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鎖琴
?經(jīng)驗交流?
心理咨詢中失眠的常見原因及治療
陳鎖琴
目的 在心理咨詢中了解失眠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方法 選取本院心理咨詢中心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接待的失眠來訪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采用心理測量、訪談以及心理咨詢, 了解來訪者失眠原因, 并找出相應處理方式。結果 失眠的原因可歸因為精神疾病、心理行為障礙、精神持續(xù)性緊張以及無法正確調整情緒四類, 精神疾病導致的失眠有12例(31.6%), 心理行為障礙導致的失眠有14例(36.8%), 精神持續(xù)性緊張導致的失眠有7例(18.4%), 無法正確調整情緒導致的失眠5例(13.2%)。來訪者SDS平均得分為(53.7±11.6)分, SAS平均得分為(51.5±13.1)分。治療方式有病因治療、認知療法、行為療法、藥物治療等。結論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失眠的原因, 并且予以適當?shù)母深A, 失眠的康復將有較大的把握。
心理咨詢;失眠;精神因素
失眠指在睡眠的發(fā)生和維持中出現(xiàn)障礙, 睡眠質與量無法滿足生理需要, 加上心理影響, 令白天產生瞌睡等一系列神經(jīng)癥狀。失眠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常見病, 其發(fā)病率較高。據(jù)統(tǒng)計, 33%的美國人、4%~22%的歐洲人[1]、10%~20%的中國人受到失眠的困擾。為了解失眠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浙江省青田縣鶴城中心衛(wèi)生院對2011年8月~2013 年8月心理咨詢中心所接待的38例失眠來訪者進行回顧性分析?,F(xiàn)把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理咨詢中心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接待的失眠來訪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其中男15例, 女23例;年齡18~53歲, 平均(30.7±6.3)歲。失眠的具體臨床表現(xiàn)有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不佳、清晨易醒、容易被噩夢驚醒和缺乏舒適的睡眠狀態(tài)等。
1.2 調查方法 ①對所有來訪者進行心理測量。量表選取宗氏抑郁量表(SDS)和宗氏焦慮量表(SAS)兩種;②自編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身體健康情況。失眠的原因可歸因為精神疾病、心理行為障礙、精神持續(xù)性緊張以及無法正確調整情緒四類;③心理咨詢訪談。根據(jù)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對患者情況的了解, 深入地理解導致患者失眠的原因以及思維模式。
經(jīng)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調查發(fā)現(xiàn), 令來訪者發(fā)生失眠的原因以及人數(shù)為:精神疾病導致的失眠有12例(31.6%), 心理行為障礙導致的失眠有14例(36.8%), 精神持續(xù)性緊張導致的失眠有7例(18.4%),無法正確調整情緒導致的失眠5例(13.2%)。來訪者SDS平均得分為(53.7±11.6)分, SAS平均得分為(51.5±13.1)分。
3.1 情緒調整不良 當情緒出現(xiàn)較大波動, 如興奮、悲痛、恐懼的時候, 容易出現(xiàn)情緒調整不良性失眠。該類型又被稱為一過性失眠, 一般會在數(shù)天到數(shù)周之內自愈。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來訪者對睡眠的了解不深, 常常在一過性失眠后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 延長失眠的病程。若處理不當, 容易遷延為心理障礙性失眠。
3.2 心理障礙 各種一般或嚴重心理問題(精神壓力大、負性生活事件等)會導致失眠。當來訪者失眠后, 又會在白天擔心睡眠不佳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夜里睡前又十分希望得到良好的睡眠、導致焦慮不安。這些情緒又會進一步增加失眠的發(fā)生率, 令失眠情況更嚴重。
3.3 精神疾病 多種神經(jīng)癥和精神疾病均會引起失眠, 其中包括: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精神分裂癥、癔癥和一些人格障礙等。失眠和精神疾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各種精神疾病當中, 又以抑郁癥性失眠最為常見, 來訪者大多可見早醒、醒來心境低落等癥狀[2]。
4.1 行為療法 指導患者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動。如①漸進式肌肉放松法。具體方法是從頭部到足部,順序緊張-松弛每一塊肌肉, 緊張5 s/次, 重復3次;②冥想法。閉目, 手足盡量放松, 默數(shù)呼吸的次數(shù);③控制刺激。盡量不在床上閱讀、思考、進餐, 防止臥床事件和情形的狀態(tài)下出于條件反射的情況。
4.2 認知療法 原則是讓來訪者對自身所存在的思維模式及其帶來的情緒有清楚的認識[3], 如指出來訪者似乎視睡眠為健康唯一的影響因素, 把焦點都放在睡眠上。另外, 對不正確的睡眠認識, 咨詢師要及時糾正。同時要淡化睡眠觀, 令患者的焦點轉移。最后, 分析失眠癥狀一直無明顯改善的原因, 如失眠是否由于焦慮或抑郁情緒影響。明晰失眠的因素,讓來訪者免于“失眠原因不可知”的恐懼。
4.3 藥物治療 在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的效果不理想時, 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改善睡眠。如有焦慮、抑郁的患者, 可采用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又或者采用鎮(zhèn)靜催眠的藥物, 如安定等。但藥物治療不應該作為失眠治療的首要方法[4]。
4.4 病因祛除 一些來訪者的失眠往往是由于負性生活事件或應激情緒的影響。此時咨詢師可以平復其情緒, 或者就負性生活事件進行探討, 尋找來訪者的社會資源, 樹立來訪者面對問題的勇氣, 重構其對事件的認知。失眠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4.5 其他治療 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鍛煉, 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在晚上不要過飽或者過饑, 在睡前不作強腦力勞動, 保持心境愉快, 這些對改善失眠都有較好的效果。
[1]Ancoli-Israel S, Roth T.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Sleep, 1999,S(22):347-53.
[2]李巖, 周鳳翔, 陳嘉峰.失眠的原因及相關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9,29(1):115-117.
[3]章逸桃.心理咨詢中失眠的常見原因及診治.中外醫(yī)療, 2010,29(5):190-191.
[4]董峰.心理咨詢中失眠的常見原因分析及治療.中國醫(yī)藥指, 2013(12):575-576.
R282.4
A
1674-9308(2013)04-005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4.031
323900 浙江省青田縣鶴城中心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