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文
新課程下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例談
陳龍文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江蘇溧水211200)
文章從化學課堂教學中教材內(nèi)容、物質(zhì)化學特性、教學設計過程、學生作業(yè)布置等細小的方面加以提煉、遷移、聯(lián)想、類比,再通過比擬的方法滲透到學生的精神領域,使其成為良好的德育素材,充分體現(xiàn)了德育教育途徑的多方位和多渠道。
新課程;化學課堂;德育教育;滲透
談到學生的德育工作,我們往往也有一些誤區(qū),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德育應是學校負責德育的領導、部門、班主任的事,好像與一般課任老師無緣,這就是常說的為德育而德育。還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對一個文化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大多數(shù)老師都認為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都好。其實這兩種認識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有害的。我認為德育的方式、德育的內(nèi)容、德育的途徑應是全方位的、多渠道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班會課上空洞和一味的說教上。我認為德育應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應該滲透在平常的每節(jié)課中,還應體現(xiàn)在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內(nèi)化,作業(yè)布置的適當?shù)纫蛩厣?。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案例,談一點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教養(yǎng)培育的一點想法與做法。
在人類文化背景下編寫的高中化學新課程模塊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化學課程的人文內(nèi)涵。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備課中多一雙眼睛、多一些思考,充分挖掘教材,在課堂中對學生按理成章進行教養(yǎng)的滲透。
案例1:又一輪的有機化學教學,在學習加聚反應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該類反應的原理,如學習這一具體加聚反應時,將每個CH2=CH2分子雙鍵中的其中一個鍵斷裂的狀態(tài),可比喻成像人樣伸出兩只手,變?yōu)椤狢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然后相互間手拉手形成長鏈高分子化合物。表示如下: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由此可滲透如下的德育內(nèi)涵: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的同學應像CH2=CH2分子那樣及時伸出“雙手”,給人以幫助與關心,但切記在學習和生活中莫伸三只手,這時學生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并且CH2=CH2分子間“手拉手”后,我們就發(fā)現(xiàn),它由氣體變成強度較大的聚乙烯固體,因此當我們都伸出友誼的雙手且手拉手時,必將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這在汶川、玉樹地震等自然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就再現(xiàn)了這種寶貴的品德,只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很快更美好的汶川、玉樹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許多物質(zhì)具有的化學特性,在課堂教學時如能加以提煉、遷移、類比,再滲透到學生的精神領域,會起到心領神會的作用,能成為良好的德育素材。
案例2:在教學蛋白質(zhì)內(nèi)容時,學生對酶有如下認識:酶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zhì),它有以下三個特性:①條件溫和,不需加熱;②具有高度的專一性;③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根據(jù)酶的以上特性可滲透以下德育內(nèi)容: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像我們剛認識的酶一樣,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體現(xiàn)出良好的優(yōu)秀品質(zhì):①作為學生應艱苦樸素,學會生存。在學生時代對物質(zhì)世界不要有太多的追求,懂得做學生的能吃飽、能穿暖就應滿足,還應淳樸、淳厚,與師生、家長和睦相處、和諧相處,做一名淡泊名利、謙虛上進、適者生存的好學生。②在學習上能高度的專心孜孜,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③在當前減負增效的要求下,更要像酶一樣,合理安排時間,注重體質(zhì)鍛煉,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學會安排,注重全面發(fā)展,努力成為高效率、高品味的現(xiàn)代中國人。
精彩的課堂的導入,它既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吸引到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中,還能有助學生思想品德的潛移默化。
案例3:在教學“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內(nèi)容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引入。
[視頻展示]首先播放洶涌波濤的大海畫面……
(學生活動:驚嘆不已,沉浸其中。)
[音頻播放]再播放歌曲《游子吟》誰知那海水又苦又咸……
(學生活動:面帶笑容靜靜地聆聽。)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咸是因為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氯化鈉,苦是因為還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鎂。)
[教師]回答的很好,由此可見,海洋是包括氯化鈉在內(nèi)的巨大的資源寶庫,今天我們共同探討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學生活動:心傾神往,躍躍興奮。)
[話語緊轉(zhuǎn)]為什么大海能洶涌波濤,能有巨大的能量?請同學們想一想?
(學生活動:愕然!充滿期待。)
[解釋]因為大海是苦的,它能吃得苦中苦,也能包容一切,她具有海納百川的品質(zhì)。我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大海一樣,在學習中要刻苦、勤學、苦思,吃得苦中苦,同時還應虛心聆聽別人的建議和意見,取長補短,學會合作,能成為一名吃苦耐勞、謙虛誠實、團結(jié)協(xié)作的優(yōu)秀學生。
(學生活動:此時同學們一起發(fā)出由衷笑聲。)
作業(yè)的布置,當前的狀況是老師們重視程度還不夠,真實的情況是一節(jié)后,發(fā)給學生做的練習大多是買來的教輔活頁練習題,很少去關注它的可行性、分層要求等,更談不上考慮德育要素,為此筆者曾做過一些努力與嘗試,自感效果良好。
案例4:在教學完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四章第二節(jié)“糖類—葡糖糖”一課后,筆者布置了這樣的課后作業(yè):查得葡糖糖的紅外光譜圖如下圖所示。
圖中信息表明:葡萄糖:3500cm-1左右為羥基吸收峰、1400cm-1為碳氫鍵吸收峰、葡萄糖在紅外光譜無羰基(醛基)吸收峰。這是為什么?要求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去解釋之?
學生查得參考書所得信息:葡萄糖中醛基與醇羥基形成了半縮醛的形式,分子中有一個六元環(huán)。在此基礎上根據(jù)以上信息建議葡萄糖的結(jié)構式?學生很快就寫出六元環(huán)狀結(jié)構式。
同時提供如下資料讓學生閱讀: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德語:Hermann Emil Fischer,1852-1919)德國有機化學家。他合成了苯肼,引入肼類作為研究糖類結(jié)構的有力手段,并合成了多種糖類,在理論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結(jié)構,總結(jié)闡述了糖類普遍具有的立體異構現(xiàn)象,用費歇爾投影式描述之。費歇爾用了七年時間才確定葡萄糖的結(jié)構。1902年費歇爾因?qū)︵堰屎吞穷惖暮铣裳芯勘皇谟柚Z貝爾化學獎。
那么,費歇爾對葡萄糖結(jié)構研究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請同學們談談你今后對學習化學的態(tài)度?
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有的說學好化學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有的說學好化學要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挑戰(zhàn),有的說學好化學要有耐心、恒心、細心,有的說學好化學要甘于寂寞,反復思考推敲,等等。這樣的作業(yè)完成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科的思維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豐富了學生的德育內(nèi)涵。
以上想法與做法是筆者的一點膚淺課堂實踐,我相信我們化學教師在實踐中多一些留心、多一些思考,定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題材,這也是我撰寫此文的一點期待,也希望我們同行攜起手來共同努力,開創(chuàng)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
[1]趙國忠,林安凡.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羅威.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甘肅教育,2006,(10)
1008-0546(2013)07-0024-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