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講解員?沒問題,但周末我一定要來看周奶奶。”這是班中同學說過的一句話,當時我班同學正準備去天津市青年宮禁毒展館做講解員。隨著一次次義工活動的深入開展,常聽到有同學拉著老人的手說:“您放心,下周我還來。”在兒童福利院里,我們會蹲下來撫著孩子的頭說:“我下次來給你帶Mickey的手表好不好?”還有在育智學校的舞臺上頗具童心地喊出:“我們會回來的!”
一句句簡單而動人的承諾,是我班義工責任感的體現(xiàn),更是我們心靈的改變。義工服務(wù)中溫馨的一幕幕讓我們在感動中思考,對社會和家庭的理解也愈加深入。
為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所學,我們常帶著樂器、帶著歌聲走進老人們的房間為他們演出。由音樂相識相知,精通樂理的趙奶奶因病而雙眼失明,而她依舊愛彈琴。她喜歡在充滿陽光的書畫室里聽同學的琴聲,她說,在這里,不僅身上暖暖的,聽著琴聲心里也是亮的。爺爺們總愛給我們講歷史,說起來一刻不停,興奮時甚至手舞足蹈,臉上泛著孩子般的紅潤。我們微笑著坐在一旁聽,不時為爺爺?shù)贡托牡芈牋敔斨v了不止一遍的故事。
積極樂觀的趙奶奶及老年公寓其他精神矍鑠的老人們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里只是老人的住所,不是養(yǎng)老院,不可僅靠一個“養(yǎng)”字而無憂,因為他們有追求,有對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不僅是衣食無憂、頤養(yǎng)天年;這里也不是敬老院,不可僅靠一個“敬”字而安心,因為他們需要關(guān)懷,渴望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而不僅是尊敬和形式上的禮數(shù)。
同樣,我們家中的老人也有如此的愿望,而我們可曾為他們唱過一支歌、奏過一首曲?我們對待家中喋喋不休的老人能否像對待這里的爺爺一樣耐心?或許我們已經(jīng)好久沒有與他們心平氣和、感同身受、平等自由地交流過了。我們就是陽光,是每個家庭的朝陽,那就請用我們的光和熱為家中的老人們添上一抹朝氣,祝愿他們晚年幸福。
我班還一直關(guān)注著智障兒童。記得第一次去福利院,第一次見到那些遠離我們視線的折翼天使,他們的病癥、他們的面目、他們面對來者麻木的表情根本不像十歲左右的孩子,這無一不讓我們心痛。我們帶著一顆憐憫之心。問了孩子們一些諸如“你幾歲了”這樣的簡單問題,而他們大多眼神茫然或害羞地走開。無奈中,我們看到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女孩正用啞語同一個小男孩交流。當我們吃驚地問她:“你會說啞語?”14歲的她同樣吃驚地說:“是啊。我們都會。”
與他們的接觸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觀念。世人都呼吁著平等、一視同仁,但我們的腦海里還是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比如他們的“殘疾”與“不正?!?。當號稱傳播愛心的我們懷著憐憫之情好奇地打量這些孩子時,我們帶來的不是快樂,可能是更深的傷感與孤寂。為進一步加深了解,我們又聯(lián)系了特殊兒童培訓基地。
在那里,我們同唱一首歌,一起做游戲。摟著孩子們瘦小的身軀,隨節(jié)奏輕輕搖擺,愛,從每個人心中油然而生。是的,我們都愛這些孩子。愛面容俊秀的自閉癥兒童微微張開的嘴,愛智障兒童紅彤彤的臉龐,愛著他們的笑,愛著他們打量著你專注的眼神,愛他們滿嘴塞著零食還不住地唱歌,愛他們的一切……
一次次的義工服務(wù),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美好。對他們來說,生活大多是灰白的,而我們有敏銳的雙眼、聰慧的頭腦、健康的身體,生命該有多么絢爛多姿!又何必抱怨細枝末節(jié)的不如意呢?作為義工,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茁壯的身體和智慧的頭腦不僅為了自己的生活,也為了幫助他們,幫助比我們?nèi)崛醯纳W鳛榱x工。我們無法拯救但至少能減輕他們的痛苦。
不需豪言壯語,只要身體力行。義工活動讓我們這些嬌生慣養(yǎng)的90后知道了什么是責任,知道了承諾需要用行動去實踐。無私奉獻換來老人和孩子們的笑臉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它凝聚著辛勞和給予的幸福。無數(shù)的夢想?yún)R聚成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作為南開學子的我們不僅有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夢,也用另一個身份——義工詮釋我們的夢。希望我們的一個個向善的舉動能在自己的生活圈內(nèi)激起更多人愛的漣漪,能有更多的人與我們一起細心體悟義工服務(wù)帶來的溫暖。
帶著“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我們走在服務(wù)社會的路上,踐行當代雷鋒精神,將關(guān)愛進行到底!
(本文作者系天津市南開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