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娣 (江蘇省射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射陽 224300)
個性化護理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的影響
陳文娣 (江蘇省射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射陽 224300)
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模式對乙型肝炎患者治療的影響及效果。方法:對52例乙型肝炎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并分析和總結(jié)治療的效果及影響。結(jié)果:由于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得到明顯改善,自尊評價指數(shù)顯著提高。結(jié)論:通過個性化護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效果提高,不良反應減少,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增加,并且患者及家屬對醫(yī)院的滿意度增加。
個性化護理;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影響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全球性疾病,嚴重危害到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發(fā)展中國家尤為嚴重。據(jù)調(diào)查表明,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全球超過2.8億,我國約占全球的46%。目前,我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有3 000萬。對于慢性乙型肝炎,人類至今仍無法找到滿意的治療方法,只能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保護肝臟的功能,減輕肝細胞壞死及纖維化,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延緩和阻止病情的發(fā)展,從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存活時間。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病毒治療[1]。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許多醫(yī)院感染科逐步采取了個性化護理的模式,其目的是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住院期間心理、生理上處于舒適的狀態(tài),治療效果得到提高,不良反應減少。本文隨機選取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接受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規(guī)治療,男29例,女23例,年齡24~60歲,平均(37±5.2)歲。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
1.2 個性化護理的內(nèi)容
1.2.1 日常護理:護理人員應做到服裝整潔,微笑服務,對待患者主動、熱情、耐心。為患者家屬提供陪護床,方便家屬夜間陪護。對于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應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對于病重臥床不起的應經(jīng)常幫患者翻身、按摩,防止壓瘡的發(fā)生。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搭配飲食,盡量做到膳食均衡。對于病情較嚴重患者應由醫(yī)護人員陪同去做B超、心電圖、X線等相關(guān)檢查。輸液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在輸液前應詢問患者是否進餐,是否需要去衛(wèi)生間。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并為患者準備一杯白開水。對于年老體弱者,需家屬陪同。護理人員操作前后手均應進行消毒,合理選擇血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爭取一次性成功,以便減少對患者產(chǎn)生的不必要的痛苦。對于藥物的不同和患者的體質(zhì)不同,采取不同的滴速。輸液期間,護理人員應每間隔20分鐘來病房與患者交談,查看患者是否有不適感。輸液期間,患者如要上衛(wèi)生間或者用餐,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完成[2]。
1.2.2 重視舒適護理:由于大多數(sh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處于病情活動期,具有傳染性,且病程長,所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會有自卑、恐懼、焦慮和孤僻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故患者的心理輔導和舒適護理至關(guān)重要。護理人員應及時給患者疏導情緒,講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guān)知識,日常生活飲食要注意的事項,鼓勵患者之間經(jīng)常交流,互相幫助和鼓勵,更加自信的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遵照遺囑用藥。舒適護理不僅給患者提供了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讓患者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使得治療順利進行。病房環(huán)境應保持清潔,安靜,適當擺放幾盆植物,保持病房溫度適中。利用空閑的時間為患者安排一些娛樂活動,購買一些報刊雜志供患者閱讀,有條件的時候,給患者教授八段錦、太極拳等。對患者的抱怨,給予重視,從抱怨中得知患者的需求,及時處理患者的抱怨。出院后,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和患者保持聯(lián)系,定時提醒患者服藥、復診。
1.3 評估指標:采用焦慮自評表(SAS)、抑郁自評表(SDS)、自尊量表(SES)在個性化護理干預前及個性化護理干預后4周做測評。
個性化護理干預后,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AS、SDS、SES表的平均值明顯優(yōu)于個性化護理前。個性化護理前:SAS:(42.28±4.36)分,SDS:(35.56±3.34)分,SES:(15.67±3.12)分。個性化護理后:SAS:(36.58±4.32)分,SDS:(32.67±3.32)分,SES:(17.65±3.32)分。護理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疾病,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護理人員應和患者建立感情,密切掌握患者的動態(tài)需求,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需要,做到“患者需要什么,就護理什么”。實踐表明,心理健康嚴重影響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轉(zhuǎn)歸,然而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來說常伴有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干預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好轉(zhuǎn)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
我院感染科近年來積極提倡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個性化護理模式,這對于護理工作者來說,既是客觀要求,也是重要挑戰(zhàn),只有建立起個性化的護理模式,才能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大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張潤蓮.肝病治療儀治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臨床觀察及護理[J]. 中原醫(yī)刊,2003,5(10):64.
[2] 張秀敏.人性化護理在輸液患者中的運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6):75.
2012-08-03 編校:侯小玲/鄭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