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月球是人類亙古以來的夢想,但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無數(shù)人對月興嘆卻美夢難圓。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現(xiàn)代科技終于幫助人類將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首開先河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國宇航員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的人生經(jīng)歷富有傳奇色彩。他從小醉心于航空,并且下定決心,長大后一定要加入這個行業(yè)。十六歲生日當天,阿姆斯特朗便獲得了飛機駕駛執(zhí)照。此后,他先后擔任飛行員、試飛員和宇航員,并于1969年7月20日成為人類歷史上登陸月球第一人。在完成這項足以載入史冊的壯舉之后,阿姆斯特朗卻難能可貴地選擇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他平時為人謙遜低調,很少接受媒體采訪,直到2012年8月25日以八十二歲高齡平靜謝世。
阿姆斯特朗去世當天,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給予他的評價是:“美國最偉大的英雄之一——不單只是他的時代,而是所有時代的英雄。”
自幼追逐的飛行夢想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國東部俄亥俄州的小城沃帕科內(nèi)塔。他的父親斯蒂芬·科尼·阿姆斯特朗是俄亥俄州政府的公務員,由于職務變遷經(jīng)常更換工作地址,其家人也便隨之多次搬遷,作為家中長子的阿姆斯特朗曾跟隨父母先后在十六個城市居住生活。
頻繁的舉家遷徙讓小阿姆斯特朗很早就開始接觸外面的精彩世界。六歲時他第一次乘坐在當時非常罕見的飛機,那種翱翔藍天的神奇體驗令阿姆斯特朗感到非常開心,從此他開始迷戀航空,并期盼著自己能早日插上飛行的翅膀。阿姆斯特朗的母親薇奧拉·路易斯·恩格爾從小就十分尊重他的理想,懂得呵護孩子富于幻想的心。有一次家里正準備開飯時下起了大雨,穿著新衣的小阿姆斯特朗突然跑到外面瘋玩起來,在雨地里打滾、嬉鬧,新衣轉眼間就沾滿了泥巴。他邊跳邊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媽媽沒有責怪孩子的頑皮和突發(fā)奇想,只說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跳回來,回家吃晚飯!”或許正是這種寬容和理解,成為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助推劑”。
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時代,與飛行相關的內(nèi)容已成為阿姆斯特朗的最愛。小學期間,他開始學習制作飛機模型。上中學時,他又嘗試自制風洞試驗設備。他十五歲參加飛行課程培訓,十六歲生日當天,還沒有達到法定許可駕駛汽車年齡的阿姆斯特朗,就已經(jīng)拿到了飛行員執(zhí)照。
在經(jīng)歷多次搬遷后,阿姆斯特朗一家最終又回到了沃帕科內(nèi)塔。當時,小學畢業(yè)升入中學的阿姆斯特朗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秀,其他方面也表現(xiàn)突出,已經(jīng)獲得了美國著名的青少年組織童子軍(幫助青少年增長知識,完善各方面的能力,使之成為有責任感、能自立的公民與未來領導人的培訓組織)的最高榮譽勛章——鷹級。后來,他就讀于布魯梅高中。1947年,十七歲的阿姆斯特朗高中畢業(yè)后本已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但他認識的唯一一個工程師(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生)建議他不要去,認為最好不要離家太遠。于是,阿姆斯特朗進入印第安納州拉斐特的普度大學,學習航空工程專業(yè)并成為海軍后備飛行軍官。此時的他距離實現(xiàn)自己的飛行夢想已經(jīng)不遠了。
從飛行員、試飛員到第一名平民宇航員
1949年,十九歲的阿姆斯特朗學業(yè)尚未結束便應征入伍,成為美國海軍飛行員,在彭薩科拉海軍飛行基地進行了一年半的訓練,之后曾參加朝鮮戰(zhàn)爭。阿姆斯特朗在韓國執(zhí)行了七十八次戰(zhàn)斗任務飛行,三次獲得空軍勛章。在軍隊服役三年后,阿姆斯特朗重新回到普度大學繼續(xù)學習,并于1955年畢業(yè),后來他還在南加州大學獲得了航空工程專業(yè)碩士學位。
