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為
寶雞文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shù)系 陜西寶雞 721016
參與式教學方法在C程序設計中的探索與實踐
陳善為
寶雞文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shù)系 陜西寶雞 721016
結(jié)合教學實踐,詳述參與式教學法在C程序設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形式包括模擬授課、習題解答和輔導上機,最后總結(jié)幾點體會。
參與式教學;C程序設計;實驗
C語言程序設計是普通高校理工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也是很多學生接觸程序設計的第一門課程。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結(jié)構(gòu)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該門課程學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相對其他高級語言,C語言更加靈活和抽象,學習難度更高。為了讓剛接觸編程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迫切需要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減少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挫折感,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經(jīng)過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參與式教學法在這方面效果明顯。
參與式教學法[1]是指師生雙方在教與學過程中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促進和相互統(tǒng)一,并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法。這一方法充分調(diào)動了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營造了師生之間平等、和諧、愉快、健康的學習氛圍,是教法和學法的融合與統(tǒng)一。
參與式教學法有兩種主要形式。
一種是正規(guī)的參與教學。該方法的特點是小講課和分組活動相結(jié)合,分組活動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據(jù)小講課的內(nèi)容,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實戰(zhàn)練習,如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另一種是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加入?yún)⑴c教學元素。如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業(yè)、輔導上機、協(xié)助出考題、答疑等。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
結(jié)合課程以及學生特點,筆者采用了后一種形式,作為參與式教學實踐的主要方法。即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加入?yún)⑴c式教學元素,內(nèi)容主要包括模擬授課、習題解答和輔導上機。
本課程筆者所用教材的第二章,是C語言的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其中主要包括計算機數(shù)制及其運算。計算機數(shù)制不同于十進制,初學者不熟悉,再加上各種運算的疊加,掌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平時課上,盡管教師講解的時間較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是不高,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筆者考慮把參與教學實踐首先運用在這部分教學中。
實施過程分為幾個步驟。第一步是學生分組: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人數(shù),把該教學班分為7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任務是獨立講授本組負責的教學內(nèi)容,講授人為組內(nèi)推薦的代表。
一段時間過后,筆者發(fā)現(xiàn),和以前相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主要表現(xiàn)在提問的人數(shù)和數(shù)量上。如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常量這一小節(jié),不管是概念還是應用,常量都算是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但學生的問題卻很多,如基本整型常量和長整形常量在負區(qū)間和正區(qū)間的絕對值差異問題,整型常量不同進制的表示問題等。究其原因,是模擬授課的壓力導致的。以前上課是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現(xiàn)在不僅要聽懂,還要給大家講,不把問題搞透徹,很難流暢講授,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被調(diào)動。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努力,最終各個分組都能較為順利地把課程內(nèi)容講授下來。
讓學生進行課程講解,不僅把教師從“播音員”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diào)動,提高了學習效率,教學效果也好了。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從學生那里獲得的反饋明顯增多,反過來又有助于教師查漏補缺,改進教學,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在桑代克的三大學習規(guī)律中,練習是用于強化條件刺激與非條件刺激之間連接的重要手段。通俗地講,課后練習是鞏固講授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是一種典型的基于行為主義的學習模式。但因為每次作業(yè)之后,教師都會講評,惰性導致學生很難主動思考,結(jié)果既助長了依賴思想,也與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馳。
改進方法是在每次作業(yè)里,選取少量難度相異的習題,在固定的答疑時間里,根據(jù)之前的分組,隨機選取小組詳解自己的習題。任務完成得好壞,直接計入學生平時成績。一段時間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由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對于問題解法的正確性和多樣性,大家也非常在意,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的學生也比平時多。階段性測試的結(jié)果表明,知識掌握程度相比從前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那些學生自己講解分析的問題,出錯率極低,學生也反映這種參與習題講評的形式很好。
上機操作是該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通常,在實驗之前,教師先要布置本次實驗的任務,簡要介紹實驗步驟,盡量保證學生的實驗正常進行。但由于筆者所在班級以文科生為主,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弱,即使教師在實驗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實驗過程中的問題依然很多。有些問題甚至是課上講過多次重復的老問題。整個實驗,即使教師不停地解答,還是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要,實驗效率非常低下。
為此,筆者還是采用分組策略,首先選定幾名成績較好、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確定他們能順利完成實驗的前提下,把他們分散到各小組中,輔助本組同學做實驗,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求助老師。
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擴大上機輔導的覆蓋面,又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營造了一種和諧互助的實驗氛圍,大大提高了上機實驗的效率。
參與教學法的宗旨[1]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非減輕教師的負擔。相反,在參與教學過程中,有時還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如讓學生對課后習題進行隨機分組講評的過程中,看似教師能省下不少力氣,實際上教師在課前要做比平時更多的工作。因為如果教師自己講評,通常把標準答案分析解釋一番足矣;而下了功夫的學生由于人數(shù)眾多,能想到的解法多種多樣,教師要想順利把握課堂節(jié)奏,事先必須對待講評的問題做更深更廣的了解,才能對學生的講評都評價到位。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尤其是在學習任務較重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參與得太多,他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認真準備,如果準備不充分,其結(jié)果極有可能是應付教師的參與活動。這樣既失去了參與的意義,對教師和學生而言也是浪費時間。所以,讓學生參與的量一定要適中,要讓學生感到參與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另外,對參與本身,也要適當給予激勵。比如,在筆者的課堂上,參與活動占學生平時成績的40%(另外60%為考勤和平時作業(yè)),鼓勵大家積極、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師的參與活動,避免出現(xiàn)總是“少數(shù)參與”的現(xiàn)象,這不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整體提高。
在實施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旦學生不再感到被束縛,他們的思維會非?;钴S,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新奇的想法,在討論和習題講解時尤其突出,有時甚至還會跑題。此時,教師一方面要提醒學生關(guān)注問題本身,另一方面要啟發(fā)學生不僅要注意問題的廣度,還要注意問題的深度。
教學實踐表明,只要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上問題,該方法的運用確實能夠加強學生的內(nèi)在激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作為一名教師,只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滲透參與式教學法,學生便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滿足,學習效率也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1]劉素芹,等.程序設計課中“參與式”教學法的研究和實踐[J].石油教育,2001(3):92-93.
[2]陳善為.參與式教學法在《VB程序設計》中的應用初探[J].時代教育,2010(9):100.
[3]孔婷.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6(3):47-50.
[4]王韋帆.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方法初探[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3):121-12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articipatory Approach in C Programming
C hen Shanwei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approach in the C programming course, the form include: analog to lectures,exercises, answers and counseling on the machine,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points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 programming; experiment
G642
B
1671-489X(2013)18-0094-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8.094
作者:陳善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教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