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根據(jù)現(xiàn)在“愛心缺乏癥”在幼兒身上的蔓延,通過實踐經驗,總結除了一些培養(yǎng)幼兒愛心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培養(yǎng);愛心;途徑;方法
“愛心缺乏癥”正在不少幼兒身上蔓延和肆虐,好多幼兒在家里都是小皇帝,6個大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圍著一個寶貝疙瘩轉,就因為他們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大多數(shù)幼兒久而久之無意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這是我們現(xiàn)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為孩子付出大量愛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愛所有關心自己的人。因此對幼兒進行“愛心”行為,讓孩子學會愛迫在眉睫!
那么,利用那些途徑,抓住教育契機,培養(yǎng)幼兒愛心意識呢?
1、日常生活觀察幼兒愛心情況。
通過觀察幼兒的日常行為,及了解幼兒游戲學習時對人、事、植物、動物的情感反應,較清楚了解幼兒愛心意識。
2、隨機教育中滲透愛心教育。
因為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時時有教育,因此隨時滲透愛的教育無時不有,無所不在。
如:哪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小朋友的鞋帶開了、哪位小朋友搶了別人的玩具等等,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些滲透教育機會,適時地加以引導,及時教育幼兒同伴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3、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增強幼兒的愛心意識
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huán)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薄毒V要》在組織與實施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p>
如:我們每班都創(chuàng)設了植物角和動物角,培養(yǎng)愛心從關愛動植物做起,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他們熱愛動植物,關愛生命的良好情感。
4、開展各種愛心培養(yǎng)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手段之一,也是促進幼兒愛心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品德行為的良好契機。集體游戲活動內容:為殘疾兒童獻愛心、我愛幼兒園、我愛花草樹木、弟弟妹妹你別哭、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等。
5、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行為。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導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運用有的特點,將愛心教育貫穿于游戲中,誘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娛樂中愉快的嘗試愛心行為。例如:通過角色游戲《公共汽車》,讓幼兒尊老愛幼,給老人讓座。
6、利用節(jié)假日對幼兒進行愛心行為的培養(yǎng)。
三八婦女節(jié)我給媽媽洗洗腳
五一勞動節(jié)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母親節(jié)謝謝你媽媽等等。
7、家園互動,言傳身教。
孔子說:“己身正,不令則從,己身不正,令不從?!奔彝ナ呛⒆拥牡谝簧顚W習環(huán)境,必須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愛心氛圍,有意識地增強孩子的情感體驗。家庭和幼兒園要經常溝通,教育上要保持一致,讓孩子在教室和家長的言傳身教中,在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教育孩子要有愛心,首先自己要有愛心,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成人的一點小小的善舉都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和言行上的模仿,因此,家園互動是愛心教育的重要方式。
關愛他人情感的教育方法。
1、榜樣法:榜樣法是幼兒情感教育的做有效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典型的榜樣。首先,教師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渲染關愛他人的情感,其次,評選“愛心小天使”,樹立幼兒中良好的行為楷模,互相感化,同時,利用文學作品中積極地內容,發(fā)揮正面榜樣的作用,引導幼兒向他們學習。
2、情感體驗法:通過有目的地選擇關愛情感的室內環(huán)境,利用不同形式的隱性情景,如:看望生病的小伙伴、慰問老人、幫弟弟妹妹穿衣服等,引導幼兒觀察、想象、感受,加深情感體驗,并在實際的行為練習中知道如何幫助別人。
3、角色換位法:通過角色之間的換位,了解對方的感受,讓幼兒試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懂得要尊重他人,體驗到關愛他人的樂趣。
4、情感熏陶發(fā):教師利用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別人,渲染關愛他人的氛圍,起到教育作用。
5、家園同步法:利用家長資源,重視家庭教育。強調家庭、父母在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采用多種方式與家長交流,互相傳遞信息,及時反饋。在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上保持家園一致,使幼兒在幼兒園中受到的教育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強化鞏固,取得共同的效果。
6、自我調節(jié)法:引導幼兒在自身需要未得到滿足時,會有一些調節(jié)情緒的手段,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克服以自我為中心,有先人后己的意識。
以上方法不是單獨使用的,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綜合起來交叉使用,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也要不斷的總結、完善,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在理性上來,進一步探索,為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