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年級學生 課外閱讀 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A-0043-01
語文課程標準對進入小學高年級(第三學段)的學生,在課外閱讀量上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挑戰(zhàn),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高年級學生喜歡上課外閱讀,教師就要致力于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布置形式新穎的課外作業(yè)
教師的要求,就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向。學生剛開始大多缺乏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就要主動向?qū)W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作業(yè)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讓他們樂于閱讀。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作業(yè)要及時檢查,明確檢查的時間和方式。
例如,根據(jù)高年級學生樂于表達、勇于嘗試的心理特征,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三亞落日》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交流,課外收集描寫太陽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一幅“落日”的圖畫,然后在全班范圍內(nèi)評比,看哪組同學對課文的理解更到位、更獨特。學生對這種課外閱讀的作業(yè)形式特別感興趣,討論時非常熱烈,創(chuàng)作時有熱情,這樣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合理推薦書籍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于閱讀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他們渴望讀到一些內(nèi)容更深的書籍,從中獲得新知,同時因為閱歷尚淺,希望得到長輩和老師的指導。如果不注重引導,高年級學生往往樂于讀網(wǎng)絡上的熱門書籍,或是同學讀什么自己就讀什么,結果要么是讀了無益的書,要么是讀了不懂的書,甚至是讀了有害的書。因此,要讓學生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必須為學生做好推薦。
(一)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推薦。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學習的內(nèi)容涉及面日漸廣泛,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相關的讀物,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介紹祖國大好河山和風土人情的單元,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自然景觀的書籍,或者是人物游記。再如教學描寫人物的單元,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人物的故事或者作者的其他著作。
(二)課外讀物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高年級的學生對課外書籍的興趣逐漸濃厚,閱讀的面也比之前更廣,對歷史、人文、科學、傳奇人物等相關讀物很感興趣,教師要對這方面的課外讀物做好重點推薦。高年級學生以現(xiàn)有的認知,要完全讀懂一些名著,困難還是比較大的。例如,學生覺得《三國演義》的故事不容易看懂,教師就推薦他們看精簡本或圖畫本的《三國演義》,并和他們討論書里的名篇名段和歷史人物。
(三)倡導個體性閱讀。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教師不可要求他們讀相同的書籍,而應該在統(tǒng)一推薦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向一些學生或某位學生推薦閱讀的書目,幫助他們實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
三、教師要與學生互動
(一)參與討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他們喜歡的書籍,即使學生的讀物比較幼稚,也要善于引發(fā)學生對書中人物或故事進行思考。例如,筆者在課余時間經(jīng)常和學生坐在一起,談一談他們最近閱讀的圖書,然后再提一些問題向他們請教,這樣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提高閱讀的信心。
(二)積極評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或?qū)懭沼浀臅r候,內(nèi)容盡可能與課外閱讀的讀物有關,可以寫讀了某本書后的心得體會,也可以用摘錄的方式描寫故事的梗概,讓他們學會科學、有效地閱讀。教師對這些作業(yè)要積極評論,鼓勵學生閱讀更好更多的書籍。
四、指導閱讀方法
在現(xiàn)實中,學生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課外書籍,但收獲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此,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一)專題指導。教師可以開設專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教會學生如何篩選課外書籍,什么樣的書值得閱讀,如何在閱讀過程中掌握寫作方法,如何根據(jù)書籍的種類選擇精讀、泛讀等閱讀方法,等等。
(二)糾正閱讀行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惑要及時解答,對于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糾正。特別是對于學生的閱讀趨勢要有很好的把握,不能讓學生沉迷于某一類對他們的學習無促進作用的書籍,并防止這股閱讀之風在班級內(nèi)蔓延。
(三)以活動促進學生交流。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課前發(fā)表讀書感想等形式,讓學生介紹閱讀的經(jīng)驗,展示優(yōu)秀的書籍。如果學生推薦的書籍具有代表性,教師還可以開設專門的專題探討會,讓學生們對這些書暢所欲言,以此促進學生間的經(jīng)驗共享。還可以通過班級讀書QQ群、教師讀書微博等形式,與學生及時交流課外閱讀經(jīng)驗。
總之,教師要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從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入手,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奠基。(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