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廣 (吉林省結核病醫(yī)院內科,吉林 九臺 130500)
經臨床觀察筆者發(fā)現很多新住院的患者在靜脈穿刺前有緊張、恐懼情緒,不敢讓護士操作,越是這樣穿刺過程中越是感覺疼痛,同時患者的緊張、恐懼造成了護士一定的心理壓力,復針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降低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程度及對進行靜脈穿刺操作者的滿意度。筆者選取了自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1日某院內科新住院的患者240例,對其中的120例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1日內科新住院的患者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年齡≥16周歲。入選標準:①療程相同并第一次進行靜脈穿刺;②入院后每天均需進行靜脈穿刺的患者;③聽力和理解能力均正常的成年人。
1.2 方法由技術嫻熟有經驗的主管護師進行操作
1.2.1 試驗方法:將240例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并采用單盲法。兩組患者的基線具有可比性,如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血管分布狀態(tài)等,基線比相似(P>0.05)。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靜脈穿刺方法,告訴患者穿刺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心理干預。干預內容:①對靜脈穿刺過程中有緊張、恐懼情緒的患者讓其不直視靜脈穿刺過程,目光注視別處。②在穿刺過程中與患者聊天,轉移其注意力,在患者不知不覺中快速選好血管進行靜脈穿刺。③利用正性暗示方法中的語言暗示法。靜脈穿刺前與該患者同病房里的患者交流,以得到其他患者的認可和信任,從而增加正在接受靜脈穿刺的患者的信任度。積極的語言暗示對患者的心理起積極促進作用[1]。④微笑服務,關心、體貼患者,讓其感到溫暖。平時多到病房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所需,并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自愿接受治療,主動配合靜脈穿刺。
1.2.2 評價方法:1周后由另一名護士進行不記名問卷式調查,問患者靜脈穿刺前的緊張、恐懼情況、穿刺時的疼痛情況、復針情況和患者對操作者的滿意度。
1.2.3 統(tǒng)計方法: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統(tǒng)計方法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1周后兩組患者接受心理干預前、心理干預后緊張和恐懼情緒的比較:試驗組在接受心理干預后緊張、恐懼情緒顯著低于心理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接受心理干預后緊張、恐懼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周后兩組患者接受心理干預前、干預后緊張和恐懼情緒比較[例(%)]
2.2 1周后兩組患者靜脈穿刺時感覺疼痛、復針及對操作者的滿意度的比較:試驗組在接受心理干預后靜脈穿刺時感覺疼痛、復針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操作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1周后兩組患者靜脈穿刺時感覺疼痛、復針及對操作者滿意度的比較[例(%)]
在靜脈穿刺過程中患者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護士靜脈穿刺過程的順利進行及穿刺的成功率。本研究采用讓患者不直視靜脈穿刺過程;轉移注意力;語言暗示和微笑服務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等方法對新入院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新入院患者靜脈穿刺前的緊張和恐懼情緒,減少靜脈穿刺中的疼痛,降低復針率,提高患者對操作者的滿意度,值得借鑒和推廣。此外,護士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術外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心理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以此來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護士還要能夠運用本科專業(yè)理論知識引導患者,使患者認識到疾病的可治性,并了解到很多患者通過醫(yī)護人員和自己的共同努力,可以恢復健康或基本恢復健康,從而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
[1] 湯秀云,湯銀惠,許志軍.正性暗示在手術室中的應用和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878.
[2] 黃曉暉,羅澤君,林育敏.心理干預對顱骨缺損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