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教育理念,教學手段正在不斷的更新,如今的語文課堂變得異常鮮活。但有的教師因?qū)π抡n程的一些新的教學理念缺乏全面正確的理解,致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出現(xiàn)了表面熱鬧繁華而學生收效甚微的問題。具體踐行新課程一線的語文教師,如何將新的教學理念正確地轉(zhuǎn)化成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手段,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呢?本人經(jīng)過不斷學習和嘗試,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美”的氛圍洋溢在語文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真正把學生擺渡到語文王國的彼岸。而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去引導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字的形象美,領悟語言的音樂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賞文章結(jié)構(gòu)的變化美,把握整體的風格美,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千姿百態(tài)的美,讓語文課堂洋溢著“美”的芬芳,讓學生在讀寫聽說這一全過程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美。當這種審美媒介喚起審美情感時,便會把學生的感性沖動、欲望、情緒、意象召喚出來,學生的精神升華到忘我的美好境界,并在這種境界中流連,陶冶著自己的性情,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會增強學生今后學習語文的內(nèi)驅(qū)力,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讓瑯瑯的讀書聲充滿語文課堂。
閱讀是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新課標明確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誦讀古詩,展開想象”,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將會是學生一生受益。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讀,讓學生親密地接觸作品和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獲得對作品深層次的感受。我們絕不能讓學生讀了一遍,甚至一遍尚未讀完,就讓學生談自己的體驗感悟,使得大部分學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皶x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中才能頓悟。但語文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不是盲目地讀,而是要用心地讀,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層次,讀有收獲。抓住課文的關(guān)鍵,或教師引讀,或?qū)W生自讀,或集體讀,分組讀,個別讀,畫讀,音樂伴讀,用多種方式提高讀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讓瑯瑯的讀書聲走回語文課堂,環(huán)繞在幽靜的校園。
三、訓練學生思維品質(zhì),讓語文課堂議論紛呈。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訓練學生思維品質(zhì)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才能善于搜集整合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才能善于質(zhì)疑、問難。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有思考才能會有疑問,有疑問就會有探究,有探究就會有創(chuàng)新。注意訓練學生思維品質(zhì),使學生善于質(zhì)疑問難,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必然要求。在語文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信心和興趣,訓練學生思維品質(zhì),使學生“善于提問”。當然學生的問不是無疑而問,不能失之膚淺,不經(jīng)思考就提問問題,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過認真思考再提問題的習慣,引導學生提有一定深度,有思考價值,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同時注意,組織學生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深化對問題的認識,在爭鳴中訓練自己的思維品質(zhì),讓語文課議論紛呈,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四、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1、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
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后,讓其對課文內(nèi)容再加工編導,演一演,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如教《空城計》一課,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后,我把學生分成三大組,每組學生由組長負責編導,分配好主配角,大家都特別認真,對演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同學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包括每一個細節(jié)都特別留意,三大組演后,大家又討論所演的優(yōu)劣,從而激發(fā)課堂的活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讓繪畫在語文課堂一顯身手。
用繪畫展現(xiàn)閱讀感悟的過程,也是讓學生把抽象的語文文字變成形象的圖畫,對閱讀內(nèi)容回顧、加工的過程,如在教學生學習《天凈沙?秋思》一曲時,我讓學生先讀該曲,然后展開想象,根據(jù)該曲內(nèi)容畫一幅圖畫,并讓大家互評一下,誰畫的更傳神,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樂于表達的情緒,調(diào)節(jié)了課堂氣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讓“導游”進入語文課堂。
在教描寫自然風光,祖國壯麗山河的課文時,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向其他扮演游客的同學介紹秀美的風光。學生要學好小導游,就必須要充分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在教《三峽》一課時,讓學生當導游向同學介紹三峽的自然風光,學生對課文反復閱讀,結(jié)合課下注釋認真理解分析,結(jié)果學生介紹的非常好。這樣改變一下教學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讓“辯論賽”在語文課堂進行
語文課堂經(jīng)常遇到爭議的問題,此時如果老師直接點明自己的看法,必將挫傷不同見解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此時如果能讓雙方爭辯,設計一場針鋒相對的即興“辯論賽”效果會更好。我在講《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到底是誰?此問題一提出,學生各抒己見,爭執(zhí)不休,于是我把學生分成兩隊,一隊認為是于勒,一隊認為是菲莉甫夫婦,大家經(jīng)過爭辯,各分析了各自己的理由,老師加以引導,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增加了語文學習的興趣。
五、特意設置開放性練習,讓語文課堂充分張揚學生個性。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練習時,我們應特意設置一些開放性試題。如教《孔乙己》一課后。我特意設置了一個問題:孔乙己最后一次離開酒店后的故事,寫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讓學生展開想象,去完成這個問題。這種開放式的練習給學生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想象大膽奇特,各有特色,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能力,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總之,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思考,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貼近新的教育理念,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