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對來看他的中央領導說:“我身體好,主要得益于長期堅持鍛煉——打網球活動四肢,保持血脈暢通;打橋牌活動頭腦,預防老年癡呆。”
九十多歲的萬里堅持每周打四次網球、三次橋牌,對于一個耄耋老人來講,這是一個奇跡。
農家子弟買不起球拍
20世紀30年代初期,年輕的萬明禮在曲阜師范學校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參加了黨領導的學潮運動。
坐落在孔子故鄉(xiāng)的曲阜師范學校,與孔府、孔廟一路之隔,儒學的深厚積淀讓這所學校彌漫著修德尚學的風氣,萬明禮感受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很快成了“小書迷”。此外,他還迷上了打網球。那時沒有正規(guī)的網球場地和球拍,用麻繩穿成球拍,用石灰畫個長方形的框子,用皮球當網球。
萬明禮身上有很明顯的山東人特點:身材頎長,長臂長腿。他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喜歡運動,打網球的熱情很高,課余有機會就打幾下。這個出身于東平農村的農家子弟買不起球拍和網球,想打了,只能借有錢人家子弟的球拍和網球來練習。
兩年后,學會打網球的萬明禮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改名“萬里”。隨后,他走出了曲阜,走出了山東。他從家鄉(xiāng)帶走的,除了一生都沒有改的鄉(xiāng)音和山東人忠厚耿直的個性,還有那個跳動的網球。
據萬里的同學、原安徽省委書記袁振講:萬里頭腦聰明,被同學們公認為文武全才——文的吹拉彈唱樣樣都會,還能寫一手好文章;武的就是打網球,經常在球場上把別人打得滿頭大汗。
要打球,找萬里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三十六歲的萬里奉命進京,調入中央建工部任第一副部長。那時,每逢星期天或節(jié)假日,萬里就同賀龍、陳毅、呂正操、蔡樹藩、曹里懷等人一起,到天壇公園、三座門俱樂部和養(yǎng)蜂夾道去打網球,切磋球技。
1977年6月,萬里被任命為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省軍區(qū)政委,開始主政安徽,由此掀起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輝煌的一頁。
萬里在鄧小平、陳云等中央領導的支持下,從小崗村開始搞“包產到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耙悦祝胰f里”,這來自民間的聲音,是對萬里最好的褒揚。
不光“要吃米,找萬里”,要打網球也得找萬里呢!忙里偷閑,萬里抽空就會上球場打打球,為了振興安徽的體育事業(yè),他還專門從北京帶來了網球隊員,成立了安徽省網球隊,這是安徽省歷史上的第一支專業(yè)網球隊。修建了比較規(guī)范的網球場,帶動了許多人參加到網球運動中來。
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后,萬里分管體育工作。他有一條明確的指導思想,就是體育對國家、民族的強盛,對人民體質的增強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反復強調:各級黨政領導特別是教育界、共青團、工會要重視體育工作,哪個省不重視體育,就是對中華民族不負責任。
1984年8月27日,萬里在中央書記處聽取原國家教委負責人的匯報時,建議增加體育經費,加速體育設施建設,設立體育師范學院。同年10月,中央根據這次會議的精神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發(fā)展體育運動的通知,提出了“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體育強國”的奮斗目標。
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體育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
那些年,萬里每次到外地視察,都忘不了帶上自己的球拍,只要有機會,就打上一會兒網球。每到一地,他都鼓勵當地各級領導要多建些網球運動場地、球館和球隊,推廣這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運動。
他還把霍英東等友人贈送的昂貴球拍送給一些省市領導和教練員、運動員,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網球運動。
萬里常對老球友們說:“越是工作忙,越要加強鍛煉。網球場上兩軍對壘,千變萬化,對抗性強,機會稍縱即逝,這是培養(yǎng)人的判斷力和勇敢頑強品質的好場所!”
1982年,首都五十多位老同志組織了一支“八十不老網球隊”, 由鐵道部原部長劉建章擔任名譽隊長,萬里、呂正操、榮高棠、杜潤生、史進前、李中權、劉道生、焦若愚、曹里懷等老將軍、老部長都是這支網球隊的成員。這支隊伍南征北戰(zhàn),在京城享有盛譽。
萬里一直是這支隊伍的骨干力量,他的球技贏得了眾人的贊嘆。尤其是他的“砍球”,更是讓人防不勝防。憑著這手絕技,他曾三次榮獲全國老年網球比賽冠軍,還獲得多個網球邀請賽的冠軍。
送張百發(fā)、聶衛(wèi)平一人一副球拍
以球會友,以球交友,獎掖后人,是萬里最高興的事。從中央到地方,許多領導干部都是萬里的球友。李瑞環(huán)、李長春、田紀云、胡啟立、張百發(fā)等人都因此喜歡上了網球。萬里的球技以切削著稱,李長春曾開玩笑說:“人家都說我打球動作像萬老,這動作就叫‘萬家削’??!”
