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分鐘特寫是荷蘭VPRO電臺于2008年推出的一種新型廣播節(jié)目形態(tài)。雖然一分鐘特寫時長規(guī)定只有60秒,但卻要求小故事、大主題,要求包含豐富的信息,要吸引聽眾猜“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人物內容真實,按照“設計懸念”的理念編輯音響,從故事的高潮切入,以內心獨白的方式講故事,這些是一分鐘特寫實現(xiàn)目標的主要技巧。
關鍵詞:一分鐘特寫 新聞與時事欄目 普通人的小故事 人生的大主題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獲得2008歐洲獎廣播類特別推薦獎的廣播特寫《一分鐘》與以往我們所聽到的歐洲廣播特寫不同,這個特寫很短,由十個每個一分鐘長的小特寫構成,令人耳目一新。
歐洲許多國家的聽眾有去電影院聽廣播特寫的傳統(tǒng),而且?guī)缀趺總€國家的電臺都設有特寫部,特寫節(jié)目播出時間通常是一個小時。因此,歐洲的廣播特寫大多時長50至55分鐘,多角度、多方位,細膩、生動、深刻地講述一個故事。而2008年獲歐洲獎特別推薦獎的廣播特寫《一分鐘》沖破了這一傳統(tǒng),它試圖用一分鐘時間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勾畫一個真實的人物;用一分鐘時間展現(xiàn)一種人生,一種心態(tài),或告訴你一個哲理,一個秘訣,讓你震驚,讓你意外,讓你感動,讓你回味,讓你思索。
廣播特寫《一分鐘》由歐洲不同國家的9位獨立廣播制作人共同完成,荷蘭VPRO電臺的賈爾·斯坦因是這個特寫的主要作者和編輯。這一新型的廣播特寫已經成為荷蘭VPRO電臺的一種常態(tài)播出節(jié)目,每周兩次在早間黃金時段的新聞和時事欄目《早晨》中播出,由一批獨立的廣播制作人采錄、提供,賈爾·斯坦因給每個一分鐘特寫冠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標簽”,并用統(tǒng)一風格的音樂串連起來。那么,這個《一分鐘》是如何成功的呢?
一分鐘 給你一個世界
看起來好像很夸張,但“一分鐘給你一個世界”的確是這一新型廣播特寫的關鍵理念?!兑环昼姟分杏械墓适侣蚤L,但也就多十幾秒;有的很短,還不到一分鐘。短,是這個節(jié)目獲勝的第一因素。作者要在一分鐘中內表現(xiàn)豐富的內容,讓聽眾“窺一斑而知全豹”,在一分鐘內感受到故事主角的整個人生;或讓這“一分鐘”形成一個聽覺炸彈,讓聽眾感到震驚、震撼,從而去思索、聯(lián)想。一分鐘,不僅僅要給聽眾講故事,還要向聽眾闡釋故事主人公關于人生、關于世界的思想。所以,節(jié)目采制難度很大。
在與作者賈爾·斯坦因交流的過程中,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怎么會想到要做一種這樣形態(tài)的廣播特寫?賈爾·斯坦因說:“想讓充滿時事政治硬內容、大事件、大人物的新聞節(jié)目鮮活起來,并對聽眾產生吸引力?!睘榇?,他去尋找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奇特故事”,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很小,但一定要很特別,要反映出人生大主題。
賈爾·斯坦因介紹說,他的靈感來自美國一個周末播出的廣播節(jié)目。那個時長一個小時的廣播特寫每次都以一個短小的濃縮版故事(片花)開始,之后引出完整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重大的主題。他是這個節(jié)目的忠實聽眾。他很想在自己的欄目里以這樣的方式講述真實的平凡人的故事。但一個小時的故事在他的時事欄目中是不可能的。有一天,他突發(fā)奇想:就用最前面的一分鐘!雖然沒有詳盡的細節(jié),但一分鐘已經可以讓聽眾領悟整個節(jié)目的主旨了。于是,《一分鐘》特寫就這樣誕生了。
一分鐘 給你一個真實的世界
真實,是這類特寫的第二個關鍵理念。《一分鐘》要在新聞和時事欄目中播出,要求所有的人物和細節(jié)必須是真實的,沒有一絲一毫的“想象”。這期獲獎的廣播特寫中的10個故事每一個都是真實的。故事的講述者是真實的,音響是真實的,每一個細節(jié)也都是真實的。只有真實,特寫才能產生感動人、震撼人的力量。
《一分鐘》特寫的創(chuàng)作方式很獨特。開始是賈爾·斯坦因自己一個人做,后來他發(fā)現(xiàn)盡管每個故事只有一分鐘,但是他一個人根本無法承擔一周播出兩次的工作量。于是,他組織了一個團隊,成員由荷蘭各地、歐洲各國的獨立制作人構成。每位成員可以拿到一定的節(jié)目制作經費,然后自己去尋找故事的“講述者”。制作人們在公園、酒吧、醫(yī)院、養(yǎng)老院等各種場合尋找線索,尋找可以采訪錄音的人物。每個制作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工作并呈現(xiàn)各自獨特的風格,但有一點是要必須做到的:真實!
