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七年前的那次結對,衣秉舉老人或許至今孑然一身,寂寞度日。然而,一群熱心青年的到來,讓老人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從捐款捐物到義務耕種,從節(jié)日慰問到日常照料,2500多個用愛串起的日子里,衣大爺與70名“義工兒女”結下了一段不舍情緣……
那山,大愛無言的見證
莊河市仙人洞鎮(zhèn)李洞村張屯地處英那河干流上游,毗鄰冰峪溝風景區(qū),依山傍水,民風淳樸,衣秉舉的家就坐落于此。木格窗、泥土房、籬笆墻,一座時今少見的舊宅,與年近八旬的衣大爺相伴,走過了歲月滄桑。今年78歲的衣秉舉,一輩子未曾娶妻生子,唯一的妹妹出嫁后,他就孤身一人,守著幾畝薄田,過著清苦的生活。
2006年的一天,衣秉舉正在家里干活,一群拎著禮物的年輕人。打破了小院兒往昔的寧靜。這些年輕人是仙人洞自然保護區(qū)的職工,單位剛剛成立義工大隊,他們是首批慈善義工,“三無老人”衣秉舉老人是義工確定的第一個幫扶對象。義工高毓海向衣秉舉表明了來意,并囑托老人:“您老好好保重身體,今后大家會常來看您,有什么困難就找我們?!币环N心的話,讓老人感動不已,心里熱乎乎的。此后,在每個風起雨落的日子里,這些年輕人便多了一份惦念。工作之余,他們常常來到衣秉舉家中,幫助老人做家務,女的洗涮縫補,男的劈柴挑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義務耕種”是仙人洞自然保護區(qū)義工大隊的品牌項目,也是義工每年為衣秉舉服務的重要內容。衣秉舉家有三畝多地,一個人需要八九天才能種完。由于年事已高,腿腳不太靈便,春種秋收成了老人最大的心事。這些年由于義工的幫忙,讓老人省了不少心。今年4月末,義工自掏腰包買來種子、化肥和農具,像往年一樣按時出現(xiàn)在衣大爺家的田地里,孟繁軍、徐青華、崔琳等十幾個年輕人分成3組,刨坑、播種、施肥、填土一氣呵成,儼然成了種地的“小把式”,干起農活有模有樣。勞動中的歡聲笑語飄蕩在鄉(xiāng)野問。
那人,傳承孝道的接力
臘月二十二,購買各種年貨,總計650元;3月5日學雷鋒,捐助慰問金500元……義工負責人姜永海的筆記本上,記錄著每次慰問老人的情況。仙人洞自然保護區(qū)義工大隊有支愛心基金,是由70名義工自發(fā)捐款湊起來的,專門用于敬老和慈善活動。這筆善款數(shù)額不大,卻如一條長流的愛河。
一次,姜永海和幾位義工看望衣秉舉時,發(fā)現(xiàn)老人正蹲著燒火做飯,由于鍋灶年久失修,炕道經常倒煙,嗆得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淚,讓人看了心酸。義工幫老人做好了飯,回去后就著手準備建筑材料。第二天,義工運來水泥、瓷磚,還請來一個瓦工。大家動手砌了一個新鍋灶,不僅方便衣大爺做飯,還能讓老人睡上熱乎炕。一直以來,衣秉舉家里沒有電視。白天老人還可以在屯子里轉轉,但是到了晚上,他只有守著一盞孤燈度過漫漫長夜。為排解衣秉舉的孤單,今年4月,姜永海等人籌措資金,買來一臺彩電豐富老人的生活,圓了衣大爺多年的“電視夢”。老人說,自己多少年沒看電視,對外界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現(xiàn)在有了電視,生活再也不悶了。寒來暑往七年間,因工作變動的關系,義工大隊負責人換了一位又一位,但是關愛老人的善舉卻始終傳承。衣大爺是義工的牽掛,義工也成了老人的希望。有了義工兒女的貼心照顧,衣秉舉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那情,心靈深處的感動
鄉(xiāng)親們說,在李洞村最先感受年節(jié)味道的,就是衣秉舉家。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過什么節(jié)有什么好吃的,衣大爺成了村里過節(jié)最熱鬧、最“講究”的人家,讓鄰居羨慕不已。
2010年的重陽節(jié),讓衣秉舉至今記憶深刻。這天一大早,田禎、張悅、李明橋等十多名義工,帶著水果、蔬菜和慰問品來到衣家,還特意給老人買了一只燒雞,辦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席間,衣秉舉對義工們說,你們不知道啊,我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還是第一次吃燒雞。這句樸實的話深深觸動了義工的心。大家決定要好好照顧老人,讓他多享幾年福。“老人沒有子女,我們要在情感上格外關心他,這比單純的物質幫助更令老人感到溫暖?!绷x工們說。
自從結對以來,每年春節(jié)再也不用衣秉舉去操心忙活,義工們提前都做了周到的安排。每到小年前,細心的義工將置辦好的年貨送到老人家里,從米、面、油到福字對聯(lián),從魚、肉、雞到衣帽鞋襪,樣樣俱全。鄰居大嬸對衣秉舉說:“您老好福氣啊,有這么多人來孝敬,比親生兒女都親?!弊罡腥说那榫埃€要數(shù)大年三十的那頓年夜飯。一些義工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來到衣秉舉家包餃子,陪伴老人除夕守歲。當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義工紛紛夾起餃子送到衣大爺碗里、老人的眼淚刷地一下流了出來。這是感動的淚,更是幸福的淚!故土難離,真情難舍。衣秉舉常說:“俺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今天,爭取多活個幾年,不圖長命百歲,只是舍不下這段情分,這些懂事的好孩子?!?/p>
不是兒女,卻勝似兒女。義工們這種超越血緣和親緣的大愛,涌動在大山深處,時時撥動著人們的心弦,默默書寫了一個新時期的敬老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