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蝴蝶》是舒曼最早的杰作,英特點是優(yōu)美如詩歌一般的散文形式。標題來自舒曼早期閱讀的小說,舒曼有感于小說中的情感而創(chuàng)作了《蝴蝶》,身為作曲家,《蝴蝶》本身靈動而扣人心弦,本文就以《蝴蝶》的情感傳達和舒曼生平經歷分析其音樂中詩意的內容和藝術性的標題。
關鍵詞:舒曼 《蝴蝶》 標題 經歷
舒曼的生平經歷坎坷而復雜,于曲折中閃現光芒,與坎坷中飽含溫情。受19世紀浪漫主義的影響。其作品中充斥著濃厚的社會文藝氣息,受時代的影響。其內容標題鮮明而突出,從其他的作品如《童年情景》《月夜》《核桃樹》等等,其標題往往似文學作品般的味道。深刻理解其音樂中的標題性。更有助于我們理解他的作品、他的生平、時代特點。
一、《蝴蝶》體現的標題性和詩意氛圍
《蝴蝶》是舒曼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曲由六小節(jié)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組成。十二小曲中的人民都來自于其讀過的小說中的角色。音樂本身就是快慢不等的三拍子。類似英國19世紀鄉(xiāng)村舞會的氛圍,明亮,生動,熱鬧,嬉戲的氣氛。輕松的感覺引人入勝,不同段落的小曲有著不同的風格,各自的主題表現手法。如敘事一般娓娓道來,講述著一個完整的故事。具體故事在這里就不便一一闡述了。但是,《蝴蝶》以其優(yōu)美的明快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音樂創(chuàng)作歷史上另一重要的器樂體裁。就如同細細品味一首美麗的詩歌在夏日涼爽的午后更能體會其中傳達的意蘊。
提起《蝴蝶》作為標題,展現其作品的詩意,就不能不提到這種標題性的淵源。
二、舒曼浪漫主義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首先,在19世紀,浪漫主義開始興起,其發(fā)源于德國,在英法意大利得到宣揚,尤其以文學作品揚名于世。浪漫主義興起之時與古典主義相對立。根本的特點就是表現理想,個人理想,甚至達到跨站過的程度,張揚個性,彰顯理想。所以浪漫主義素有“理想主義”之稱。音樂史上則把“浪漫主義美學”稱之為“感情美學”。而所謂的感情美學更需要文字作為媒介而表達出來。所以在浪漫主義文學興盛以后,作為源頭的德國浪漫主義氛圍更為濃厚。政治經濟的落后,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導致德國早期的浪漫主義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和宗教色彩。但是浪漫主義在德國發(fā)展到后期,逐漸融入強大的現實主義流派,而此時英法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在整個歐洲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使得德國的浪漫主義出現風格多樣的變化。音樂在舒曼這里,也有傳統的娛樂性質逐漸向說教感化方向過渡。
而浪漫主義在音樂上的表現在1820-1850年達到頂峰,《蝴蝶》此曲作于1829-1831年,正是整個大時代潮流的反應。
三、舒曼個人的生平經歷及文學素養(yǎng)
其次,舒曼音樂中的標題性與其早期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其父是他出生小鎮(zhèn)的一名書商,童年的舒曼最大的興趣是文學而不是音樂,與此同時,舒曼熱衷于創(chuàng)作詩歌和散文,但也組織過管弦樂隊。發(fā)起過文學社團,開始寫詩歌和散文方面的論文。可以說,從小時起,舒曼的文學氣息遠遠濃厚與其音樂創(chuàng)作。但是在其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其父和其母的意愿不同。導致在其父去世后。舒曼遵從其母的意愿進入萊比錫大學進修法律,知道1830年聽了帕尼格格的演奏會后才立志成為一名音樂家。但是他認為起步太晚,便采用不適合的方法練習,結果導致右手中指麻痹,于是,作曲家成為通往音樂殿堂的唯一途徑。鋼琴創(chuàng)作成為在其生活中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逗房芍^是舒曼最早期的作品了,從中透出的文學氣息,溫馨而溫暖。這就不得不提到舒曼后期的生活。
在手指受傷后,跟隨著名音樂家維克學習,與維克的女兒克拉拉墜入愛河,建立深厚感情,沖破家庭阻力。通過法院的干預,幸福的結婚了。而在其與克拉拉一同斗爭的時候,他同時也與所謂的“新音樂”斗爭著,為改變當時陳腐、保守、庸俗的音樂風氣而斗志昂揚,于1834年創(chuàng)辦《新音樂雜志》,成為當時德國進步音樂思想的關鍵。在創(chuàng)辦雜志的過程中,其文學素養(yǎng)毫無疑問的又得到進一步提高,無形之中也為其音樂中的標題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同克拉拉結婚后,舒曼的創(chuàng)作熱情空前高漲,結婚僅僅一年寫了138首歌曲,被譽稱為“歌曲文萃”。這從側面反應了舒曼幸福的婚后生活。同時作為鋼琴家的女兒的克拉拉對舒曼的創(chuàng)作所做的巨大貢獻。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時的舒曼是幸福滿足的,活力四射,精力充沛,其從小的文學基礎被進一步挖掘,從而創(chuàng)作詩一般優(yōu)美散文一般靜謐的作品。
四、相關作品中體現的標題性
不僅《蝴蝶》,在其一生的頂峰作品《狂歡節(jié)》中,其作品的標題性也一覽無余。此曲作于1835年,正是舒曼音樂事業(yè)的上升期,靈動的表達方式,活潑明快,在用音符傳達其批判的精神后,還用文字加以渲染。借用西方社會狂歡節(jié)風俗,又戲劇性的加入一些字謎,有許多短曲串連起來,一反當時音樂的奏鳴曲,傳達出作曲者犀利的個性。而在同時,此曲中的諸多角色及各自的性格特征,對許多現象加以肆意的嘲諷,人們在欣賞此曲的同時,既能感受到作曲者激昂的人生態(tài)度,更是贊嘆舒曼的批判精神。而《狂歡節(jié)》的標題無疑也是更為深刻地揭示了舒曼的文學修養(yǎng)。為其音樂作品中的標題性提供了有力證據。
在分析標題性表現的方方面面后,我們回到《蝴蝶》上來,“蝴蝶”本身在意象上給人以輕盈,優(yōu)美,靈動之感,曲子風格也如蝴蝶一般輕盈靈動,聆聽其曲時,透露出一種讓人耳聞不禁的愉悅之感。往往不覺中受音樂中傳達的氛圍感染。或歡樂?;蚣?,或哀傷,動人心扉。
結束語
在分析某個作曲家的某個特征時,結合其生平經歷和整個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是必不可少的。舒曼出生與當時整個歐洲覺醒的時代,不管是音樂,抑或是文學,都是浪漫主義發(fā)展的黃金時代。而作為代表的舒曼更是如此。以其非凡的文學素養(yǎng)。加之以后天的音樂修為。開啟了浪漫主義發(fā)展的又一扇門,舒曼音樂中的標題性。舒曼本人的音樂文學素養(yǎng),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2][德]巴巴拉·邁爾.羅伯特·舒受/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M].杜新華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
[3]郭凱榕.舒曼《蝴蛛》中尚保羅意念之探討[D].臺灣國立中山人學音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