一分鐘 給你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
盡管每個故事只有一分鐘,但每個故事的講述方式依然要很“故事”,即有懸念。吸引人的故事一定是有懸念的,賈爾·斯坦因按照“讓聽眾迫切地想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的邏輯去編輯每一個只有一分鐘的故事。
《一分鐘》里10個故事的結局大多出人意料之外,讓人驚奇,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這種出人意料之外的結局又往往蘊含哲理、思想,令人去聯(lián)想、琢磨,或會心一笑,如《情書》;或心疼、心酸,如《明信片》《骰子》;或讓人含著眼淚微笑,如《沉默》《沒有語言的詩人》。這種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讓人思索的結局,正是《一分鐘》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一分鐘 從故事的高潮開始
廣播特寫就是用音響講故事。傳統(tǒng)的講故事的方式總是要講究開頭、結尾、起承轉合,為高潮鋪墊,為結果布局。時長一分鐘的特寫卻容不得作者從頭說起、細細道來,因此,《一分鐘》的每一位制作人都在如何講述故事上殫精竭慮。這組一分鐘的小特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故事的高潮處切入,甩掉所有的前因后果,讓“故事的高潮”在特寫一開始就強烈地吸引聽眾,讓聽眾急切地想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還會怎么樣?”,然后制作者再提綱挈領地回述,點明最能吸引聽眾的關鍵細節(jié),并且努力地構筑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場景,讓故事在場景的轉換、畫面的連接中呈現(xiàn),把所有的好鋼都扎扎實實地用在了刀刃上。
一分鐘 從故事主角的內心切入,
直達聽眾的靈魂深處
廣播是人類心靈的觸媒。聲音具有穿越時空、穿越軀體外殼直達靈魂深處的魅力。成功的廣播節(jié)目大都以感動人心、撼人靈魂取勝?!兑环昼姟返?0個小特寫大都以第一人稱“內心獨白”的方式講故事,直接從故事主角的內心切入,省去所有的外在描寫和交待,讓故事主角在特寫的一開始就直抒胸臆。這種坦誠、真摯的內心獨白吸引人、感動人,能夠直抵聽眾的心靈深處,引起聽眾靈魂的震動。能讓故事的主人公面對你的話筒坦露心跡,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練就的功夫。賈爾·斯坦因說,他組織的這個創(chuàng)作團隊,都是歐洲頂級的廣播特寫制作人。而他自己,為作出這樣一分鐘的特寫整整準備了15年。
賈爾·斯坦因介紹自己時總是很謙遜:“我不是訓練有素的廣播人?!鄙洗髮W時他學的是生物學,是準備做科學研究的。但畢業(yè)后卻陰錯陽差地進入了荷蘭國家電視臺。幾年以后,他調入荷蘭VPRO電臺成為一名專業(yè)的科學記者。整整6年的時間里,他專門制作科學技術方面的廣播特寫。除了他熟悉的生物學外,他還特別關注醫(yī)學、心理學,采訪制作了很多報道這些領域重大成果和人物的廣播特寫。這6年,讓他知道了怎樣用廣播特寫的手法把枯燥的科學做成聽眾喜歡聽的節(jié)目。之后,他又做了3年調查類報道記者。他去采訪印度的制衣工廠,調查荷蘭品牌的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同時還為電視臺制作關于普通人的系列短片。他說,這段經歷提高了他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本領,2008年,他被任命主管荷蘭VPRO電臺早間的新聞時事欄目。一進入這個欄目,他琢磨最多的是,怎樣讓這個硬新聞的欄目變得生動、新鮮,于是就有了“一分鐘特寫”的想法。沒想到,“一分鐘”的確成就了他,不僅吸引了聽眾,讓同行對他刮目相看,還給他帶來了職業(yè)生涯最重要的獎項。
2012歐洲獎于當年10月26日揭曉,獲得最佳廣播連續(xù)劇的是一組時長一分鐘的廣播劇。這個獲獎的廣播劇就是以荷蘭VPRO電臺新聞與時事節(jié)目《早晨》播出的《一分鐘》特寫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
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迅猛,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媒體形態(tài)多樣,受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像《一分鐘》這種短小而有深度,能夠迅速吸引聽眾、打動人心、令人印象深刻的廣播特寫,為廣播不斷創(chuàng)新、贏得更多聽眾帶來了啟示。
(作者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