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 “逆向”提問 以學生為主體 注意與興趣 民主和諧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強,又是理論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現(xiàn)象。而中學思想政治課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指導行動。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激發(fā)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目前,由于中考指揮棒的作用,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嚴重缺失,學生學習政治課是被動的、應付式的,而不是主動的、自主的。如何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政治課教學過程,提高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呢?
要改變這一種狀況,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就要牢固掌握知識,而且要達到知識、能力、覺悟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須端正教學思想,從實際出發(fā),大膽改革。
一、正確對待學生的“逆向”提問
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端正態(tài)度,學生的“逆向”提問一般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內容豐富而新穎。它既包含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所形成的疑問,又包含著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二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問題的提出早已超越了他們的年齡及受教育程度。三是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個別問題比較偏激。對此,要求教師善于正確引導,在曉之以理的同時,傳授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素質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課承擔著知識、能力、覺悟三統(tǒng)一的素質教育任務。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過程
“誘思探究”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學過程應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過程。學生的自主意識是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然而,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學過程是從教師如何教、如何應付考試來設計的,是學生適應教師的教,適應考試的需要,而不是教師適應學生的學,配合學生的學。學生在課堂上充其量是“配角”(這不僅就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只能算是“群眾演員”)。尤其在普通的農(nóng)村中學,政治課堂幾乎成為教師唱“獨臺戲”的舞臺,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嚴重缺失,自主性、主動性受到壓抑,主體性幾乎成了“奴性”。
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前,有些中學政治課教師時常嘆息“課難教,師難當”。究其原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有來自社會的“讀書無用”、“向錢看”等不良思想的影響,也有來自教師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簡單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有些教師只顧自己講課,忽視了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沒有做好調動學生“注意與興趣”的工作,這是造成“課難教,師難當”的一個原因。
四、教學方法
如何在政治課上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又使他們感興趣呢?我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探索,效果較好。
(一)講好開頭,引起“注意”。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敝v好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學生就注意聽講,他們就有可能連續(xù)認真地聽下去。否則,他們的注意就不易穩(wěn)定,掌握的知識也不全面,學習效果自然受到影響。怎樣講好開頭呢?
教師對教材應有十分準確的把握,努力設計出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導語”??梢酝ㄟ^講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故事、成語導入新課或在課的開頭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造成懸念等。同時,教師還要儀表端莊、親切和藹、自信心十足。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條理清楚,并聯(lián)系實際講好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和意義,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教師走進教室時精神倦怠,講話有氣無力,沒有條理,就不難想象學生的狀況會怎樣,整體教學必然受影響。
(二)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如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等,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
(三)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政治科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fā)揮其德育功能,講究對知識的體驗和感悟,這就要求全體主動參與,積極開展活動教學。不管是多調皮搗蛋的學生,只要他肯參與,我就會給予表揚和鼓勵,充分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每一課,都盡量設置大量情景并提供廣泛的活動材料,讓學生進行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
(四)發(fā)揚民主,營造和諧氣氛。
傳統(tǒng)的教育由于師道尊嚴,緊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不敢想、不敢說,這種現(xiàn)象顯然極不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揚。因此,在新課改的新形勢下要求教師喚起學生的自信。所以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教學中,師生間要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氣氛,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才會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去。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比較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