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有學生產(chǎn)生了嚴重的心理危機,為其今后的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音樂藝術(shù)素來受到多數(shù)大學生的喜歡,而且音樂藝術(shù)具有突出的情感性特征,能夠?qū)Υ髮W生心理危機起到良好的干預作用。作為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來說,應當充分認識到音樂藝術(shù)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采用合理有效的形式和方法,讓音樂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guān)鍵詞:音樂藝術(shù) 大學生 心理危機
音樂對人心理和情緒的影響,除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性對人有影響以外,還因為音樂能夠在技術(shù)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現(xiàn)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作的音樂,更能夠與人的情緒進行直接的溝通。通過音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主要是利用音樂對人產(chǎn)生的情緒影響,使其在得到愉快的移情體驗之后。加強其自身建立起的積極尋求改變不良心理狀況的愿望,來幫助其實現(xiàn)改變不良認知、行為的目的。它與常規(guī)的心理干預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通過改變情緒來調(diào)整人們的不良認知及行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諾德認為:“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出現(xiàn)了問題。他的頭腦中就一定會存在某些不合理觀念。如果這種不合理觀念得到糾正,情緒問題也就隨之解決”。所以利用音樂藝術(shù)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一、大力完善公共藝術(shù)教育
通過大力開展和完善公共藝術(shù)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這無疑是利用音樂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chǔ)。難以想象,一個不具備基礎(chǔ)音樂知識的人,能夠?qū)σ魳纷髌酚猩羁痰睦斫夂透形?,更不用說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需要從源頭上對學生的音樂知識進行加強和完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門應該和公共藝術(shù)教育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必要的時候還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合作。比如想要利用某一部音樂作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公共音樂教育來說,就可以開展相應的專題講座,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除了這種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幫助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通過基本樂理、中外音樂史和音樂鑒賞等課程,提高學生感悟和理解音樂的能力,為更好的利用音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
二、建立音樂心理減壓室
作為學校方來說,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在物質(zhì)建設(shè)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建立專門的音樂減壓室就是一個具體體現(xiàn)。具體來說。應該拿出專門的教室,對其進行適當?shù)难b修,完善多媒體播放設(shè)備,將其作為音樂減壓的重要基地。這是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的,因為具有焦慮、抑郁、自卑等各種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尤其需要一個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休憩的港灣。在音樂減壓室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愛好、情感和心理處境等,為他們選擇合適的音樂曲目,通過音樂特定的信號,對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各種積極的影響,獲得和音樂藝術(shù)的共鳴,從而及時從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比如對焦躁和抑郁的學生,就可以選擇著名的古琴曲《春江花月夜》讓學生進行鑒賞。當音樂緩緩響起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慢慢進入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然后跟隨音樂的情緒,最終和音樂舒緩、悠然的情緒相一致,從而達到一種心理干預的目的。在音樂減壓室的建立中,應該尤其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室內(nèi)環(huán)境一定要干凈整潔,光線要柔和與明亮,可以適當擺放一些健康的綠色植物,讓房間內(nèi)充滿勃勃的生機。其次是樂曲的選擇,不同的心理狀況對樂曲有著不同的選擇需要,但是有兩個大原則是要普遍遵守的。一個是音樂本身一定是積極的,有著良好情感的,對于一些內(nèi)容晦澀,甚至不健康的曲目,要予以堅決的摒棄。另一個是音樂本身在高中低三種音色上要層次分明,具有感染力。最后是心理健康老師要進行適當?shù)囊魳穼W習,只有教師具備了較為扎實的音樂基礎(chǔ),才能夠?qū)Ω鞣N音樂曲目的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利用,真正勝任這項工作。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利用音樂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音樂鑒賞這一種形式,其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演奏、演唱和表演中來的,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比如音樂教育中的合奏、合唱、舞蹈等,其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在交往中,就可以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讓他們過剩的精力得到了合理釋放的機會,能夠用音樂的形式和語言獲得支持和理解。在各種心理問題得到緩解和治療的同事,獲得自我表現(xiàn)和成功的滿足感。比如當意識到自己產(chǎn)生了急躁、緊張和憤怒的情緒后,可以有意識的唱上幾句歌曲。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放松,因為歌唱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解脫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宣泄。又比如在合唱中,合唱是一門合作的藝術(shù),要求四個聲部在音高、節(jié)奏等方面密切的配合,才能夠演唱好曲目,多參加合唱活動,能夠讓性格內(nèi)向,經(jīng)常感到傷感和孤獨的學生,逐漸變得開朗和自信,從而達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講座
多數(shù)大學生正值十七八歲的年紀,這本身就是一個成長和成熟的關(guān)鍵期,會受到來自學習、情感和就業(yè)等多方面的壓力,如果這些不良的情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容易變化成為心理危機,更為嚴重的是可能轉(zhuǎn)化為一種心理疾病。因此除了建立音樂減壓室,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音樂活動等形式之外,還可以多開展一些音樂心理講座,讓學生的明白利用音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方法和意義,讓學生知其然更之其所以然。比如可以講授一些音樂心理健康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一些有利于心理疏導的曲目等。使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得到有機的鞏固和完善,一般的心理問題,都能夠利用音樂自行的解決。筆者認為這一點是切實可行的,因為通過公共音樂教育的大力開展,學生們有了基本掌握音樂形式和內(nèi)涵的能力。為利用音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在意識到自己有了心理問題之后,礙于面子和壓力,不愿意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而音樂就在這時候充當了一個教師的角色,對各種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地干預,從而幫助學生盡快的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
綜上所述,面對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已經(jīng)是一個客觀的現(xiàn)實,需要引起各個高校的重分重視,同時要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全新的變革,本文所研究的對音樂藝術(shù)進行充分的利用,就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和手段,而且經(jīng)過實踐之后,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層面,開闊了視野。同時,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推動者,除了音樂藝術(shù)之外,還有美術(shù)、影視等多種學科和文化。都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推動,還有待于更多的教師,進行更為深入和細致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肖耀南.實施危機干預機制 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03).
[2]上官懷乾.大學生的信仰迷失與重構(gòu)[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01).
[3]李澤兵.康復醫(y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4]朱士鳴.生活中的趣味心理[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5]宋春麗.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05)
[6]伍湘濤.音樂知識與名曲賞析[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12.
本文系河南省2012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多媒體對大學生異常行為的心里干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224004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