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譽 王 丹 李 蔚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07)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開放辦學已成為越來越多高校辦學的戰(zhàn)略選擇。軍隊院校要想長足發(fā)展,提高辦學水平,就要拋卻“封閉”、“保守”的思想,倡導“請進來”、“走出去”的做法。積極借鑒、吸取軍內外各種優(yōu)秀教育資源和先進教育思想,努力培養(yǎng)具有國際戰(zhàn)略眼光、厚實科學文化基礎、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軍事人才。而在此過程中,交流、溝通、合作則成為院校開放辦學的重要手段。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傳播的中介,可以說是軍隊院校進行開放辦學、對外交流的基礎平臺。而圖書館之間的館際合作、資源共享則成為博采中外之長,發(fā)展特色優(yōu)勢,汲取國內外、軍內外先進資源為我所用的重要途徑之一。
館際合作打破了圖書館固步自封、各自為政的局面,它將成員館業(yè)務機構重組合并成為一個整體,最大限度地促進圖書館職能的發(fā)揮,以滿足讀者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軍隊院校圖書館憑借各自館藏的信息資源優(yōu)勢,通過網絡系統,建立多館聯機訪問的信息資源共享網絡體系,將來自各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聯結在一起,優(yōu)勢互補,實現跨地區(qū)的自動化集成信息服務的協調發(fā)展。館際合作、資源共享解決了圖書館信息資源單一與信息需求多樣化之間的矛盾,解決了圖書館館藏文獻激增與館建經費不足之間的矛盾,還解決了信息傳播高速化與圖書館服務滯后之間的矛盾?,F代圖書館要求館際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已成為一種趨勢。
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到來,許多高校圖書館開始大膽試行管理體制的變革,變封閉管理為開放管理,變傳統管理為數字化管理。圖書館不再是單純的“物理館藏”,它還包括“虛擬館藏”、“校本館藏”。院校對學生的教學工作不再僅以“教學、教室、教材”為中心,而是啟用了包括“大學生圖書館”的“物理+虛擬+校本”館藏在內的校內外各種資源[2]。這種開放式的教育方式使圖書館館際合作、資源共享由夢想變?yōu)楝F實;這種開放式教育方式也破除了時間的限定和空間的阻隔,讓學生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接受服務。
虛擬化是動態(tài)基礎架構的關鍵構建塊,利用虛擬化可以在一臺物理機上運行多個虛擬機[6],從而得以更靈活、更經濟、更動態(tài)地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跨區(qū)域性共享。圖書館虛擬化管理是未來圖書館完善用戶信息服務和共享網絡文獻資源的重要方式。而在此管理領域中,又分人力管理和機器管理,由于二者各有優(yōu)勢與不足,因此在系統設計中應取長補短、合理分工,將人、機智能結合,實現人、機一體化。人、機一體化擁有智能化的搜索引擎、交互式的處理系統、高標準的服務模式。圖書館只有在這種高智能的虛擬化管理環(huán)境下,才能建立起以共享信息資源為紐帶的網絡運行平臺。
上世紀 70 年代,SDC(System DevelopmentCorporation)將美國大學圖書館聯盟的性質總結為4種類型:基于大規(guī)模計算機自動化系統運作的大型聯盟;讀者服務與處理圖書館日常業(yè)務的小型聯盟;限于某一特定專題領域的專業(yè)聯盟;為解決館際互借或信息參考合作網而建立的聯盟[1]。盡管時代變遷,圖書館聯盟也已經過3次飛躍式發(fā)展,上述4種類型仍然是現在許多國家開展圖書館聯盟項目的模板。例如:國外有美國的俄亥俄州大學圖書館聯盟(The 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簡稱OhioLink),國內有江蘇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JALIS)等,這些為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建立提供了先進的經驗指導。
