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積極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思想”,即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的探究學習模式,也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實行高效課堂的建設。課堂的高效性一般體現在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優(yōu)化兩個方面。這需要進行課堂革新,而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huán)。教師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
一、轉變觀念,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
教師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tǒng)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教師要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課余時間、課間的休息時間是教師了解學生的最佳時機,教師應利用這個時間向學生指出他們的錯誤或提出自己的建議。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們指出錯誤或提出好的建議,學生更易接受。這樣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師生之間更易建立朋友式的關系,從而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高效。
二、確定全面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靈魂,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高效的教學一般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由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三部分構成。教學設計中只有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才能提高目標達成的高效度?;瘜W知識不是一個個孤立的點,或者單純的線,它是網絡式的,內容前后聯(lián)系,豐富多彩。教師備課時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還必須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背景掌握充分,將局部的知識放到整體的知識大背景來研究。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與學生的個體情況結合起來,根據知識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努力打造學習型課堂
課堂教學時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保證課堂高效的途徑主要是抓緊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優(yōu)化安排時間。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講得太多,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太少。有的教師課上講得太少、內容太粗、課堂結構松散,課堂教學效率極低。新課改要求我們要打破常規(guī),變教室為學室,變課堂為學堂,變教時為學時,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學習型課堂。高效課堂的教學過程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講解及點評和學生練習三部分構成。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團結協(xié)作,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堅持做到“五個盡量”,即盡量讓學生自己觀察,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盡量讓學生自己表述,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盡量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做到“三個精講”,即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每節(jié)課教師講述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余下的時間交給學生討論和練習。
四、設計合理優(yōu)質的課堂練習
練習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課堂練習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的訓練活動,因此課堂作業(yè)的選擇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并且基礎、典型、新穎。它是對課堂知識的延伸和強化。對于課堂練習中的共性問題要全班講解,個性問題要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教師樹立合理的時間觀念并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五、做好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最本質的特點就是探究性。教師在演示實驗現象的同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在有些實驗過程中實驗現象和預想的會有所不同?于是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引發(fā)了探究問題的欲望,學生就會主動設計有明確探究目的的實驗活動。在探究性實驗中,學生會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會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方法。
六、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課后鞏固的習慣
復習總結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和提高,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的記憶都有一個遺忘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要及時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復習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記憶性的復習,即對基礎知識的回顧;二是應用性的復習,即課后練習的復習。課后練習題的復習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之上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要讓學生明白不能眼高手低,應從基礎著手,多做多練,踏踏實實地搞好自己的學習。
高效課堂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觀念,轉換角色。在教學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