在完成本科學業(yè)的當年,阿姆斯特朗即加入美國太空總署,成為一名非軍職的高速試飛員。在七年的試飛員生涯中,他曾參與測試二百多種機型,包括滑翔機和噴氣式飛機,完成了超過九百架次的飛行任務。作為一名試飛員,阿姆斯特朗執(zhí)行過X-15尖端研究飛機的飛行測試項目,駕駛飛機以四千英里的時速掠過大氣層邊緣。這種飛機能以超音速飛行并達到很高的高度,駕駛這種飛機飛過八十公里的高度,一度被認為是未來宇航員所必備的業(yè)績。
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肯尼迪提出要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為了實現(xiàn)這個登月計劃,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歷時十一年,花費了二百四十億美元和四十萬人力,從事了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阿波羅計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而阿姆斯特朗是參與者之一。
說起來,阿姆斯特朗能夠成為一名宇航員帶有某種偶然性。1962年上半年,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始選擇第二批宇航員,但阿姆斯特朗的申請表被送入載人航空中心時,已比截止日期晚了一個星期。幸運的是,曾與阿姆斯特朗在空軍基地共事的迪克·戴當時已經(jīng)在載人航空中心工作,發(fā)現(xiàn)了這份遲到的申請,趁沒人注意把文件悄悄塞進了其他申請表中。經(jīng)過層層選拔,阿姆斯特朗于1962年9月13日接到飛行任務成員辦公室主任迪克·斯雷頓打來的電話,詢問他是否有興趣成為新的九名宇航員之一,阿姆斯特朗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三天后宇航員名單正式公布,資深試飛員阿姆斯特朗榮幸入選。
當然,阿姆斯特朗之所以能夠最終脫穎而出,主要還是因為他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被視為眾多申請者中的佼佼者。他不僅飛行技術高超,而且敬業(yè)精神極強,其對工作的癡迷程度在同事中素來聞名:某次試飛事故中他險些喪命,但逃生后他卻立即返回辦公室填寫報告,“因為那里有沒完成的事等著我做”。還有一個事例可作佐證——1962年1月,阿姆斯特朗家里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他兩歲的女兒凱倫死于腦癌。這對阿姆斯特朗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甚至一度影響到他的工作。不過他很快就從喪女之痛的陰影中走出,重新投入試飛任務,因為在他看來,“在那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工作,盡我所能讓一切跟平時一樣,而不是使我在做的有用的事受到干擾”。這件事情顯示了阿姆斯特朗超出常人的過硬的心理素質,因此被人們看好。早在名單揭曉前幾個月,就有報紙預測他會被選為“第一名平民宇航員”,足見其人氣之高。
登月之前曾幾度遇險
眾所周知,科學探索的歷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人類登月的道路更是充滿了坎坷與風險,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施過程就交織著無數(shù)的成功與失敗。一批又一批開拓者不畏艱險,前赴后繼,最終才實現(xiàn)了目標,作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不過是其中知名的代表人物而已。
從1961年推出“阿波羅計劃”起,美國宇航局即不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多次試驗,包括測試火箭的推動力、宇宙飛船的操控力、與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技能等等。在這些技術逐步完善后,又著手進行載人飛行試驗,不停地用模擬方法訓練宇航員和地面控制人員,但美國的載人試驗出師不利,宇航員和地面控制人員也遭遇了許多挫折。1967年1月,“阿波羅1號”飛船發(fā)射臺起火,三名試飛宇航員不幸遇難,其中一個是阿姆斯特朗的鄰居。調查發(fā)現(xiàn),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太空艙里的氧氣含量過高,從而令火勢迅速蔓延。于是,美國航天局不得不重新設計飛船,提高安全系數(shù),整個計劃也因此耽擱。直至“阿波羅10號”飛船在環(huán)月球軌道上成功飛行,才確定登月準備工作就緒。