張百發(fā)也是被萬里領上網球場的。1984年,有一次,張百發(fā)有事請示萬里。秘書告訴他:萬里在網球場上,你帶著網球拍去直接找他吧。
張百發(fā)興沖沖地走進網球場,萬里的警衛(wèi)見到他后,示意讓他坐下等著。
張百發(fā)說:“我當時什么也不懂,球場有規(guī)矩,進網球場不能說話,打球時不能走動。比賽間隙時,才能活動。”
打完一盤,萬里休息了。張百發(fā)想,這個玩意兒我也行,就上去了。
萬里一看,馬上把他叫住:“去去去!你不懂,穿皮鞋根本就不能進入場地,這是犯規(guī)?!?/p>
網球場是沙地,不能穿皮鞋進去,一踩一個腳印。不像打乒乓球,穿什么鞋都能湊合著打。
“換上鞋!”萬里說。
張百發(fā)這才醒悟過來,趕緊換上球鞋,拿著拍子上場了。萬里又把他叫住,看了看他手中的拍子,說:“你這個拍子不行,改天我給你一個?!?/p>
第二天,萬里給了張百發(fā)一個拍子。張百發(fā)很高興,可萬里夫人邊濤看見后,悄悄對張百發(fā)說:“這個拍子不好,老頭有點兒摳門!”
萬里知道了,對張百發(fā)說:“你剛開始打網球,不一定要用多好的拍子,用好拍子學不來,學到差不多時再用好拍子?!?/p>
就這樣,張百發(fā)開始跟萬里學起了打網球,而且一直堅持了下來。說起自己的網球水平,張百發(fā)還是挺自信:“我現在的水平?當然可以啦。我的網球是跟萬里委員長學的呢!”
1984年10月,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即將開戰(zhàn)。
這場比賽,全世界都認為日本必勝,中方也覺得底氣不足,認為如果能扳倒小林光一就是小勝,能拿下加藤澤夫則是大勝。
大戰(zhàn)來臨,中日雙方都在厲兵秣馬,養(yǎng)精蓄銳。幾個月前,好酒的主帥聶衛(wèi)平就戒了酒,他要將身體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惡戰(zhàn)。
就在此時,一直關注中日圍棋擂臺賽的萬里找到了聶衛(wèi)平。
令聶衛(wèi)平沒有想到的是,萬里笑著拿出一個網球拍,對聶衛(wèi)平說:“送你一副拍子,你要學習打打網球,學會放松,學會了打網球,肯定能贏日本人?!?/p>
從小下棋的聶衛(wèi)平不會打網球,萬里就手把手地教他。他讓聶衛(wèi)平先對著墻打,找感覺和節(jié)奏。一有機會,萬里就把聶衛(wèi)平帶到網球場上,感受網球運動強悍的一面。他對聶衛(wèi)平說,要有斗士之心,所有的競技項目都有相通之處,講究的都是智慧和勇氣,所謂兩強相遇勇者勝。
也許是萬里的網球教育起了作用,在強敵面前,聶衛(wèi)平上演了一出單騎闖關的好戲——1985年11月20日,聶衛(wèi)平一邊吸著氧氣,一邊吃著西瓜,談笑間,以三目半輕取日本棋壇的標志性人物,中方獲得首屆中日擂臺賽的勝利。
老布什每次來華,都約萬里戰(zhàn)上幾個回合
1985年,萬里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球友和對手——時任美國副總統(tǒng)的老布什。
說起來,萬里和老布什的網球友誼頗有淵源。
1974年10月21日,時年五十歲的老布什飛抵北京,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任期十三個月。
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讓老布什有機會了解中國。在北京期間,他經常做的體育鍛煉活動,一是騎自行車,二是打網球。他打球的地點在北京國際俱樂部網球館,這個網球館,正是萬里在負責使館區(qū)建設時,為了駐華使節(jié)參加體育活動方便,力排眾議建的一個標準網球館。
在這個網球館里,萬里的“網球外交”打得有聲有色,他經常和一些駐華使節(jié)交手,由此交了許多朋友,老布什就是其中之一。一來二去,兩人對彼此的球技有了了解,友誼也不斷加深。
轉眼到了1985年,老布什向萬里發(fā)出邀請,要進行一次“中美網球雙打對抗賽”。
這時,老布什已是美國副總統(tǒng)了,萬里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這一年,萬里六十九歲,老布什六十一歲,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花甲之戰(zhàn)”。
