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那開憲
2012年,筆者有意識地對看診時接觸的100例高血壓伴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了同型半胱氨酸篩查,其中92%的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且男性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比率為100%。此后,筆者又有意識地對看診時接觸的100例高血壓不伴腦血管病患者同樣進行了同型半胱氨酸篩查,發(fā)現(xiàn)80%的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以往提起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血壓、血脂、血糖和吸煙。然而奇怪的是,臨床上有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并沒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問題,也不吸煙。很多腦中風患者控制了血壓、血脂、血糖,疾病也仍然會復(fù)發(fā)。這些讓人難以理解的醫(yī)學(xué)難題,在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研究后被醫(yī)學(xué)家們逐漸揪了出來,這個始終潛伏在人體內(nèi)、悄悄影響人們健康的危險因素就是同型半胱氨酸。
近年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作為一種新型、非傳統(tǒng)危險因素在高血壓發(fā)病中的影響已日益受到重視。我國高血壓患者伴隨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將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作為標準,我國成年高血壓患者中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者約占75%(參與統(tǒng)計的高血壓患者中,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男性患者患病率為91%,女性患者患病率為60%),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女性,故我國高血壓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高發(fā)人群。因此,我國專家將伴隨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壓命名為“H型高血壓”。
相關(guān)研究表明,H型高血壓患者更容易患心臟病和中風,發(fā)病的風險約為正常人的30倍,是其他高血壓患者的5倍以上,這是我國腦卒中高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顯示,在我國,中風病人(即便血壓不高)如果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中風再發(fā)的可能性將增加74%,心臟病發(fā)生的風險將增加54%。
為了更好地將治療高血壓作為綜合治療“心血管綜合征”的特點,我國高血壓臨床治療指南新版將一些新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納入高血壓的危險分層中,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漿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也作為一種新的危險因素被納入其中。而美國卒中雜志2011年發(fā)布的最新版腦卒中一級預(yù)防指南,也將高同型半胱氨酸作為腦卒中一級預(yù)防中潛在的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筆者認為,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加重高血壓對血管的危害,進而容易引發(fā)心、腦、腎并發(fā)癥,因此,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醫(yī)生應(yīng)在降壓的同時兼顧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濃度,這無疑會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μmol/L,腦卒中的風險升高59%,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3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降低3μmol/L,腦卒中的發(fā)病風險減低24%,缺血性心臟病的發(fā)病風險降低16%。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對人體有害無益。同型半胱氨酸除了可以增加腦中風和心臟病的發(fā)生風險外,還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如:靜脈血栓、血管性癡呆、老年期癡呆(阿爾茲海默?。?、骨質(zhì)疏松、慢性腎衰、糖尿病腎病、抑郁癥及部分腫瘤疾病,并且會造成新生兒神經(jīng)管畸形,以及早產(chǎn)兒、低體重兒。
筆者認為,高血壓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服用葉酸可以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水平,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也有直接的保護作用,并且對于降血壓藥的療效有大約5%的增強作用。美國和加拿大于1998年起在谷物中強化補充葉酸,結(jié)果其腦卒中病死率降低幅度在1999至2002年期間顯著增加。每日服用0.8 mg/d葉酸劑量,具有最佳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療效。
延伸閱讀:H型高血壓的成因與預(yù)防
世界衛(wèi)生組織CDC疾控分類目錄認為健康成人空腹血漿半胱氨酸(HCY)平均水平在5~15μmol/L,當HCY水平為≥10μmol/L,屬于高HCY血癥,伴有高HCY的高血壓,被稱為“H型高血壓”。
“H型高血壓”的主要成因
蛋氨酸攝入過多,即動物蛋白攝入過多;維生素B6、B12與葉酸攝入不足,尤以葉酸攝入不足密切相關(guān);腎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礙;甲狀腺功能減退;與遺傳代謝有關(guān)。
“H型高血壓” 的有效預(yù)防
補充葉酸。國內(nèi)外學(xué)者合作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補充葉酸總體上能顯著降低18%的卒中風險,其中無卒中病史者卒中風險可顯著下降25%。給予適當人群補充葉酸可作為卒中一級預(yù)防措施,通過顯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來減少卒中風險。
合理膳食、健康生活。合理補充鈣質(zhì)、蛋白質(zhì);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調(diào)控血糖、血脂及體重;每日攝入人體所需的高蛋白食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做到粗細結(jié)合、甜咸適中,少量多餐、切忌過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