阿姆斯特朗自入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第二期宇航員培訓班后,由于他勤學好問,訓練刻苦,加上他領悟能力強且反應機敏,因此進步非常迅速。阿姆斯特朗參與的第一次任務是1965年擔任“雙子星5號”飛船的候補指令飛行員,與埃里奧特·希搭檔,此次任務的主力宇航員是戈爾登·庫勃和皮特·康拉德,這次任務長達八天,在當時創(chuàng)造了紀錄。在卡納維拉爾角觀看發(fā)射后,阿姆斯特朗和希駕駛T-38“禽爪”型飛機回到休斯敦,甚至還和在地球軌道中飛行的庫勃和康拉德通了話。
1966年3月,阿姆斯特朗擔任“雙子星8號”飛船的指令長,執(zhí)行第一次太空任務,與宇航員大衛(wèi)·斯科特搭檔,完成飛船與對接艙軌道集合并對接以及美國航天史上第二次艙外活動。當時太空艙曾一度失去控制,兩位宇航員差點難以返回,性命堪憂,不過最后他們還是有驚無險地成功完成了航天器對接的任務。
命運之神似乎很青睞阿姆斯特朗。1968年5月6日,阿姆斯特朗在模擬執(zhí)行一個登月飛行器任務時,登月訓練機在約三十米的高度突然失靈,他發(fā)現(xiàn)訓練機即將墜毀后使用彈射座椅跳傘逃生。事后研究顯示,阿姆斯特朗如果晚零點五秒逃生,他的降落傘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打開。當時阿姆斯特朗并沒有受重傷,只是咬了自己的舌頭。雖然幾乎喪命,但阿姆斯特朗依然認為登月訓練機對于模擬登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件事情過后,阿姆斯特朗回到辦公室從事了一段時間的文職工作,但不久后重新受到重用。
阿姆斯特朗的好運還在繼續(xù)——在他登月之前,已有美國宇航員環(huán)月球飛行,但他們均沒有著陸月球,而將機遇留給了后來者。1968年12月,阿姆斯特朗成為“阿波羅8號”飛船替補指令長,他見證了指令長弗蘭克·博爾曼和其他兩名宇航員環(huán)繞月球一百圈,為其登月之旅奠定了基礎。1969年5月“阿波羅10號”飛船執(zhí)行第二次環(huán)繞月球的載人任務,首次將登月艙帶入月球軌道進行測試,這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登月最后的“彩排”。此時,阿姆斯特朗已被任命為“阿波羅11號”飛船指令長。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兩個月后,他和同伴們就向人們期盼已久的登月目標展開了最后的沖刺。
載入史冊的人類首次登月之旅
1969年7月16日,擔任指令長的阿姆斯特朗同另外兩名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柯林斯一起,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飛向月球。飛船即將發(fā)射時,阿姆斯特朗收到了一份來自發(fā)射臺負責人岡特·文特的禮物——一個聚苯乙烯做的月牙。文特說這是月球的鑰匙。作為回贈,阿姆斯特朗給了文特一張“兩個行星之間有效”的“太空出租車”票。
火箭點火后,“阿波羅11號”沖向太空。當時,阿姆斯特朗感到十分緊張,心率達到每分鐘一百零九下。讓他緊張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飛船起飛時的顛簸和震動。事后多年他仍清楚地記得發(fā)射時的情景:“感覺就像坐在一列行駛在劣質鐵軌上的列車里,不停地搖晃,非常嘈雜?!逼涠羌缲摰膲毫?。阿姆斯特朗后來回憶說,當時自己和另外兩名同僚都認為,他們?nèi)顺休d了整個國家的希望?!拔覀兿M龅阶詈?,希望不犯任何錯誤”。
“阿波羅11號”起飛四天后,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控制著登月艙嘗試登陸月球,柯林斯則駕駛著指令艙繼續(xù)繞月飛行。不過,登月艙的自動系統(tǒng)并沒有指引他們到達預期的登陸點,差點要了他倆的命?!拔覀兊淖詣玉{駛儀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巨大的環(huán)形山,大約有足球場那么大,山坡陡峭,還布滿了汽車大小的巨石,那里并不是我預期的登陸點”。阿姆斯特朗當機立斷地關閉了自動駕駛系統(tǒng),手動控制登月艙繞到一處比較安全的地點登陸,但是這個過程讓他們耗費了寶貴的燃料,降落時登月艙的燃料已所剩無幾。
1969年7月20日20點17分39秒,由阿姆斯特朗操縱的“鷹”號登月艙在月球表面著陸。當時,全球有近十億人正通過電視觀看這史無前例的登月過程。成功降落后,阿姆斯特朗對指揮中心和整個世界說的第一句話是:“休斯敦,這里是靜海基地?!棥懗晒??!弊鳛閼c祝,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只是握了一下手、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就迅速開始登月后的任務步驟。由于對降落后可能的突發(fā)事件不確定,任務計劃中兩位宇航員需要在著陸后立刻做好緊急情況下迅速起飛的準備。