比賽開始后,萬里一方很快就落了下風。與老布什搭檔的是美國大使館的一個左撇子老運動員。一上來,兩位身材高大的美國人依仗著身高力大,連施硬手,強力的擊球讓萬里他們頻頻失誤,連連丟分。很快萬里一方以四比六落敗。
看美國人玩真的了,中方這邊的工作人員急了:“咱們首長還沒有這樣敗過呢!”他們連忙調兵遣將,把國家網球隊主教練謝昭找來救急。
謝昭底線好,防守穩(wěn)固,有他助戰(zhàn),萬里越打越從容,他在網前抽殺,常常打出又低又轉的砍殺球,而且總是把球打給相對較弱的老布什。結果,雙方一路打到搶“七”后,萬里和謝昭又果斷打出兩個線路很刁的球,驚險地贏了第二盤。
謝昭說:“布什打得很好,動作很正規(guī),看起來是專門練過?!?/p>
如是,中美雙方各勝一局,握手言和。
后來,老布什每次來華,都要約萬里戰(zhàn)上幾個回合。網球成為他們之間友誼的見證。
2000年3月2日,卸任后的老布什在人民大會堂擔任“慈善大使”,他特意將當年“花甲之戰(zhàn)”的合影簽字后送給了萬里。
網球一流,橋牌也一流
除網球外,萬里喜歡的另外一項健身運動就是打橋牌,這項活動伴隨了他半個世紀的時光。萬里認為打橋牌鍛煉頭腦,能活躍腦細胞,促進思維,預防老年癡呆。多年來,他堅持每周打三次橋牌。
2006年12月3日,一場特殊的橋牌比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場名為“萬里九十華誕橋牌賽”的比賽,是由全國人大辦公廳、中國橋牌協(xié)會等部門專門為萬里九十壽辰舉辦的。
這場特殊的賽事吸引了二百多名國內高手參賽,包括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橋牌協(xié)會顧問王漢斌,外交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齊懷遠等,他們中間有些人是萬里多年的牌友。
比賽開始前,萬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賽場,他須發(fā)全白,穿一件暗紅色的外套,里面是一件白襯衣,顯得格外精神。老友見面,十分熱鬧。有些人多年沒有見過萬里了,此次相見,見他精神抖擻,氣色紅潤,很是高興,紛紛表達祝福之情。
比賽開始,萬里搶先入座,和萬里一組的是一位女士,萬里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牌局,叫牌、出牌,迅速而果斷,沒有一絲遲鈍。最后,萬里一組獲得了此次橋牌賽的冠軍。
萬里的長子萬伯翱介紹說,萬里打橋牌和打網球一樣,也是歷史悠久,他是在1949年隨劉鄧大軍入川時,在去重慶的江輪上,由宋任窮等人教會他打橋牌的。
20世紀50年代,萬里任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時,業(yè)余時間喜歡和鄧小平等人聚在一起打橋牌。那時候,一到時間鄧小平就用濃重的四川話叫道:“現在開戰(zhàn),中央對北京市開戰(zhàn)!”
1988年7月,鄧小平接受中國橋牌協(xié)會的聘請,擔任中國橋牌協(xié)會的榮譽主席。萬里則擔任中國橋協(xié)的名譽主席。
1993年6月4日,世界橋牌聯合會主席鮑比·沃爾夫和北美橋聯秘書長楊小燕專程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國橋牌協(xié)會榮譽主席鄧小平和名譽主席萬里頒發(fā)世界冠軍金牌獎和主席最高榮譽獎,以感謝他們?yōu)榇龠M中國橋牌運動的開展所做出的貢獻。
鄧小平沒有到場,萬里出席了頒獎儀式,并會見了沃爾夫先生和楊小燕女士。頒獎儀式后,萬里和沃爾夫、楊小燕一道,與剛剛參加完北京國際橋牌邀請賽的隊員以及橋牌愛好者一起參加了“伊甸園杯”第八屆埃普森世界橋牌同場雙人賽中國賽區(qū)的比賽。作為世界第二大參賽國的中國賽區(qū),當時有一萬多人報名參賽,僅在主賽場人民大會堂就有三千人參賽,這一場面讓沃爾夫先生看得目瞪口呆。
對于萬里的橋牌技術,世界橋牌皇后楊小燕曾這樣評論:“同鄧小平、萬里等橋牌高手打牌能學到很多東西,他們的神機妙算,尤其是叫牌時的膽略,總是超乎意料!”
