處理中居于特殊地位,具有對案件處理的監(jiān)督權與公訴權,在偵查與公訴階段都是不可或缺的。確立這一地位有利于凝聚公檢機關力量,揚長避短。在前期偵查預審階段,應以公安機關為主導,檢察機關進行監(jiān)督指導,有利于保證偵查合法性,提高證據(jù)的有效性。在后期審查起訴階段,應以檢察官為主導,在檢察官指導下,公安機關補充調查,充實證據(jù)。這樣,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權責分明,既嚴格遵守了法律規(guī)定,又提高了警檢工作的效率。
第二,加強檢察官在公安偵查過程中監(jiān)督的力度。首先,確立檢察官在偵查中的知悉權。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應接受檢察機關的全面監(jiān)督,案件一經(jīng)受理,公安機關應同時向檢察機關報送材料備案,檢察機關也應同時派出檢察官對案件進行跟蹤指導。其次,確立檢察官參與偵查的權力。公安偵查過程中,檢察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可隨時查閱案卷,審問犯罪嫌疑人;對檢察機關提出的合理建議,公安機關應予以采納。再次,確立檢察機關在偵查活動中對警察不當行為的處分權。對偵查活動中非法采集證據(jù)、審訊犯人的警察,檢察機關擁有批評、警告、停止其活動的權力,對于造成嚴重后果的,檢察機關有權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最后,確立檢察機關對于撤案的備案審查制度。對于公安機關決定撤銷立案偵查的案件,檢察機關經(jīng)過審查后,發(fā)現(xiàn)撤案理由不充分的,有權通知公安機關繼續(xù)偵查。同時,強化檢察機關通知文件的法律效力,即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必須限期處理,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共同建立警檢工作小組。在刑事案件的處理中,檢察官與警察之間有著種種必要的聯(lián)系,只有兩者加強合作才能更好地制止犯罪、懲罰犯罪。在編制上,兩者仍隸屬于各自機關,但在刑事案件處理中,所有的調查都應向警檢小組匯報。警檢小組應及時進行案件的備案,并對偵查人員提供法律指導與行動建議。警檢小組的建立有利于加強警檢合作,提高執(zhí)法水平,減少警檢摩擦,提高偵查能力,充分發(fā)揮警檢雙方各自優(yōu)勢。
[1]王桂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
[2]周標龍.警檢配合與偵查監(jiān)督[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4).
[3]石麗云.論我國警檢關系的現(xiàn)狀及其完善[D].蘭州:蘭州大學,2011.
[4]何雙鳳.淺談我國的警檢關系[J].消費導刊,2007(6).
[5]宗淼,郭志遠.我國警檢關系之協(xié)調模式探析[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3(6).
[6]龍綜智.“洋扯皮”與警檢關系[N].檢察日報,20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