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全 羊國民 何文山
(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高齡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手術方法的選擇與抗骨質疏松治療
郭德全 羊國民 何文山
(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目的 探討高齡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方法與抗骨質疏松治療。方法 對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治療的獲得隨訪的54例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Evan’s-Jensen Ⅰ-Ⅴ型)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骨折類型、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骨折愈合時間和術后1年Harris功能評分。結果 DHS組手術時間65~110min,術中出血120~240mL,骨折愈合時間4.5~8個月,術后一年Harris功能評分(83.3±5.5)分。Gamma釘組手術時間50~120min,術中出血70~90mL,骨折愈合時間4.1~7.5個月,術后1年Harris功能評分(86.5±6.4)分。LCP組手術時間70~120min,術中出血100~180mL,骨折愈合時間4.3~8.5個月,術后1年Harris功能評分(85.5±7.5)分。結論 高齡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手術方法選擇:Evan’s-JensenⅠ、Ⅱ型選擇DHS加防旋拉力釘內固定,Ⅲ、Ⅳ型選擇Gamma釘或LCP內固定,Ⅴ型選擇LCP內固定。圍手術期應注重抗骨質疏松治療,對防治廢用性骨鈣流失、降低再骨折風險極為有益。
轉子間骨折;骨質疏松癥;內固定;老年人
本文回顧了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間共收治了高齡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134例,隨訪54例,現將手術方法選擇和圍手術期抗骨質疏松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4例,男23例,女31例,年齡70~101歲,平均77.5歲,76~80歲21例,80~90歲24例,90~101歲9例。新鮮骨折41例,陳舊性骨折13例。Evan’s-Jensen[2]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10例,Ⅳ9例,Ⅴ型5例。54例入院時均攝骨盆正位片或雙側髖關節(jié)正位片,以了解骨質疏松情況。按Singh指數[1-2]分型,Ⅴ型8例,Ⅳ型34例,Ⅲ型12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內固定方法選擇
DHS加防旋拉力釘固定: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颊哐雠P于手術臺上,牽引復位后C臂X線透視,前后位對位良好,并保持良好的頸干角,側位透視患肢內旋10°~15°,要注意無明顯后側方移位。股外側切口,起自大轉子頂端以遠2~3cm,依鋼板所需長度,一般10~15cm,顯露大轉子下方和近端股外側皮質,安放角度器,置入直徑2.5mm導引針2~3根,C臂透視正側位位置良好后,用預置深度聯合鉆鉆孔、攻絲,根據所測深度擰入股骨頸主拉力螺釘,達股骨頭關節(jié)面下5~10mm處,根據導針方向,在拉力釘上方1~1.5cm處鉆孔,深達股骨頭軟骨下1.5cm處,擰入松質骨拉力釘一枚。
髓內釘固定(Gamma3):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連續(xù)硬膜外持續(xù)麻醉,患者仰臥于手術臺上牽引復位,C臂X線透視前后位、側位必須完全復位并保持良好的頸干角,在大轉子頂上方6cm作一縱行切口,長約6.8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張肌,鈍性分離臀中、臀小肌,摸到大轉子頂端,在大轉子頂點前中1/3處緊貼大轉子內側開孔,并插入導引針,C臂透視見導引針通過骨折線至股骨上段髓腔,沿導針擴髓,沿導針打入18~24cm髓內釘,髓內釘端應略低于大轉子頂端。C臂X線透視確定髓內位置良好,安裝瞄準器導引針,沿導引針方向旋入股骨頸螺釘達股骨頭下5~10mm處,再鎖遠端鎖定釘。
鎖定鋼板內固定(LCP):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患者平臥于手術床上行復位后,C臂X線透視對位良好,頸干角良好,并保持穩(wěn)定位置。在大轉子頂端下方2cm至股骨外側切口,長約10~12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張肌,鈍性分離股外側肌顯露股骨大轉子下方及股骨上段外側皮質,放置適合長度鋼板,檢查鋼板與大轉子、股骨外側貼合良好,上端用2.5mm克氏針固定,鋼板下端用一枚螺釘固定,C臂透視前后位、側位位置良好后,分別擰入鎖定螺釘7~8枚。
1.3 數據采集與指標觀察
統(tǒng)計結果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
隨訪54例,隨訪時間12.5~35.5個月,平均16.5個月。30例采用DHS,9例采用Gamma釘,15例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DHS組手術時間65~110min,術中出血120~240mL,切口長度10~15cm,骨折愈合時間4.5~8個月,術后1年Harris功能評分(83.5±5.5)。Gamma釘組手術時間50~120min,術中出血70~90mL,切口長度6~8cm,骨折愈合時間(4.1~7.5)個月,術后1年Harris功能評分(86.5±6.4)。LCP組手術時間70~120min,術中出血100~180mL,切口長度10~12cm,骨折愈合時間(4.3~8.5)個月,術后1年Harris功能評分(85.5±7.5)。
手術適應證:高齡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常常伴有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治療比較棘手。保守治療由于臥床時間長,不但基礎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接踵而來的各種致命性并發(fā)癥。
高齡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轉子間骨折,圍手術期抗骨質疏松治療,對防止骨鈣流失、促進骨折愈合、降低再骨折發(fā)生率極為有益[3],必須充分發(fā)揮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患者術后配合做力所能及的康復訓練(如髖、膝、踝關節(jié)活動,股四頭肌收縮,脛前肌、小腿三頭肌運動),通過鍛煉,促進骨細胞活力、肌細胞活力,促進骨鈣沉積。加強營養(yǎng),多吃含鈣類食物(如牛奶、魚蝦、雞蛋、海帶等)。老年人因胃腸功能弱,常給予胃動力藥物以幫助胃腸道吸收。藥物治療:主要有活化維生素D(如阿爾法骨化醇)、降鈣素、二膦酸鹽、雌激素、氟化物等。機制主要為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糾正異常骨轉換,從而改善骨質量降低骨折再發(fā)生率。
[1] 王秋生,陸晴友.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78-680.
[2] 許繼剛.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分析(附438例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1994,14(3):150-151.
[3] 羊國民,郭德全,張志士,等.高齡老年髖部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4,23(9):2850-2851.
R683
B
1671-8194(2013)33-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