由于聯盟內圖書館規(guī)模不一,容易導致各館之間在信任機制和成本分擔上存在分歧,產生“囚徒困境”的問題:成員館為自身利益違反聯盟協議;或陷入“智豬博弈”的困境:小館參與積極性不高,卻坐享其成。這些都會使系統紊亂、內耗增大,增加聯盟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聯盟成員館必須遵循“集中管理、分散建設、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科學的管理架構,制定有效的聯盟管理制度,杜絕“搭便車”的行為。在享受權利、獲取利益的同時,必須對加入聯盟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有充分的認知,同時也給予合作成員在其他成員實施投機行為時依靠第三方力量保護自身利益的權利。
21世紀的圖書館工作,既有傳統的采編、分類、服務咨詢、流通借閱等工作內容,又有現代化圖書館的最新課題。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體系和突出的專業(yè)技能。懂得運用計算機技術,使流通工作自動化;運用光學技術,使文獻信息縮微化;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圖、文、聲、像信息一體化;運用現代通訊技術,使咨詢服務網絡化及信息傳遞高速化。
信息時代,再大的圖書館也無法包羅萬象,收藏全面資源。軍隊院校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樹立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開放合作觀。最初的館際合作是從統一編目、出版聯合目錄、館際互借開始,后來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電子網絡的建立,館際間信息資源共享變得簡單而頻繁。信息資源共享是現代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教研人員對信息資源的普遍需求,是解決圖書館有限館藏與讀者無限需求這一矛盾的現實需要。當今軍隊院校圖書館實行館際合作、文獻資源共享的主要對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實現館際合作、資源共享的關鍵因素。圖書館作為提供科學文化教育資源信息的服務機構,在實行開放辦學、對外交流、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目前軍隊院校圖書館大多各自為政,以自我為中心,而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則是思想保守、觀念落后。首先,領導者的重視是實現館際合作、資源共享的先決條件,領導者必須在思想上徹底改變對圖書館的傳統認識,踴躍參與館際合作建設工作,在政策、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持網絡資源的共建共享;其次,對圖書館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握圖書情報專業(yè)知識、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外語水平,否則將缺乏競爭性。
3.2.1 聯合采購
各成員館之間的聯合采購是加強館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的前提條件之一。各圖書館應就采集范圍進行明確劃分,分工合作,因地制宜制定本館的采購政策,將各自的采集內容網上在線公布,以免文獻資源的重復建設。
3.2.2 聯合編目
聯合編目是指多個圖書館共同協作完成文獻編目,合作建立統一標準的聯合書目數據庫,以實現編目成果的實時共享。各成員館上傳的館藏編目數據可供各成員館網上查詢和下載,從而避免書目數據庫資源的重復建設,提高編目效率。同時加強聯編中心對數據監(jiān)控的力度,利用定期檢查、信息反饋、加強核心能力業(yè)務輔導等方式來控制書目數據的編目質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3.2.3 聯機檢索
現代圖書館通過建立聯機公共查詢目錄(Open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簡稱OPAC)實現文獻信息的聯機檢索,既擴大了書目檢索范圍,如可檢索多個不同類型數據庫資源的統一信息訪問平臺;也豐富了書目檢索內容,除了書目信息外,還能檢索到異構平臺中現有的數據庫、各館的文獻流通狀況等。聯機檢索打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給讀者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建立“讀者在哪,我們就在哪”的嵌入式服務方式。
3.2.4 文獻傳遞
文獻傳遞是將用戶所需文獻的替代品以快速方式和合理價格,直接或間接傳遞給用戶的一種非返還式文獻提供服務[7]。具體表現方式為:讀者向圖書館提出文獻需求,圖書館在獲取電子原文后,以E-mail方式發(fā)送給讀者;或者登錄Balis、CASHL文獻傳遞中心提交請求,所需文獻將會被直接發(fā)送至讀者的注冊郵箱中。文獻傳遞服務提供的文獻類型主要為期刊論文、會議記錄、專利文獻、學位論文、報告標準等原文文獻。
3.2.5 館際互借
