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創(chuàng)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場景。這種場景能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師生在此情此景中進行情景交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音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創(chuàng)造出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上快樂輕松地學習,有效地打開學生心靈之窗,使學生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受身體情緒的影響。就音樂課堂教學來講,只有當課堂充滿生動活潑的快樂氣氛時,學生的精神才會飽滿,情緒才會高漲,興趣才會濃厚,思維才會活躍,接受能力才會增強,學生才會快樂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我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音樂課的情境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把音樂教室變?yōu)閷W生學習音樂的樂園,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和諧地進行課堂教學,學生也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但往往事與愿違,由于音樂課在孩子頭腦中以為是“副”科,只是他們利用這堂音樂課可以“為所欲為”的大好時光,所以,音樂課的課堂紀律相對于語數(shù)學科要差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是一上課就冷若冰霜,板著臉,這樣的老師,學生會喜歡嗎?人人都愛別人的笑臉,更何況天真爛漫的孩子呢?所以在課堂中我常常用童話般的語氣來吸引學生。如有的孩子上課在偷偷講話時,我便蹲下身作聆聽狀,一邊奇怪地說:“咦,哪來的小蚊子?”當學生難為情地停止說話時,我便說:“沒有一個小朋友同小蚊子講話,它只好灰溜溜地飛走了?!边@樣,孩子能從我的話語中分辨是非。同時,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又往往有一種無形的凝聚力,使學生樂于與教師敞開心扉,真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二、借助語言帶動情境
語言也是音樂情境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愛聽老師清晰明快的語言,從中獲得歡樂;愛聽老師親切溫和的話語,從中得到啟發(fā)。生動形象、抑揚頓挫的語言,能很快地把學生帶入音樂世界,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充滿激情,教師應把感情的紐帶首先拋向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自由、自在、自然的教學氣氛,那么具體該怎樣設計語言呢?
(一)從興趣入手。在“自然”中體現(xiàn)音樂學科特點
我們教師應用其巧妙、自然的語言將學生引進音樂的殿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使他們對音樂著迷。比如,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今天我們要到蒙古大草原上看看美麗的草原風光,聽聽優(yōu)美的草原音樂,唱唱動聽的草原歌曲,跳跳歡快的草原舞蹈,看大草原到了,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紅紅的太陽當空照,綠綠的草兒迎風搖,草原的景色多美呀!……學生一聽,很快就對歌曲的內容感興趣,然后跟著老師彈的歌曲旋律模仿騎馬、擠奶等動作。在多次聆聽中學習歌曲,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會事半功倍。
音樂課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靠聽覺來完成任務,這種聽覺依賴于音樂本身。音樂藝術有很大程度上說就是那種“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音樂教師要力求做到語言中心明確,條理層次分明,難點重點突出。比如說,欣賞樂曲,如果讓學生先聽后發(fā)表感想,最后教師簡要分析,這樣豈不是更好。當然,在小學音樂課堂里,我們設計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教學中常常會讓學生按節(jié)奏讀歌詞。假如,我們換種說法:“用同學們喜歡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先自己念念,然后看看哪種效果好些?”這樣學生會主動地學習,盡管會遇到節(jié)奏稍復雜些的,但他會通過自己的嘗試很有興趣地來達到目的。
(二)從情感出發(fā),重視審美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不僅要帶著良好的情緒、充沛的感情去感染教育學生,而且要用適當?shù)恼Z言引導學生在自在的氛圍中學會理解音樂作品的感情、體驗其情感。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能感動學生。針對不同年級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應調整好語調、語氣和節(jié)奏等。如在欣賞《百鳥朝鳳》時,我運用配樂講解:清晨,太陽公公剛剛露出半個笑臉,小山雀的一聲輕啼,打破了樹林的寂靜,于是群鳥醒來了,杜鵑在輕輕啼叫,斑鳩、黃鸝、丹頂鶴,啄木鳥、畫眉它們彼此地召喚著、以戲鬧著,真是熱鬧極了……然后通過欣賞,使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祖國山河春暖大地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色,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達到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的地步。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情感激發(fā)、陶冶的氛圍中,和諧自然地感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
四、以角色扮演體驗情境
在課堂中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樂書上,而就是同學們自己。這樣,孩子們對教材中的角色必然產(chǎn)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另一方面,由于運用表演,不僅使歌曲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高興,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深刻那是很自然的結果。
例如,在教學《郊游》這一課時,我用“郊游”活動為主線,把教室里的桌椅搭成小河、小橋、山坡、山洞等特需的郊外場景,讓學生聽著音樂去趟小河,過小橋,爬山坡等,在這種特殊的場景和活動中,學生非常興奮,他們玩著、樂著,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又如學唱《理發(fā)師》,我先讓學生回憶過家家的情景,再由學生扮演故事情節(jié),頭發(fā)長了去理發(fā)店修剪,剪好了照照鏡子啊等一系列的動作。往往學生的表演出人意料,情緒投入惟妙惟肖,加上有音樂的對唱,使曲中有景,景中有音,學生掌握得特別快,表現(xiàn)能力也大有進步。
實踐證明,教師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融洽、充滿生機的課堂氣氛,才能啟迪學生智慧,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讓心靈在跳動的音符中自由放飛;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使他們真正地成為音樂課堂的主角。