7月21日凌晨2點56分,身穿白色宇航服的阿姆斯特朗率先跨出登月艙,走下舷梯,將左腳踏上月球那荒涼而沉寂的土地,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那著名的腳印,成為人類歷史上登陸月球第一人。當時他說出了此后在無數(shù)場合常被引用的名言:“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待在登月艙外的時間約為兩個半小時(這一次的停留時間在總共六次登月任務中是最短的一次,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技術的成熟,之后的月表行走時間逐漸加長,到“阿波羅17號”時達到二十一小時),其工作內(nèi)容包括測試月球引力、完成一系列試驗等。盡管在月球上的停留時間非常短暫,但這已足以讓他們成為地球上的超級明星。
7月21日早晨,阿姆斯特朗和同伴打算按計劃返回。回到登月艙后,艙門被關閉,艙內(nèi)重新加壓,沒想到此時又遇險情——“鷹”號登月艙準備飛離月球表面時,竟然只剩下一個引擎可以工作。雪上加霜的是,在準備重新起飛時,兩位宇航員發(fā)現(xiàn)他們不小心折斷了一個斷路器開關。如果無法修復,登月艙將無法點火。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盡量保持平靜,和地面控制中心商量著各種解決辦法,在一切嘗試都無效后,奧爾德林拿起一支舊圓珠筆,將圓珠筆頂端的銅芯卡進了電路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引擎啟動了——一支舊圓珠筆挽救了“阿波羅11號”的登月任務! 登月艙的起飛部分帶著兩位宇航員進入月球軌道,與指令艙重新對接,于7月24日安全返回地球。為了保證宇航員們沒有在月球上感染某種未知疾病,三人返回后被隔離了十八天。當阿姆斯特朗從月球返回地球與媒體見面時,有位記者采訪他:“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阿姆斯特朗似乎想起了當年那個調皮的小男孩,回答說:“我想對媽媽說,我從月球上回來了,我想回家吃晚飯!”
一夜成名,帶來的既有榮譽也有苦惱
俗話說: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從月球返回地面后,完成人類首次登月壯舉的阿姆斯特朗與他的兩位伙伴在美國各地受到英雄般的歡迎,還獲得了美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三人被派到世界各地進行了一次歷時四十五天的“偉大的一步”旅行,巡回訪問了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所到之處受到近乎狂熱的歡迎,鎂光燈閃個不停,無處無時不被鮮花、掌聲與人群環(huán)繞,總統(tǒng)、首相、國王都爭著要見他們。對“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來說,受追捧的程度就更高了。在他的出生地沃帕科內(nèi)塔這座僅九萬居民的小城,超過五萬人擁上街頭,歡迎這位大英雄衣錦還鄉(xiāng)。
正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一夜成名之后,媒體寵兒們得到的除了巨大的榮譽和無數(shù)的粉絲之外,煩心事也隨之而來。人們對登月壯舉的關注使得肉體凡胎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幾乎被抬到圣人的高度,總會有人追問他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從政治、宗教到世界和平的可能性,令他感到不勝其煩、心力交瘁。讓阿姆斯特朗感觸最深的是,周圍的朋友和同事們對待他的方式與過去截然不同了,這種變化令他漸漸感到無法應付和承受,而對阿姆斯特朗傷害最大的則是他的婚姻和家庭。
上大學時,阿姆斯特朗結識了同在普度大學求學的家政學女生珍妮特·伊麗莎白·希倫,兩人迅速墜入愛河。1956年1月28日,兩位有情人在伊利諾伊州的威爾米特會眾教堂結為伉儷,當時珍尼特還沒有畢業(yè)?;楹?,夫妻二人感情甚篤,育有三個孩子:埃里克、凱倫和馬克。1961年6月,他們唯一的女兒凱倫的腦干中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X光治療對腫瘤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她的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完全喪失。1962年1月28日,阿姆斯特朗的結婚紀念日當天,凱倫因肺炎去世,在他心中留下了永難平復的傷痛。
