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雖小,不容忽視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和煦的陽光、泛綠的草地無不向我們昭示著春天的來臨。然而忽冷忽熱的天氣,卻很容易讓人感冒。雖然是司空見慣的小病,隱藏的“能量”卻也是十分巨大的。先不說這種危害巨大的流行性感冒,即便是普通感冒,也是哮喘、肺炎、心肌炎、腎炎等眾多疾病的誘發(fā)因素之一。所以說小感冒也能引發(fā)大地震,是萬萬忽視不得的。
小病盡量少輸液
雖然重視感冒是好事,但重視不得法同樣也會得不償失,比如現(xiàn)在很多醫(yī)院治療感冒的手段就非常糟糕,動不動就打點滴,似乎不打點滴就看不了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發(fā)出了一個警告:口服藥物能夠解決問題的最好不要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可以解決問題的最好不要靜脈注射。
人的血管容量是有限的,大病小病都往里面灌水,你說,血管壁會不會被“吹”得越來越薄呢?所以長期打點滴的人,如果哪天著急上火,血壓一高,血管說不準就爆了,這是其一。其二,營養(yǎng)進入血液的程序也是非常嚴格的。經過牙齒嚼碎,和唾液進行一次化學反應;到胃里還接著磨,和胃液再一次進行反應;到了小腸后,同樣需要與腸內的分泌物進行化學反應;到脾了也不例外;最后到肺進行一次反應后,才能輸送到血液里。人體這么精密,都要經過這五次反應才能進入血液,您說這直接把液體注射到血液里的方法究竟可不可取呢?所以在此奉勸大家,如果不是什么大病,最好不要選擇用打點滴的方式來進行治療。
平凡食材也能驅寒治病
中醫(yī)認為,春天的感冒大多與風邪入體有關。您想啊,好不容易把冬天過完了,大家都換上了單薄的春裝,天氣突然一冷,自然很容易讓風邪侵入體內引起感冒。一感冒,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藥。其實,有些食物的療效并不比藥物差,有時候來點預防感冒的食療小方子比服用任何補品都好。如果是由風寒引起的感冒,關鍵就是出點汗,把肌膚表層寒氣“驅逐出境”就可以了,中醫(yī)稱之為辛溫解表,例如蔥、姜等都具有非常好的驅寒效果。另外,藥膳麻黃牛肉蔥姜湯也是一道發(fā)汗食品,對治療風寒感冒十分有幫助。再比如說“神仙粥”。說“神”,其實也不神,這粥里面的三味食材,即糯米、蔥白和生姜都是最普通不過的。那為什么這三味食材一組合就成“神仙粥”了呢?因為糯米、蔥白以及生姜均性溫,能溫暖被風寒侵襲的身體;此外,蔥白和生姜還有發(fā)散的功效,有助于驅寒。
具體怎么做呢?先把一勺糯米(約50克)熬成粥,然后再加入7根蔥白和7片生姜熬煮5分鐘,起鍋前加入50毫升的米醋攪拌均勻就可以趁熱吃了。吃完后便上床蓋上被子悶汗,連續(xù)3次左右,感冒就可以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