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在這個陣地上要想實現(xiàn)高效,需從三個方面做起:“人和”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基礎;“激趣”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條件;“主動”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 歷史課 高效課堂 教學方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障。在這個陣地上,和諧的課堂氛圍會成為高效課堂的助推器,更有力地推動高效課堂的形成。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fā)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能使學生思維能力迸發(fā)出火花,情緒處于積極進取的狀態(tài)。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會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主動地解決問題,最終形成高效課堂。下面我談談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做法。
一、“人和”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基礎
這里所說的“人和”,指的是與教育教學工作有密切關系的所有人的和諧關系,例如:學生與老師的關系、老師與家長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同學科老師的關系、老師與校領導的關系,等等。在這方方面面的關系里面,起關鍵作用的是師生關系,因此這里所說的“人和”重點指的是師生關系的和諧。
“師”,即教育者,是教育學生的人,其工作任務就是教育學生,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部分教師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qū),視學生的分數(shù)為命根,把學生當做分數(shù)的奴隸,只要能考高分數(shù)的學生就成了自己心中的寶貝,“一俊遮百丑”,甚至會出現(xiàn),當成績高和成績低的學生犯同一種錯誤時,往往分數(shù)低的學生得到的懲罰重于分數(shù)高的學生,這也恰恰是很多教師搞不好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不能形成和諧的高效課堂,反而會惡性循環(huán),學生會變本加厲,擾亂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因此,教師要想做好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這個工作,就必須找準師生和諧關系的接洽點,就必須了解到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又是一個需要發(fā)展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既有思想,又有個性,并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個有需求的人,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到他們的需求,才能傳授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質疑、探索知識,進而提高能力。
“生”,即受教育者,是被教育的人,其中心任務就是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而成為心理健全的人。課堂上一個施教者與一個受教育者如何才能實現(xiàn)關系的和諧,如何才能完成知識能力的遷移,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在前邊引路,學生在后邊是否愿意上路,這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標尺,只有二者之間配合默契,才能達到一種完美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
二、“激趣”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條件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鼻稍O“導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有學習積極性,這種學習積極性可以成為師生和諧關系的潤滑劑,能最大限度地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境界。
比如上“鴉片戰(zhàn)爭”這節(jié)課,我用這樣的導語導入新課:“清朝就像一位走到暮年的老頭,渾身上下的器官都出現(xiàn)了問題,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咱們師生一起來為這位清朝老頭把把脈,給這位老頭開一副良藥,醫(yī)治一下這位渾身是病的老頭?!边@樣巧設導語一定會使平靜的課堂激起一定的漣漪;一定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不自覺地被老師帶入到課堂上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自然地就能被調動起來,課堂實效也就很自然達到我們的期望。為了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教師還要避開一個誤區(qū),那就是時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提醒自己是課堂的主導而不是主體;是引導者而不能越俎代庖,什么都包辦,課包辦著講、思考題包辦著思考、問題包辦著設計,等等,老師唱獨角戲的課堂絕不可能實現(xiàn)課堂高效,反而會讓學生厭倦。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更要學著適應二十一世紀的學生,要把課堂打造成具有時代氣息的課堂,要把新的課堂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模式踐行給學生,不能總是把二十年前老師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完全復制給學生,教師要學會繼承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出與世代相適應的新教學模式,善于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性特點。課堂上遇到問題,教師要學會適當放手,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課堂上只要教師能把學生的大腦調動起來,學生的求知欲就會被激發(fā),潛能也會被充分挖掘,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就一定成為必然。
三、“主動”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主體
我國著名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認為:一個好的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教學生研究,教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生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學生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構成課堂高效的主體,那么如何在實現(xiàn)高效課堂這個平臺上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呢?我認為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施展才華,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
比如:我在課堂上運用“角色轉換教學法”,就能很好地讓學生由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敖巧D換教學法”的主旨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做歷史教師,從中感受做老師的酸甜苦辣。首先找一些既有知識能力又有表現(xiàn)欲望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然后讓這些學生跟班中的歷史興趣小組成員、歷史課代表一同商討,采用什么教學方法什么學習方法讓學生對知識有很好的掌握。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角色轉換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還是很好的,因為初中生的表現(xiàn)欲非常強烈,只要是他們愿意做的事,他們就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展示才華,課堂成了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誰有幸成為課堂的主角,誰就會不遺余力把自己的潛能全部挖出。一邊組織人查資料,一邊組織人表演,他們一下子感覺自己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大家的積極性超出了我的想象。不能小看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絕對會給你一個驚喜,讓你看到在這種開放的課堂上,利用開放的教法學法讓師生都能從中獲取很多知識,真正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高效。
另外,為了實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個宗旨,我在課堂上還不斷變換教法,實現(xiàn)教法新穎、多樣化。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歷史課堂上,教師上課一貫用的都是提問、講課、背書三部曲,而我的歷史課堂一改傳統(tǒng)習慣,每到上課鈴聲一響,便會有學生到講臺上講一個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小故事,時間要求三分鐘以內,學生輪流講,一學期下來每人都能輪一次,提前一周課代表告知需要講故事的學生,做到有的放矢。所講故事都是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在家自己上網查找并篩選的。因為每人所用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所以值日生所選的故事必須在課下提前加工模擬好,才不至于出現(xiàn)在課堂上講故事時因超時而被趕下臺的尷尬局面,到學期末師生對這項活動進行評比,把評比結果納入學生歷史成績的綜合評價中去??梢哉f一學期下來,你一嘴,我一舌,學生既鍛煉了口才,又拓寬了知識面,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
再者,變“學會”到“會學”也能實現(xiàn)課堂高效質的飛躍?!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與人獵物,不如與人獵槍。”大凡接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對于自己探究掌握的知識,就像是在石頭上刻字,雖然刻得慢,但一旦刻成,它留下的時間也是不容易逝去的。而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注入”給學生的知識,就像是在沙漠上寫字,寫得容易,而風一刮,字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畢竟這種“注入式”教學法的主體是教師,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被動地記,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就沒聽沒記,只是教師個人一廂情愿地在表演。因此,能否把握好學習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成了一節(jié)課是否高效的關鍵。
比如在講《漢字的演變》這節(jié)課時,可以讓學生臨摹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幾種字體,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這幾種字體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辨認這幾種字體的區(qū)別,從區(qū)別中讓學生體會總結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然后讓學生發(fā)言說一說自己欣賞哪種字體,為什么欣賞那種字體?最后做情景演示,讓學生自編自導一些字體與字體出現(xiàn)的時期不吻合的小事例,考查學生敏銳的洞察力,等等。通過這樣的授課模式,學生獲得的不僅是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的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觀察力、組織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而且通過這樣的授課模式,課堂高效也就會成為必然。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抓好人和、激趣、主動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以人為本,讓學生在課堂中張揚個性,發(fā)展自我,從而才能實現(xiàn)和諧、高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中學政史地.
[2]中學歷史教參.
[3]揭秘高效課堂.
[4]高效課堂22條.
[5]行動研究與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