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物理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理解物理知識本身,學會正確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在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中學會靈活多變地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尤其是學會選擇題的多種解法,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道電學選擇題。
[題目]如圖1,一個質(zhì)量為m、帶電荷量為q的粒子,以初速度v0從A點豎直向上射入處于真空且沿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中,粒子通過電場中B點時,速率vB=2v0,方向與電場的方向一致,則A、B兩點的電勢差是( )。
A.mv20/2q B.3mv20/q C.2mv20/q D.3mv20/2q
圖2解析:從軌跡上看:粒子從A→B做曲線運動;從速度變化上看:粒子水平方向向右加速,豎直方向向上減速;從受力分析上看: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受到兩個恒力作用,故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做勻變速曲線運動,水平面向右的電場力:F電=Eq,豎直向下的重力:G=mg。
方法一: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以A點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2所示坐標。過B點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帶電粒子從A→B對應的高度為h,水平位移大小為d。
帶電粒子在x軸方向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度直線運動;帶電粒子在y軸方向以初速度v0做豎直上拋運動(或做初速度v0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x軸:Δvx=2v0-0=aΔt ①
y軸:Δvy=0-v0=-gΔt ②
聯(lián)立①②得:a=2g,故F電=2mg;
從A→B,豎直高度:h=v20/2g ③
運動時間:t=v0/g ④
水平間距:d=0+2v02 t=v20/g ⑤
UAB=Ed=2mg/q·d=2mv20/q,故選C。
優(yōu)點:充分展示運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方法,處理帶電體在電場中做曲線運動的問題;讓學生清晰認識兩個方向運動的運動性質(zhì)和運動的獨立性。
缺點:此解法涉及物理量多,物理量的關(guān)系式多,容易在計算上出錯。
方法二:動能定理
從A→B,根據(jù)∑W=ΔEk,
WG+W電=EkB-EkA,
-mgh+UAB·q=12m(2v0)2-12mv20=32mv20,
UAB·q=mgh+32mv20,
將③式中的h=v20/2g代入得:UAB=2mv20/q,故選C。
優(yōu)點:突出動能定理與靜電結(jié)合,是處理帶電體在電場中做曲線運動的首選方法,也是學生易接受和使用的一種方法。
缺點:此解法對帶電體從A→B的運動性質(zhì)認識不清,對運動的細節(jié)把握不牢。
方法三:能量守恒
從A→B,只有重力和電場力做功,故動能、重力勢能、電勢能之和不變;取A點電勢為零,A點所在的平面的重力勢能為零;根據(jù)EA=EB得:
EkA+0+0=EkB+qφB+mgh,
qφB=EkA-EkB-mgh=-2mv20,
φB=-2mv20/q,又∵UAB=φA-φB=2mv20/q,故選C。
優(yōu)點:解法較簡單,可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突出能量守恒法適用于解決一切物理問題。
缺點:因平時學生用得少,學生不熟練。
方法四:能量轉(zhuǎn)化法
從A→B,粒子在A點的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那么粒子在B點的動能是由電勢能轉(zhuǎn)化來的。
ΔEP減小=W電=EkB=12m(2v0)2,qUAB=2mv20,UAB=2mv20/q,故選C。
優(yōu)點:此解法簡捷明了,做選擇題時應優(yōu)先考慮。
缺點:學生很難想到,在語言敘述上易出錯。
[題后感想]從知識的角度看,本題涉及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豎直上拋、運動的合成與分解、能量守恒等知識,與教材的接觸面積廣,考查的內(nèi)容豐富。從解題途徑與方法看,四種方法都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但是每種方法的解題特點、分析手段、解題要求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學習中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學習能力,逐步學會多角度、多渠道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