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付高,李兆進
(曲阜師范大學 體育教研部,山東 日照 276826)
“每天鍛煉一小時”實施長效機制研究
姜付高,李兆進
(曲阜師范大學 體育教研部,山東 日照 276826)
解決我國青少年健康水平連續(xù)下滑已經(jīng)成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從“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內(nèi)涵入手,從監(jiān)督體系、體育體制、學校體育、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系統(tǒng)分析了“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影響因素,認為建立完善的預控體系、完備的應急體系、科學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法律體系、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等措施可有效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施,為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提供有益參考。
健康水平;增強體質(zhì);青少年;長效機制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身體不夠健康,這個國家就不會有前途。2011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體現(xiàn)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青少年健康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但我國青少年體質(zhì)持續(xù)下降、體能連續(xù)下滑仍形式嚴峻。據(jù)調(diào)查,我國中小學生中只有18%能做到每天一小時體育運動,而有40%的學生竟然達不到平均每天0.5小時的鍛煉時間。[1]與此相吻合的是:1995年到2005年學生的柔韌、爆發(fā)、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持續(xù)下降趨勢,如何破解學校體育“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一尷尬命題,建立保障“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長效機制,就成為一項亟需解決的重要命題。
“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最早始于20 世紀50 年代,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在《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中為限制學生過多地參加課外活動和承擔過重的體力勞動,避免影響身心健康而提出來的。[2]1978 年4月14 日,教育部、國家體委、衛(wèi)生部從保障和加強體育鍛煉的角度,提出了與目前“每天鍛煉一小時”主旨相一致的最早綱領性文件——《關于加強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通知》(78教體字319號),通知中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質(zhì)進行了闡述:(1)組織形式是:學校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2)活動區(qū)域是:學校。(3)活動方式:體育課,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4)活動時間為:保證每天一小時。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中發(fā)[2007]7 號,簡稱7號文)中對“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提出具體實施意見:規(guī)定了體育課時數(shù)、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寄宿制早操要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等。2009 年10 月1 日實施的《全民健身條例》中更簡練明確的提出:“學校應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 小時的體育活動”,并通過立法,保障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體育權利。 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制定印發(fā)《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要求建立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有效工作機制,將學生參與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在各種評先評優(yōu)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并建立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表彰獎勵和問責制度,接受地方教育督導和社會監(jiān)督。[3]
1.國家體育價值迷失。
締造“金牌大國”一直是我國體育發(fā)展的一種主旋律,是“政績體育”、“政治體育”、“精英體育”的集中體現(xiàn)。導致了只重視政治效益(金牌)而忽視了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致使競技體育的異化,以及體育文化效益的貧乏;[4]導致用于大眾的體育資金更多傾斜于精英項目,代價則是大眾體育不容易普及和提高,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相對薄弱;導致我國人均體育場地、人均體育消費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處在較低水平,致使群眾體育、學校體育成為體育事業(yè)的基礎性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突出“短板”。
2.學校體育教育缺失。
(1)鍛煉缺乏。
“應試教育”依然是評價學校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沒有決定意義的體育課就成了“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雞肋”。據(jù)調(diào)查,上海有13%的學校只有1節(jié)或沒有活動課,安排的體育活動課隨意性也較大。中日相比,日本每天鍛煉2小時的學生有21.3%,每天鍛煉3小時的有21.3%,而中國學生分別僅為6.3%和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2000年對中日美三國初、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5]
(2)投入不足。
我國GDP從1989年至2002年的13年間,年均增長率為9.3%,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6.1個百分點。然而,在如此高速增長的GDP背后,卻是完全不相匹配的公共教育投入 --約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3%,欠賬超1.6萬億,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中小學的在校生人數(shù)占全世界中小學生總數(shù)的1/4,而用于他們的教育經(jīng)費卻只占全世界相應經(jīng)費總額的1/145。其次,由于政策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眾多的學校領導選擇以“追求升學率,促進名校效應”為出發(fā)點,不愿意把資金用在效益不明顯的體育設施建設上。導致學校教育經(jīng)費短缺、場地器材嚴重不足。另據(jù)中央教科所體衛(wèi)藝中心等調(diào)查顯示:全國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總體達標率在28%至35%。[6]英國政府的體育預算幾乎全部用于全民健身,其中校園體育占去一大部分。[7]而日本學校體育設施數(shù)量已占到全國體育設施數(shù)量的70%左右。[8]
(3)師資短缺。
教育部最新統(tǒng)計表明,我國現(xiàn)有大中小學體育教師41萬多人,按照國家開齊開足體育課的要求,還需要30萬名左右的體育教師。[9]沒有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校體育就缺乏前進的導向。沒有體育教師的系統(tǒng)培訓,就會導致工作能力相對滯后。這一切如不切實加以解決,不僅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需要我們用幾十年的代價來償還。[10]
(4)制度缺位。
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變遷和人們的教育需要,最終也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現(xiàn)出混亂和失效,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變得模糊不清,失去了行為導向的作用。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自然只能是抓了“智育”,丟了“德育”,扔了“體育”。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調(diào)查顯示:當鍛煉和學習發(fā)生沖突時,65.5%的家長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讓孩子以學習優(yōu)先。[11]因此,“唯學習成績論英雄”的教育考核與評價方式就成為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瓶頸。
(5)理念偏離。
首先,目前的學校體育教學一味重技術、輕理論,使學生不能對體育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束縛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忽視學生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與素質(zhì)教育提出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戰(zhàn)略相矛盾。其次,從學生的主體看,當代體育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可選擇的面十分寬廣,現(xiàn)在的體育教學達標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更有甚者,有些學校專門為了通過達標而設置體育課,嚴重挫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如何回歸體育的本質(zhì),在運動中收獲健康、找尋快樂、完善人格、促進社會化,才是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3.科學生活缺失。
