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生學好漢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學習英語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學得法,就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激趣教學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激趣教學 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學生天真活潑,自約能力、自控能力不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不能因材施教,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機械的講解,把學生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一味地講解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學生就會不感興趣,更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至關重要,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提高課堂效率。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建立輕松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初中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喜歡某個老師,就會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學習會很主動,花大工夫學好這門課,因而成績會很優(yōu)秀。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相反,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就不愿聽或不聽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xiàn)象也是經(jīng)常會遇到的。
所以,教師要親近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掌握學生的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刻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從而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可敬的師長,而且是可親可近的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愛護他們。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讓他們從內(nèi)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出于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chuàng)造情境,寓教于樂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接受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是把自己當做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shù)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shù)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zhì)量不佳。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guī)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課前,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英語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睂胄抡n要講究藝術。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可提出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利用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節(jié)忌繁、雜、重,(即繁瑣、雜亂、重復)。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參與而不是旁觀者,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傊?,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jīng)常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其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時,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basketball,我們指著籃球:“What’s this?It’s a basketball.basketball,basketball.”再重復一下,籃球的音、形、義深深印在學生腦子里,以后看到籃球就會脫口而出basketball,baske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做中介,教詞匯也是在教思維。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都可提高學生的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四、課內(nèi)外相結合,相得益彰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nèi),向45分鐘要質(zhì)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是課內(nèi)教學的繼續(xù),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shù)慕M織。比如,有目的地培養(yǎng)骨干,開展英語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又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鞏固課內(nèi)學的知識,營造英語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課內(nèi)外結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