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具體目標是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正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標志。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實踐及應用,給傳統(tǒng)式沉悶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推廣與應用。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那么,在數(shù)學課堂中,怎樣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落到實處?我認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又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談談認識。
一、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
新課程教材重素質、重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要選擇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并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要豐富多彩,提供需要學生合作交流來解決的問題,設置數(shù)學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活動,根據(jù)教材特點有效地組織、協(xié)調、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有利于合作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建立學習目標、獎勵、角色、材料等方面的積極的相互依賴條件,讓學生能在合作互動中獲益,不僅自己獲益,更讓合作伙伴受益,使學生感受到能為別人帶來快樂,自己更加快樂。但并非所有的活動都適于合作,合作學習也并非只有一種模式可以選用。實際上,過于簡單、結構良好、只有單一答案的任務,如簡單計算之類的活動,就不適合合作。需要探究、值得思考、發(fā)散思維的活動,如數(shù)學中的猜想、估算等,更適合應用合作學習。當然,合作學習并非是萬能的,也有它的局限性。對于某些任務而言,競爭性、個別化的學習,同樣能有效地實現(xiàn)目標,甚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科學安排學習組合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需要進行分組。一種方法是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即在理解、操作、分析、概括等各方面素質均衡的分為一組,這樣組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比較均衡,利于交流,能夠更好地合作。但在活動中,組與組之間的認識很難達到一致,會產(chǎn)生分歧,還可能挫傷學困生的積極性。另外,這樣分組,共同任務的分工不能合理分配,不能很好地對成員的任務進行加工和評估,對學困生組組內成員不能互相補拙,不能提高其合作的有效性。另一種是提倡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即將優(yōu)秀學生與學困生混編在一起,這樣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好的學生不等其他學生發(fā)言,便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對于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形式。當老師提問到他們時,他們雖然往往能夠答對,但這并不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到的答案。如果在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出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那么,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時間。第三種是自由組合,即自愿組成小組,其實質也是組內同質,組間異質??梢娫诤献鲗W習中,如何分組是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的,不僅要讓學生在合作中興趣盎然,還要讓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努力探究、交流,從而自主獲得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三、優(yōu)化合作學習方式
在新課改課堂上,一個重要的標志是學生要動。所謂的動是動腦、動手、動眼觀察、動心體會、動耳傾聽、動口討論。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去學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師生關系和諧、平等,教師扮演著平等中的首席,更多起組織、協(xié)調、引導、幫助的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但有些教師把課堂中的“動”理解成為“鬧”,于是課堂成了“茶館”,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合作學習效果自然不佳。如:老師布置任務后,小組自由組合,一些學生到處走動,研究問題聲、說笑聲、聲聲入耳。學生真的“動”起來了嗎?我們說學生學習要自愿,不能強制,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是有道理的,但部分同學在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就是老師的責任了。不僅自己沒有學到知識,還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不是交頭接耳,各說各的,更不是肆無忌憚地大聲研究問題,因為這畢竟是課堂。合作學習要保持安靜,保持一定的秩序,營造一定的氛圍,相互討論、研究,在別人發(fā)表見解時,其他同學能專注傾聽,并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小組的意見綜合,歸結出這個小組的最完善的見解,這才是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們對問題的理解加深了,明確了對問題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層次思考的,自己的見解只是集體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廣益,必須在和多數(shù)同學的交流中才能獲得,使學生渴望在合作中學習、探究。
四、培養(yǎng)合作學習技能
重要的合作技能包括:相互認可接納,相互信任支持。如尊重理解同伴,有興趣有耐心的傾聽,與人為善;能準確有效地進行交流,如能獨立思考,理解陳述,解釋自己的觀點,概括并理解他人的核心思想并從中獲益;能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如能自我反思,能批判性地對待他人的意見,直率地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引發(fā)討論或有技巧地終止說話,善于協(xié)調關系,能有效地解決沖突。這些技能很難在實踐中自發(fā)形成,它需要精心地培養(yǎng)。合作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有一個轉變的過程,不斷的量變會引起一定的質變。只有形成合作技能,才能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五、拓展合作學習時空
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的組織形式,更是學生需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課外也要重視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遇到了困難,不要解決不了就立刻講解,在他獨立思考問題的基礎上,仍不能解決,可以找?guī)酌兄嗤瑔栴}的學生一起研究。在合作的過程中,體驗交流的成就感并產(chǎn)生合作的意愿。在不斷學習中,學生形成了合作學習的這種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總之,合作學習的理念需要在實踐中印證。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必須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fā)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好讓學生合作學習的契機,使合作學習成為深化課堂教學、促進合作交流、發(fā)展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