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作為最年輕一代的藝術家,80后已經(jīng)開始嶄露頭角。
他們年齡最大的已經(jīng)33歲,而年齡最小的還不到23歲;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jīng)得到很好的運作,價格突破百萬;但有的依然難以維持生計,在是否繼續(xù)藝術道路的選擇中徘徊……
被叫做“卡通一代”的80后藝術家們,基本都經(jīng)歷了良好的學院式教育,既有很好的繪畫基礎,又在信息高度飽和的當今見多識廣。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在國外的美術學院學成歸來。
80后藝術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也在進行“自我情景”的營造。比如他們并非都畫卡通,有的也不以容易交易的“架上作品”謀求出路,而集中精力做裝置;他們不像50、60后藝術家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國內外諸多大展的“洗禮”和市場的“篩查”;如今突破百萬價格的藝術家未必能被歷史記住,而那些還未擠進市場的無名小輩也未必不是未來的“張曉剛”。
因為80后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也存在更多的變數(shù)……
董鶴:
我和我的作品,既是問題也是答案
董鶴的作品大多是對生命、死亡、存在和記憶的思考,董鶴說,他和他的作品在提問的同時,本身也是答案。
采寫|《小康·財智》記者晁珊珊
董鶴
1982年生于遼寧遼陽
2009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
現(xiàn)工作生活于北京
在董鶴的眾多收藏者中,著名的法國影星蘇菲·瑪索可能最忠實。2010年來中國時,她特意帶著自己當時的新男友克里斯多夫·伯蘭特來到董鶴的畫展,以董鶴的作品為背景為法國雜志《虹》拍攝大片。
2008年,蘇菲·瑪索曾經(jīng)在上海買過董鶴的兩幅作品,《危險,失重》和《誰將為你點燃燭火》。董鶴從當時代理自己的畫廊那里領到錢之后,并不知道是誰買了自己的畫。直到兩年以后,蘇菲·瑪索主動聯(lián)系到董鶴,并希望以董鶴的作品為背景,請他為自己安排拍攝地點。后來在和蘇菲·瑪索交談時,蘇菲·瑪索告訴董鶴,這兩幅作品就掛在蘇菲·瑪索家一進門的玄關。
董鶴的作品大多是對生命、死亡、存在和記憶的思考,董鶴說,他和他的作品在提問的同時,本身也是問題的答案。
董鶴在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挑釁這些嚴酷的話題,他稱之為對過去的“總結”。他的一些或憂傷或殘酷的表達,源于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思考。他不能想象,放棄“最現(xiàn)實、最需要深刻體會的東西,而去做一個構想中很虛幻的東西”,自己會是什么樣子。
相對于他顯赫的藏家,董鶴的個人經(jīng)歷也富有幽默甚至傳奇色彩。比如他還在上小學時就寫過一本武俠小說,還是從右往左豎著寫的,寫完后他還為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了一套20本的漫畫;高考他連續(xù)5年都“考上”了中央美院,每次都因為英語不過關而最終落榜;他高考英語最高成績是36分,他的朋友跟他開玩笑,即便是全部選擇題蒙一個答案,都比這個分高……
董鶴與身邊的同學有很多的不同,有時也會有好的一面。比如他過早就進入了“創(chuàng)作期”。最后一年高考,他就開始了明顯帶有個人風格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提,還在上大三的董鶴就簽約了新時代畫廊,成為當時班上唯一一個在校與畫廊簽約的“藝術家”。
最近,董鶴正打算創(chuàng)作一批新的作品,他想到把“火燒”的元素運用到作品中。他說,畫布被灼燒過后會有一種暴力和沖突,也會有毀滅和終結感。無論現(xiàn)實生活中董鶴有多幽默和無所謂,他的作品總會傳達一種對于殘酷有些婉轉的表達,這或許跟他母親的過早離世有關,或許是因為他拒絕被蒙蔽在現(xiàn)實所謂的“甜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