剛結婚時,阿姆斯特朗正擔任試飛員,后來他又入選航天員。由于工作需要,他忙得不可開交,經(jīng)常出差在外,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兩個兒子的成長和教育過程他也很少參與。為了照顧家庭和撫育孩子,珍妮特沒能完成學位,對此她一直感到遺憾,再加上丈夫一心只迷戀事業(yè)而很少顧及家庭,夫妻感情已漸生隔閡。從月球返回之后,成為名人的阿姆斯特朗的生活更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珍妮特漸漸厭倦了這樣的日子,因為那同樣意味著不計其數(shù)的公眾活動。1989年是人類登月二十周年,照例阿姆斯特朗又要出席不計其數(shù)的紀念活動。就在某次活動回家后,他看到珍妮特在餐桌上給他留了一張紙條,提出了離婚的要求。1994年,阿姆斯特朗與妻子珍妮特正式離婚。兩位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的恩愛夫妻就此勞燕分飛。
此情難忘成追憶。多年后,阿姆斯特朗回憶起與珍妮特分手的場景仍唏噓不已:“我想挽留她,可在當時那樣的情景中,我能說什么呢?我們的婚姻,就像一次失敗的飛行,無聲地崩潰了……如果可能,我還要說,我愛妻子。我很抱歉,我們的婚姻,成為我成功的最大代價?!?/p>
與珍妮特離婚后不久,在一次高爾夫球賽中,阿姆斯特朗認識了卡羅爾·海爾德·奈特。1994年6月12日,年逾六旬的阿姆斯特朗梅開二度,與卡羅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伊斯德羅農(nóng)場舉行了婚禮。
后半生選擇寧靜和低調
有人曾經(jīng)感嘆:做人難,做名人更難。其實,難就難在他們不愿或不能像普通人那樣做人和生活。性格低調謙遜的阿姆斯特朗在深受成名之累后選擇的是一條獨特的道路。
在整個阿波羅計劃中,美國共誕生了十二位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不愿意像其他十一位那樣時時站在聚光燈下。這位飛行技術神乎其神的宇航員在生活中盡其所能地低調,他的意愿似乎是竭力擺脫閃耀在頭頂?shù)挠⑿酃猸h(huán),一步步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他曾經(jīng)堅定地說:“我可不想當個活著的紀念碑。”有人問及,對他的腳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數(shù)千年有什么想法時,阿姆斯特朗回答:“我有點希望某個人上去把它們擦掉。”
“阿波羅11號”登月飛行是阿姆斯特朗執(zhí)行的最后一次太空任務,之后他宣布不再執(zhí)行升空任務,而是在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總部任高級研究和技術辦公室副主任。1971年他放棄了航天局高層職位,選擇在辛辛那提大學教授航空工程學,之所以在眾多發(fā)出邀請的名校中選擇這所名不見經(jīng)傳的大學,是因為該校專門設有航空工程系。即便如此,這位走進象牙塔的宇航員還是對校方表示,他擔心只有碩士學歷的自己直接被聘為教授會讓其他老師不滿。
1979年,阿姆斯特朗卸任教職后在偏僻的鄉(xiāng)下買了一個雜草叢生的農(nóng)莊,在那里喂牛種糧,開始了自己安穩(wěn)寧靜的半隱居生活。他總是極力淡化自己“登月第一人”的身份,避免成為被關注的焦點。他拒絕所有電視臺請他講述“阿波羅11號”往事的采訪邀請,也沒有像其他航天英雄一樣撰寫自傳。阿姆斯特朗在辛辛那提大學的同事羅恩·休斯頓評價說:“他不接受采訪,但不是一個難以溝通的怪人。他只是不喜歡成為新聞焦點?!?/p>
身為航天傳奇人物的阿姆斯特朗后半生平靜、淡然地對待英雄的稱號,甘愿過普通人的生活?!拔以?jīng)、現(xiàn)在,并且以后都是一個穿著白襪子和多口袋工作服的書呆子式的工程師。出生于熱力學第二定律之下,埋頭忙碌于蒸汽表之前……”2000年2月阿姆斯特朗在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上的發(fā)言中這樣描述自己。他時刻提醒人們,我們?nèi)〉玫某煽冎皇恰耙恍〔健保剿饔罒o止境。
和其他功成名就的宇航員一樣,阿姆斯特朗也曾受到來自左右兩大政治陣營的力邀。美國國會參議員約翰·格廉和哈里森·施密特就是宇航員出身。但阿姆斯特朗顯然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反對美國四處擔當“世界警察”的行為,也不贊同冷戰(zhàn)時期的太空爭霸。阿姆斯特朗僅有的幾次對政府政策表態(tài),多是表達對未來航空事業(yè)的看法。
2012年8月25日,阿姆斯特朗因心臟手術并發(fā)癥去世,享年八十二歲。在他去世后,其家人希望世人能以簡單的方式緬懷他,發(fā)表聲明說:“下次走在晴朗的夜空下,見月亮對你微笑,想起尼爾·阿姆斯特朗,就對它眨眨眼吧!”美國航天局月球科學研究所也在推特網(wǎng)站上呼吁說:“讓我們都走出門外,對月亮眨眨眼睛,向尼爾·阿姆斯特朗致敬。”■
(責任編輯/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