聶衛(wèi)平則說:“他敢于叫牌,敢于叫別人不敢叫的定約,很有氣魄!”
1984年,萬里和榮高棠的兒子榮樂地搭檔,獲得了世界最佳橋牌“所羅門獎”,這是他們取得的最好成績,為中國橋牌運動寫下了濃濃的一筆。前世界橋聯主席曾高度稱贊道:“萬里是目前世界獲大師分最多的國家領導人?!?/p>
一輩子保持山東人的飲食習慣
2008年,九十二歲的萬里依然堅持每周打四次網球、三次橋牌。對于一個耄耋老人來講,這是一個奇跡,他那硬朗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活躍的思維令人驚嘆。許多人都好奇,這么大的活動量,這么旺盛的精力,萬里是不是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是不是吃了什么靈丹妙藥?
說實話,筆者也好奇。
位于北京市平安大道的齊魯飯店是山東單縣人開的,那里有兩種山東名吃,一是單縣羊肉湯,二是武大郎燒餅。一次,我和萬里的長子萬伯翱去那里吃飯,飯后,萬伯翱特意打包了十個武大郎燒餅:“帶回去給老爺子吃,他就喜歡吃家鄉(xiāng)的這些東西?!?/p>
我讓萬伯翱給我說說萬老的食譜,萬伯翱說:“他吃得很簡單,也很清淡。早上喝小米或大米粥,吃點兒咸菜,再吃點兒雞蛋,喝點兒牛奶。中午有時吃饅頭,有時吃餃子,配一些醬牛肉和香腸,喝點兒鯽魚湯。每天中午必有牛肉、香腸和花生米,都是山東風味的日常吃食。晚上吃得少,就喝點兒粥。”
應該說,這是一份非常簡單家常的食譜,也許和許多人想象的不一樣。不過細細分析起來,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的道理。國際上公認:遺傳基因、地理與生活環(huán)境、飲食習慣是長壽的幾大關鍵因素。其中就有飲食習慣這一說。
作為山東人,萬里有著山東人的秉性,一輩子都保持著山東口音和山東人的飲食習慣——喜食山東大蔥和大蒜。如果說他有什么長壽秘訣的話,不知道喜食大蔥和大蒜算不算。
山東人愛說:“大蔥蘸大醬,越吃越壯!” 萬伯翱不止一次地講:我一直感覺,山東人個子高、身材魁梧和吃大蔥大蒜有關系。
萬伯翱說:“山東的大蔥很甜,不辣,山東人喜歡用玉米面煎餅卷大蔥,所以山東人的身體素質好。每次新鮮的大蔥大蒜下來時,山東的朋友都會給老爺子送點兒。老爺子用老家的煎餅卷大蔥,吃得很高興,一個勁兒地說,香,真香!家鄉(xiāng)飯是最好的?!?/p>
三打,兩看,一接見
和許多老人喜歡素食不同,萬里的食譜中有幾樣常備的肉食:牛肉、羊肉、魚肉,這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是他保持較大運動量的基礎。
萬伯翱說:“老爺子最喜歡吃的就是涮羊肉,特別是東來順的涮羊肉。有人請他吃飯或者我們家人和朋友請他吃飯,他要么是涮肉,要么是烤鴨。其他什么生猛海鮮、鮑魚參翅,他都不是很喜歡。吃烤鴨也很符合山東人的口味,有蔥有醬。”
萬伯翱還講了一件有趣的事:“老爺子對魚也比較感興趣,能吃魚生。偶爾我們帶他去吃日本料理,他也能接受。有一次,我在小湯山釣了兩條紅鱒魚,拿回來請他品嘗,我原以為他要清蒸,后來我到廚房一看,見他正和炊事員在用酒精給魚消毒,原來他是要炊事員給他做魚生吃?!?/p>
萬伯翱總結說:“老爺子的飲食營養(yǎng)結構比較均衡。有牛奶,有雞蛋,有牛羊肉和魚肉等,這是他體力充沛的一個重要原因?!?/p>
萬里飲食的另一個特點是:不吃零食,不喝飲料,不嗜煙酒,只喝綠茶。
經常和萬里一起打球的球友都知道,萬里進場后,隨身帶著一個茶杯,工作人員有時會送上一些瓜果、點心,他從來不沾,只喝自己帶的綠茶。
萬里愛喝綠茶,對煙酒的興趣卻不大,煙在“文革”后期戒掉后就堅決不再抽,酒適量少喝——晚年只在節(jié)假日期間偶爾喝一點兒,而且只喝茅臺和青島啤酒,從不過量。
退下來的萬里不像在職時那么忙碌,因而他的生活越來越有規(guī)律了。萬里曾對來看望他的中央領導說:“從一線退下來我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過去加班加點干工作的時期都成歷史翻過去了,每周堅持四次網球鍛煉、三次橋牌活動?!?/p>
萬伯翱總結父親晚年的生活時這樣形容:“他每周的活動可歸納為‘三打、兩看、一接見’,即打橋牌、打網球、打高爾夫球,看文件、看報紙,接見客人。生活充實而又有規(guī)律?!?/p>
