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徐悲鴻勵志學畫》 教學拓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A-0047-01
小學語文的合作探究式教學提倡把思考時間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連續(xù)講授的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潛心會文。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單憑“生本交流”“生生合作”,難以深入體悟那些遠離他們生活的事件與人物。筆者以《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為例,談談如何拓展文本,教會學生潛心會文。
一、拓展歷史背景
【課例】
在學習“徐悲鴻受辱立志”時,執(zhí)教老師設(shè)計了如下活動:
1.默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思考:徐悲鴻立下什么志向?為什么立下這個志向?并劃出相關(guān)語句。
2.小組內(nèi)朗讀所劃語句,并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感受。
展示時,學生匯報的基本都是書上的內(nèi)容,朗讀時語氣也很平淡,盡管老師一再提醒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可孩子們還是沒能走進徐悲鴻當時受辱立志的情境中。
【拓展】
其實這也不能怪孩子,學生不了解當時的國情,不清楚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被外國人歧視的,怎能入情入境呢?因此,在此處筆者加入了這樣的拓展:
1.老師介紹: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戰(zhàn)亂不斷,中國在國際上根本沒有地位,有些外國人甚至在一些地區(qū)插上牌子“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所以,孩子們,想象一下,當時外國學生在說這句話時會是怎樣的“不禮貌”呢?
2.老師引導:作為一個中國人,當你聽到有人這樣歧視、侮辱你和你的民族,你有什么感受?
師:現(xiàn)在小組內(nèi)合作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融入你的感受。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是徐悲鴻立下的志向,是他心靈深處的最強音,也是全文情感的濃縮。在此處適時補充背景資料,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讓他們了解文中的歷史背景,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涵。
二、拓展文本情境
徐悲鴻受辱后立下了志向,并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勤學苦練,但課文中對于徐悲鴻刻苦學畫的正面描寫極其簡單。文中僅用“每逢……就……”、兩個“畫呀”和“一整天”,概括徐悲鴻充分利用時間,忘我投入地學習。如何讓剛剛進入四年級的學生讀出這幾個關(guān)鍵詞背后的畫面呢?筆者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活動。
師:徐悲鴻是如何勤奮學習的呢?讓我們穿越時空到達1919年的法國,去見證徐悲鴻在那兒的每一天,每一個節(jié)假日(出示情境提示)。
清晨,東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同學們 ,可徐悲鴻 。
深夜,萬家燈火早已熄滅,周圍一片寂靜,可徐悲鴻 。
節(jié)假日到了,那些外國學生 ,可徐悲鴻 。
……
學生展示交流時,有的說,清晨,東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同學們一個個還在做著美夢,可徐悲鴻已經(jīng)起床,對著窗外的景色作畫;有的說,萬家燈火早已熄滅,周圍一片寂靜,可徐悲鴻還在昏暗的燈光下臨摹老師的作品;有的說,節(jié)假日到了,那些外國學生有的高高興興地回家,有的出去游玩了,可徐悲鴻卻到博物館里臨摹繪畫大師的作品,一畫就是一整天。
師:看著這些生動的畫面,此刻你心中涌動著哪些話語?快來傾吐一下!
生1:徐悲鴻就像以前我們學習的童第周一樣,非??炭唷?/p>
生2:是呀,他這樣勤奮學習,我想用一個詞語形容:廢寢忘食!
師:是呀,這就叫勵志!現(xiàn)在,帶著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再來讀讀這段話。
課文中短短三句話,缺乏具體、形象的生動描寫,因此,學生要想從這精練的語句中體會徐悲鴻如何刻苦學畫是有一定難度的?;顒又邪才诺那榫惩卣梗钛a了教材的空白,讓抽象的文字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畫面。
總之,語文老師不可固守教材,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chǔ)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以達到多角度、多層面的情感融合,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體味中獲得語言的積累和情感的熏陶。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