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青少年的營養(yǎng)狀況得到了大大地改善。但是,“動食平衡、膳食平衡、健食平衡”的概念沒有完全建立。錯誤的飲食觀導致膳食不平衡或營養(yǎng)過剩以及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喂養(yǎng)等,直接引發(fā)青少年肥胖癥的增加;偏食、挑食、不吃早餐、不喝牛奶、盲目減肥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是我國青少年體質(zhì)下降的間接原因之一。
4.法律規(guī)范不完善。
首先,我國的體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還不完善,監(jiān)督和保障體系尚不建全,實踐性、可操作性差。有些體育法律法規(guī)的條文比較粗疏,規(guī)定過于原則和籠統(tǒng),內(nèi)容含糊不清。對于體育責任的缺失缺乏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懲罰。其次,學生體育活動傷害事故賠償責任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缺位,導致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受到極大制約。造成體育教學形式單一,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熱情和鍛煉積極性,體育運動在相當程度上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1.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
建立具有有效的監(jiān)督機構和評價機制,全面落實中央的7號文件。建立“一把手追責制”,對落實不到位的學校進行有效監(jiān)管,樹立廳—局—校三方聯(lián)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2.建立系統(tǒng)的保障體系。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風險體系、科學的營養(yǎng)膳食體系、科學的運動處方體系、標準的場地設施規(guī)范等青少年運動保障體系。例如建立科學的運動處方,推薦合適的運動項目,讓青少年對運動的風險和降低風險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預防悲劇重演。
3.建立完備的應急體系。
建立完備的學生傷害的應急體系,一旦意外事故發(fā)生,有切實、有效可行的處理流程。完善青少年意外傷害保險制度,以減少意外事故的傷害程度,涉及嚴重傷害,應建立社會救助機制。
4.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學校體育應該全面落實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改革教材、教法,創(chuàng)新教育和評價模式,建立有效的學校體育教育體系。例如:改變“一卷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從學生的體質(zhì)、學業(yè)成績、社會活動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評價。[12]建立系統(tǒng)合理的結(jié)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jié)合的評價體系。
5.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
落實“依法辦學、依法治教”,完備體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細分體育法律法規(guī)條文,細化體育責任,增強法律、法規(guī)懲罰的實踐性、可操作性,落實學校體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要細化《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詳解學校體育傷害的責任、賠償和社會保障制度,讓學校和老師輕裝上陣。
6.建立完備的聯(lián)動機制。
“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施是社會、學校、家庭聯(lián)動的結(jié)果,既要加強國家政策和政府管理的影響,也要強化學校的體育教育的執(zhí)行意識,更要強化家庭和學生的主體鍛煉意識。
1.提高青少年體質(zhì),已經(jīng)成為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如何調(diào)動社會綜合力量,建立國家、社會、學校的聯(lián)動機制,解決我國青少年健康水平連續(xù)下滑趨勢已經(jīng)成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
2.“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質(zhì)是指在學校,有計劃、有組織,時間不低于一小時的體育課、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校外體育活動和校內(nèi)的自發(fā)體育活動都不屬于這個范疇。
3.“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缺位是影響青少年體質(zh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受監(jiān)督體系、體育體制、學校體育、法律法規(guī)等多種因素影響。
4.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完善的預控體系、完備的應急體系、科學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法律體系等措施可有效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施,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1]楊揚,馬凌,毛振明,鄭軼.“每天鍛煉一小時”咋就這么難[N].人民日報,2011-03-18(015).
[2]劉海元.“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沿革和落實思考[J].體育學刊,2010(4):40-44.
[3]教育部.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Z].教體藝[2011]2號http://www.jyb.cn/info/jyzck/201108/t20110802_445931.html.
[4]周麗萍,田雨普.“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研究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103-105.
[5]中國青少年體質(zhì)低于日本 體育活動不足成為主因 [EB/OL].http://sports.sohu.com/20100331/n271236570.shtml.
[6]“每天鍛煉一小時”:農(nóng)村學校缺器材怎么鍛煉?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4/15/c_121308844.htm.
[7]馬邦杰.從首相被示黃牌看英國人的體育觀[N].新華每日電訊,2010-12-8(03).
[8]唐迅,冉建.國外學校體育設施及開放現(xiàn)狀述評[J].山東體育科技,2008,3:85-87.
[9]“每天鍛煉一小時”缺教師體育課開不足怎么辦[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4/07/c_121277420_2.htm.
[10]部國華.從體育教師身上尋突破[N].中國體育報, 2009-09-23(005).
[11]“玻璃少年”難當未來重任. [EB/OL].http://www.edu.cn/yiwujiaoyu_1074/20111122/t20111122_709932.shtml.
[12]張新萍, 楊茜. 中國學生體能素質(zhì)持續(xù)下降的制度反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11):17-20.
ClassNo.:G806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theLong-termMechanismtoImplement‘AnHourofExerciseEveryDayProgram
Jiang Fugao, Li Zhaoj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276826,China)
To solve the continuous health decline of teenagers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This article ha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hǎn)n hour of exercise every day’ from various angles, includ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sports system, school sport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It believ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pre-control system, a complet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scientific education system, a sound legal system can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hǎn)n hour of exercise every day’ program ,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eenagers to enhanc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level;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teenager; long-term mechanism
姜付高,碩士,副教授,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2009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部分成果(課題號:2009326)。
2012年曲阜師范大學教改基金立項部分成果(課題號:JG-ZZ12024)。
大會專題:2011年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熱點“青少年體育與健康”專題報告。
1672-6758(2013)07-0136-2
G8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