一般情況下,萬里早上7點左右起床,簡單活動一下身體,8點準時吃飯。上午有時出去打球、打橋牌,有時接見一些家鄉(xiāng)來人和老朋友,有時在家看看報紙和文件。別看他已經是耄耋老人,但他眼神很好,看書、看報、看電視,從不戴眼鏡。中午12點準時吃飯,飯后午休一個小時。 晚上6點準時吃飯,飯后看看電視,看看書,散散步,有時警衛(wèi)戰(zhàn)士幫他做些按摩,9點鐘差不多就睡覺了。
家和仁者壽
萬里在中南海的家名叫“含和堂”,原是朱德的住所,緊鄰毛主席的舊居“豐澤園”。
古人講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是健康的重要前提。
萬里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萬里的夫人邊濤,原名邊其馨,是山東長清人,也是師范畢業(yè)。1937年,十七歲的邊濤就參加了抗日部隊,1940年與中共山東運西地委書記萬里結婚,此后,兩人攜手走過六十三年的風雨歷程。
在萬家擺放的照片中,筆者注意到,只要是萬里夫婦的合影,照片上萬里總是拉著夫人的手,特別是邊濤晚年患上老年癡呆癥之后的合影,萬里總是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好像生怕妻子走丟一樣。
萬里的女兒萬叔鵬說:“媽媽患病后,爸爸很少外出,總是說要多陪陪媽媽。每天晚上,兩個老人經常手拉手地在院子里散步。”
2003年10月23日,邊濤去世了,八十七歲的萬里難抑悲痛,他久久地站在妻子的床前,一邊流淚,一邊自語:“你走了,我怎么辦呀?!”到萬家吊唁的李瑞環(huán)見此情景,不禁為之動容。
如今,邊濤已經去世十個年頭了,她生前住過的房子還按原樣保留著。
萬叔鵬說:“爸爸不讓動。他是一個感情特別豐富的人,他告訴我,每天都夢見媽媽……”
萬里和邊濤育有五個子女,萬里在給孩子們取名時,以傳統(tǒng)的伯、仲、叔、季為序,以翱、翔、鵬、飛給四個孩子取名,最小的小五,則取諧音叫萬曉武。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萬里希望孩子們能有所作為,出以忠信,入以孝悌,做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事。五個子女也不負期望,勤勉好學,術有專攻——長子萬伯翱畢業(yè)于河南大學外語系,曾任國家體育總局人力中心主任;次子萬仲翔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女兒萬叔鵬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三子萬季飛是北京大學的法學碩士,現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黨組書記;四子萬曉武畢業(yè)于北京理工大學,現在美國從事技術工作。
萬家的第三代全是女孩,萬里樂呵呵地把孫女們稱之為“五朵金花”——在他心中,沒有絲毫重男輕女的意識,男孩女孩都一樣。
在萬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孩子們要輪流在家陪著萬里,主要是怕老人家寂寞。萬里每天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早上8點,中午12點,晚上6點是吃飯時間,在京的子女們便輪流值班,陪侍左右。
這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父賢子孝,兄弟和睦,妯娌親近,兒孫滿堂。每到雙休日,在京的兒女們就會帶著各自的女兒回到“含和堂”,七嘴八舌地說著他們在外面的所見所聞,這時候的萬里是最快樂的,他時而凝神細聽,時而插話評論,“含和堂”里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人怎能不愉快,怎能不長壽!■
(責任編輯/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