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黃 斌 (松滋市中醫(yī)院外科,湖北 松滋434200)
交通事故及高處墜落、擠壓等均可致閉合性腹外傷,病情較復雜且多合并多系統(tǒng)、多器官損傷,傷情復雜多變,給診斷及治療帶來困難。結(jié)合我科近10年來收治的該類病人,就其特點及救治情況總結(jié)報道如下。
本組190例,其中男性131例 (68.9%),女性59例 (31.1%)。年齡11~72歲,以青壯年為主,20~50歲有132例 (69.5%)。就診時間:傷后1~2h內(nèi)就診數(shù)73例 (38.4%),2~8h42例(22.1%),8h后70例 (38%),5例由外院轉(zhuǎn)入。就診時昏迷13例 (6.8%),血壓明顯下降42例(22.1%),合并顱腦損傷23例 (12.1%),合并胸外傷32例 (16.8%),合并骨折40例 (21.0%)。臨床表現(xiàn):腹痛172例 (90.5%),休克42例 (22.1%),昏迷13例 (6.8%),氣急、呼吸困難14例(7.4%),單純腹脹者5例 (2.6%)。
入院后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病史采集及常規(guī)體檢,均行診斷性腹腔穿刺,有的行多點穿刺,大部分行B超檢查。腹穿有不凝固血液合并休克者緊急手術(shù);對腹穿陰性患者有明顯腹痛、腹脹而生命體征穩(wěn)定者行CT檢查;對B超、CT檢查陰性而有腹膜炎體征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檢查。診斷結(jié)果:均行腹穿,162例穿刺陽性 (85.2%);B超檢查130例,陽性率90%;CT檢查30例,陽性率100%。手術(shù)治療160例 (84.2%),保守治療30例 (15.8%)。
本組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重型顱腦外傷。有10例術(shù)后出現(xiàn)消化道瘺、腸梗阻等,均行保守治療痊愈。非手術(shù)治療中2例中轉(zhuǎn)開腹后痊愈。
閉合性腹部外傷常合并其他系統(tǒng)或臟器損傷,各臟器損傷的癥狀體征易相互掩蓋,極易漏診,延誤診治。要從整體觀念進行綜合權(quán)衡,抓住主要方面,重點突出,合理決定診療程序,在全面細致了解病史和體檢的基礎上,合理選擇輔檢,盡可能采用簡便快捷的方法。
診斷性腹腔穿刺是診斷閉合性腹腔外傷的首選方法,其安全、迅速、準確。觀察穿刺液的性質(zhì)可大致明確具體受損臟器,若為不凝固血液,則大多為實質(zhì)臟器破裂出血;若為消化液及腸內(nèi)容物,可明確為胃腸道損傷;若為膽汁,則為肝膽管損傷。若1次穿刺陰性,而仍疑有腹部臟器損傷者,可多次、多點穿刺[1]。
B超亦是閉合性腹外傷的有效診斷手段,其方便、快捷、無創(chuàng)早已為大家熟知,對腹腔積液量小、穿刺陰性者B超仍可提示。CT分辨率高,能彌補B超不足,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但CT較費時,需搬動病人,只適宜生命體征較穩(wěn)定者。腹部正位平片對空腔臟器穿孔者診斷率較高。
腹外傷常合并多處傷及失血性休克,病情較危急,首先應積極抗休克治療,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道,恢復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證重要臟器供血。多數(shù)學者主張出血未得到控制時,采用控制性復蘇策略,即不強求將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而是保持在可接受水平 (平均動脈壓50mmHg以上)即可。
腹外傷大多需手術(shù)治療,手術(shù)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預后,術(shù)中必須權(quán)衡利弊。損傷控制外科(DCS)是近年來創(chuàng)傷救治觀念的重要進展,其基本策略是不要求Ⅰ期完成確定性手術(shù),而是采用最為簡潔有效的措施快捷止血,控制空腔臟器導致的污染,盡快解決手術(shù)[2]。待72h后病人生命體征穩(wěn)定,內(nèi)環(huán)境得到初步糾正后再進行Ⅱ期確定性手術(shù),包括損傷組織的切除與重建。在手術(shù)檢查過程中要全面,以免遺漏胰腺、十二指腸、膈肌等較隱蔽部位。本組中1例膽總管損傷術(shù)后再次探查發(fā)現(xiàn)引流管持續(xù)引流出膽汁。
閉合性腹外傷合并其他臟器或系統(tǒng)損傷者,需理清頭緒,分清主次。合并胸外傷,如血氣胸,應先閉式引流,以免術(shù)中麻醉正壓通氣致張力性氣胸致命;合并呼吸道梗阻者需清理呼吸道,保持氣通通暢;合并顱腦損傷,如無顱內(nèi)高壓或腦疝形成,可先處理腹外傷,否則視腹外傷性質(zhì)決定順序。若系實質(zhì)臟器破裂出血,需同時行腹部及顱腦手術(shù);若系空腔臟器穿孔,則待顱腦手術(shù)后再行修補;若腹外傷合并骨折,應先控制活動性出血,臨時固定骨折。
閉合性腹外傷的保守治療需嚴格掌握指征,主要依據(jù):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無腹膜炎體征,腹腔積液量少并排除空腔臟器穿孔,在保守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若出現(xiàn)下列情況需中轉(zhuǎn)開腹:①血壓下降,脈率增快;②動態(tài)B超或CT提示積液量逐漸增加;③腹膜炎體征逐漸加重;④膈下游離氣體;⑤難以糾正的休克[3]。
總之對于嚴重腹外傷尤其是合并多處傷的救治必須爭分奪秒,合理選擇治療方法,遵循簡便、有效、快捷的原則,迅速制定治療方案。本著搶救生命第一,功能性恢復第二原則,著眼大局,關注整體,防止遺漏,分清主次,不斷提高其搶救成功率。
[1]徐文懷 .實用危重病醫(yī)學 [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154-155.
[2]王基 .實用危重病醫(yī)學 [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1:1009-1020.
[3]朱紅春 .腹部外傷診斷探討 [J].臨床急診雜志,2003,4(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