館際互借就是圖書館之間共同制訂互借協議,組成館際互借服務網絡,相互出借對方的館藏文獻,以滿足讀者需要的一種返還式服務方式。最初的館際互借是圖書館之間的借還行為,之后發(fā)展為拋開圖書館這一中介,以讀者為對象,持“一卡通”出入各成員館進行通借通還的行為。實現了以“本”為單位的紙質圖書的館際互借。這種方式能彌補單一圖書館文獻資源匱乏的缺陷。
現代圖書館館際互借工作在實行聯機檢索、文獻傳遞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圖書館之間通過協議,互相開通數據庫的訪問權限,讀者根據自身需求,在網絡終端查詢數據庫中所需文件,并利用遠程登錄或E-mail傳遞等方式獲取,實現以“篇”為單位的電子文獻的館際互借。
3.2.6 人力資源共享
圖書館工作人員作為實現文獻資源共享的主體,其專業(yè)水平和素質是關鍵因素。要切實加強館際業(yè)務培訓和人才互動交流,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為軍隊院校圖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各軍隊院校圖書館由于發(fā)展歷史不同,學科結構設置各異,服務范圍有別,在館藏的內容和種類上必然存在一定差異。在館際合作過程中,各成員館應對具有優(yōu)勢專業(yè)的文獻資源進行重點投入、優(yōu)化建設,開發(fā)出“你無我有、你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新、人新我全”的特色化內容體系。
原生文獻資源建設是軍隊院校建立特色化館藏文獻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校原生文獻資源是指由軍隊院校直接出版的有關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正式出版物或有研究價值的非正式出版的不同載體的文獻資源[4]。原生文獻資源能直接反映院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動態(tài),是軍隊院校經過長時間沉淀保存下來的,具有獨特的價值。目前軍隊院校收集到的原生文獻主要包括學術論文、本碩博論文、研究報告、教材教案、會議記錄等。由于一般原生文獻不公開出版,只在內部流通,所以難以實現館際合作和資源共享,最終造成很多重要學術資料和科研成果失去傳承的機會,導致出現大量重復性智力勞動。
在軍隊院校的館際合作、資源共享中,會涉及部分高科技研究成果、涉密資料和政治工作專題數據庫等非公共信息資源,這些文獻資源大部分來源于院校所屬各單位和人員的原始素材,牽涉到知識產權、保密安全的問題。這就需要成立一個權威的監(jiān)管保障機構,制定相應的行政規(guī)章制度,以便圖書館在館際合作、資源共享過程中,能對知識產權歸屬以及保密文件訪問等環(huán)節(jié)起到監(jiān)督作用。對于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作品必須經過著作權人的授權或支付一定的稿酬后才可“開放存?。∣A)”;對于一些重要的內部涉密資源實行“分級、分權”共享,不同權限的用戶只能訪問不同級別的原生文獻。同時加強系統數據庫的安全保障系數,如實行設置IP地址限制、網絡傳輸加密、數字簽名認證等保護措施。
目前軍隊院校各門基礎學科相互滲透,邊緣學科大量涌現,為能與時俱進,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開放辦學則成為當今高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圖書館館際合作也成為開放辦學的一個重要途徑。軍隊院校圖書館必須強化協調合作意識,建立互為補充、互惠互利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圖書館展現蓬勃生機,實現深化服務的雙贏效益。
[1] 李松妹.現代圖書館管理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60.
[2] 遲玉華.大學圖書館知識導航體系的構建與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84.
[3] 張兵.現代圖書館知識管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173.
[4] 丁玉霞,冉令宇,凌春霞.軍校圖書館原生文獻資源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2(4):77-79.
[5] 李家清.我國圖書館聯盟進展及發(fā)展策略[J].情報資料工作,2007(2):76-79.
[6] 張振倫.虛擬機的演化[J].軟件世界,2007(13):12-13.
[7]張曉林.從文獻傳遞到知識傳遞:面向未來的模式轉變——參加ILDS2009會議有感[J].圖書館雜志,201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